编者按
2023年12月29日至2024年1月1日,第十一届中国(道滘)美食文化节暨2023东莞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成果展将在道滘镇济川体育馆和济川广场举办。随着东莞将食品产业纳入市战略性支柱产业集培育建设体系,产业分工日益细化,产业配套优势明显,并形成了多元化发展趋势。即日起,南方+客户端特开设“莞味智造”栏目,以微观视角、独到观察,集中挖掘报道一批东莞食品产业的代表性企业,全面展现东莞食品产业的最新实践以及创新亮点。
作为东莞著名的美食名片,道滘裹蒸粽历史悠久,发展至今,道滘镇拥有一批小作坊,他们坚持纯手工制作,较好地保留了地道风味。
2022年,道滘镇打造了全市首个传统粽子小作坊集聚区,并建立了集聚区管理中心,统筹集聚区食品安全管理以及道滘裹蒸粽的品牌推广工作。2023年6月,由东莞市四海饮食服务有限公司作为集聚区管理中心运营方,通过“集中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升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
打造集聚区 规范加工制作
每年的端午节前夕,道滘镇区内处处飘着粽香,大大小小的粽子店忙着赶订单,忙碌的场景成为当地独特的一道风景线。这样的粽子小作坊也成为道滘镇一支不可忽视的产业队伍。
据不完全统计,道滘镇每年的粽子产量达到上千万只,远销广东省内甚至海外地区。随着道滘粽知名度的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者逐渐增多,主要都是以家庭式小作坊生产为主。
随着市场消费持续升级,道滘裹蒸粽美名远扬。如何规范化管理道滘粽制作,让道滘粽的市场规模从小门店走向大市场,从小食品走向产业化、品牌化,是道滘镇裹蒸粽产业发展目前正面临的迫切问题。
为此,道滘镇积极探索发展思路,通过打造传统粽子小作坊集聚区项目,进一步规范道滘粽的加工制作,破解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2022年,道滘镇探索建立传统特色食品“集中管理”新模式,采用“一个中心,多点经营”的集聚模式,统筹食品安全检测,运用“互联网+”线上监管系统,将全镇取得证照的传统粽子小作坊纳入统一管理。
“我们为道滘生产道滘粽的小作坊提供培训、引导、销售、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安全监控等服务。”东莞市四海饮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蔡灿明介绍,道滘辖区内的粽子小作坊必须安装“互联网+网络监管”系统,对粽子小作坊生产加工的全过程进行监控,打造“阳光车间”,同时定期对全镇小作坊的原料、成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食品安全。
蔡灿明说,集中管理模式的好处是可以引导传统粽子小作坊传承发展,提升整体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进一步提升“道滘粽”和“集聚区”的知名度。
据道滘市场监管分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道滘已经有50家道滘粽小作坊成功办理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和营业执照,成功办理的粽子小作坊还会得到相应的补助资金。
“我们会按照流程一步步落实好,生产更规范的道滘粽,让更多人品尝到正宗道滘粽,让粽香飘更远。”一位获得证照的粽子作坊负责人说。
成立文化馆,提升品牌影响力
在今年5月20日举办的“道滘粽子节”上,共签约500多万条粽子订单,一箱箱印有“品味道滘TasteDao jiao”的正宗道滘裹蒸粽运往各地。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道滘粽”文化的起源和传承,提升“道滘粽”传统美食知名度,今年6月23日,由东莞市四海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的道滘裹蒸粽文化馆开馆。该馆位于永庆村虹南路2号之二,全馆总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场馆以挖掘道滘传统粽子文化,通过科学的展陈手段,全面反映道滘粽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使之成为文化、休闲、旅游的一个特色景点。
走进馆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道滘粽寻味指南地图,涵盖镇内50家道滘粽制作店家。馆内还设有道滘粽文化展示区、龙舟文化展示区、文化长廊、DIY体验区以及网红打卡处,具备展馆、餐饮、体验等功能。在道滘裹蒸粽文化馆内,市民不仅能够看到粽子的相关历史资料,了解道滘粽文化的起源和传承,更可以真实地感受粽子的制作过程。
传承非遗“道滘裹蒸粽”DIY活动、研学团打卡新地标、举办企业交流活动……如今,道滘裹蒸粽文化馆已成为展现道滘传统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成果的重要窗口。道滘镇将以道滘裹蒸粽文化馆为重要平台,加强非遗传承与弘扬,加快文化旅游开放步伐,吸引更多客商和企业认识道滘、品味道滘、投资道滘。
【撰文】夏颖燕 韦基礼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