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高新区挖掘“碳账户+”价值,帮企业减排降本增信

南方+ 记者

无

【开栏语】  

为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充分展示肇庆在推进“百千万工程”改革创新工作中的亮点成效和实践举措,扎实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见行见效。南方+推出肇庆市“百千万工程”改革创新案例,敬请垂注。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港澳特区政府举办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为广东数字政府创新应用大赛(2023)获奖单位及2023广东省政务服务案例举行颁奖仪式,肇庆高新区申报的“肇庆高新区全省首个碳账户金融体系应用”荣获广东数字政府创新应用大赛(2023)创新应用奖三等奖,成为2023广东省政务服务创新案例。

无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肇庆高新区以数据赋能为抓手,建设企业碳账户,并创新发布云碳贷绿色金融产品,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构建起“大数据+绿色金融”双轮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

无

碳信用评价与贷款挂钩

建立企业碳账户,首先要科学完整收集企业碳数据。

依托区智慧能源平台,肇庆高新区实时收集企业用能数据,动态采集碳排放总量,全面记录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碳足迹,为企业碳信用评价体系实现“数据采集—精准核算—客观评价”打造数据基础。

在此基础上,肇庆高新区构建碳信用评价体系,重点选取企业收入、利润、税收、用工四个维度的碳排放强度指标,对其各赋予评分权重形成企业碳账户评价得分,最终划分为深绿、浅绿、黄色、红色四个等级,开展贴标管理,助力“碳账户+大数据”新型绿色金融服务模式。

无

以碳账户数据作为重要参考,肇庆高新区打造出以碳账户为核心的“1+N”碳信用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科技-金融-产业”的绿色融合,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碳信用生态圈。

对企业来说,借助碳账户,可以厘清碳排放“家底”,借助“云碳贷”金融服务将减排降碳的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

通过将企业碳信用评级与贷款额度、利率挂钩,肇庆高新区形成企业碳排放数据采集、核算、评价贴标和融资对接的全流程闭环,支持绿色企业降本增信,有效降低企业财务负担,享受绿色低碳红利。

与传统融资担保贷款相比较,“云碳贷”综合费率更低,最低可控制在LPR基础上增加不超过0.5%;获批贷款期限更长,可达3年;融资担保额度更高,最高可达2000万元;审批效率更高。

作为“云碳贷”金融产品的首批受益企业,合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深绿”碳账户等级获得了1.1亿元的高授信额度,“云碳贷”相比普通金融产品,增信额度提高了1000万元,利率下降了0.25%。“授信额度增加了,利率降低了,企业真真切切因减碳得到了实惠。”该财务总监黄新民表示。

截至目前,已为233家企业建立碳账户,共11家金融机构参与应用企业碳账户体系,为101家企业提供24.97亿元的融资额度,已投放融资额度17.95亿,增信额度约为11.78亿,为企业节省利息高达1288万元。

无

以碳数据要素撬动金融资源

肇庆高新区企业碳账户的成功上线,不仅帮助企业降本增信,还有效破解了政银企三方痛点。

政府构建出智能化的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实现以“亩产+碳效”论英雄。肇庆高新区基于广东省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结合园区本地数据库数据资源,汇聚起各部门、各领域政务数据和公共数据,推进区级公共数据依法合规互享互联应用,探索建立公共数据资源统筹管理、应用创新、安全保障等机制。

无

作为供数一方,肇庆高新区为金融机构等数据使用方提供能源类的企业用电用水用气数据、企业征信类数据、人才层次数据等,借助数据实时性、精准性,推动各类数字应用场景不断向前发展,以碳数据等要素撬动金融资源,提高绿色发展企业的贷款可得性。

对金融机构来说,企业碳账户的等级评估具有引领、诊断、改进和激励作用,指导贷前资源配置、贷中市场定价、贷后风险管理,以数据要素推动绿色金融精准对接,提高金融风险的识别及防范能力,降低银行风险敞口。

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云碳贷”产品既支持深绿、浅绿企业绿色发展,也支持黄色、红色企业低碳转型升级;银行可根据企业碳账户数据变化,动态跟踪企业贷后风险。

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分行、市政数局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构建企业“碳账户+”金融服务体系 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以肇庆高新区为试点,在肇庆各县(市、区)推广应用企业碳账户。

“我们着力推动更多‘碳账户+’金融服务产品上线,以碳账户为核心,结合银行、征信、担保、债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联动‘碳融资’构建起‘1+5+N’的碳金融融资服务模式,加速碳账户系列产品的迭代升级,同时探索建立‘工业企业碳账户’团体标准,填补碳账户体系标准空白。”肇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方+记者 刘亮

通讯员 方斌 赖小琴

编辑 唐锦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