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湾镇街道红卫社区,经常可以看到热心的志愿者穿戴着醒目的“红袖章”和“志愿服”,可以说志愿者已成为红卫社区强化社区治理、精细服务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红卫社区构建“凝聚大爱,多彩红卫”党建品牌,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目标,集中力量推进“党建+志愿服务”模式,让人人做志愿成为红卫社区靓丽名片。同时,志愿服务也成为居民融入社区、更快速、更便捷参与到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良好格局。
退休党员巡逻社区发挥余热
红卫社区党委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员为纽带,以党支部为支撑,立足辖区资源,多方联动形成合力,不断充实志愿服务队伍力量。其中银发巡逻队就是社区党委发挥退休党员余热,让老年人参与到社区治理的鲜活例子。
社区党委依托退休老党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结合其居住位置和日常散步范围,划分片区,配合上社区“微网格”,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日常主要干道、重点路段、沿街商铺等重点区域和老旧小区、公园等场所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撬动社区善治大能量。
近日,巡逻队开展日常巡查时,发现了红卫岗15号路灯损坏和盘龙新村高压电线杆上有马蜂窝的安全隐患,马上联系社区,社区到达现场后利用生态网格将情况上报,做到“巡逻发现、定点上报、协助解决”的闭环。社区党委还举办了社区老年志愿者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志愿者们聚焦“党建引领社区善治”的主题,分享他们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指导社区治理,阐述如何在日常志愿服务中融入党建理念,凝聚民心,提升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社区的和谐善治。
红卫社区党委书记邓焕玲表示:“红卫社区将积极引导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发展,支持老年人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领域发挥余热,让老有可为,切身融入到社区善治中。”
爱心学堂凝聚多方力量参与治理
红卫社区党委还活用“爱心学堂”载体,扬起“志愿”春风。红卫社区多年建设,形成以爱心学堂为依托,逐渐搭建起辖区学生在校教师管、在家家长管,放学(放假)社区管的“三结合”教育网络,建成“红卫模式”的校外教育辅导站。少年从爱心学堂中学有所成,不少人也选择回报学堂,以学堂志愿服务为起点,继续传播爱意。
温小杰(化名)他便是其中一员,在机缘巧合下年少的他参加到红卫爱心学堂的学习,在学堂志愿者的感染下,志愿服务的种子也在他身上生根发芽,现在他利用大学寒暑假期间把自己学习到专业知识,变成一节节生动的课堂,从一名课堂参与者到这是一个志愿力量延续的完美闭环。在红卫社区志愿队服务13年的枝姐和兰姐,他们也是从参与爱心学堂志愿活动开始,枝姐现在已经成为爱心学堂陶艺讲师,为一届又一届少年讲述石湾陶艺的魅力;兰姐退休后主动请缨加入红卫爱心学堂做巾帼志愿者,为辖区困难家庭子女和外来人员子女作暖心的助教老师。
爱心学堂是红卫人志愿服务的一个起点,许多辖区居民通过爱心学堂集聚起来,依据自身优势参加社区各层面、各领域的志愿服务中,也带动了身边人参与到红卫社区的治理之中。社区依势而立,按照服务内容、人员属性,共设立志愿服务队6支,现有志愿者过百人,让志愿服务更专业化、规范化。
多彩活动助力美陶湾发展建设
“凝聚大爱”是红卫社区这个老旧小区充满力量的源泉,“多彩红卫”则是社区立足美淘湾建设,架起“一老一小”沟通桥梁,同时结合国潮、陶艺传统习俗、科技等元素开展茶话会、游园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小确幸”汇聚“大幸福”。
红卫社区党委积极营造“一老一小”齐聚共乐氛围,以“一小”陪伴“一老”的方式,搭建两代人的沟通桥梁。7月,联合榴苑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童冠幼儿园一起到孤寡老人祺叔家中陪他共度生日。孩子们为祺叔表演《粤剧童谣》,祺叔即兴演奏一曲《彩云追月》,与孩子们进行曲乐交流,相互展示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还在重阳节期间让小朋友们与老人们一 起进行了陶艺DIY制作小挂饰,一老一小齐聚一堂其乐融融,弘扬尊老、敬老文明家风。社区党委还深入挖掘本土特色资源,通过党建共建、片区打造,链接和挖掘美陶湾资源,实现“国潮、非遗、科技”在社区体验得到、学习得到。其中9月15日举办汉服游园会活动,融合非遗传统、国潮手作,民俗游戏等元素,精心打造“党群共建”红动美陶湾新场景,让居民群众乐享传统文化。社区精彩纷呈的活动带动社区居民群众、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在社区周围,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参与到美陶湾发展建设中。
如今,江湾三路14、16号老旧小区即将改造成功、改造中的红卫岗也将会为美陶湾亮丽的新名片,一切都在焕发新的生机。红卫社区党委将不断激发服务群众心新动能,以社区党员、志愿者为支撑,以党建共建为补充,激发社区善治能量,切实把群众件件“操心事”变成桩桩“放心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