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选专业有何趋势?调查显示去年50%的管理学本科生跨专业考研

南方+

一年一度的研究生考试即将开始。一份来自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的调查显示,2022届正在读研的本科毕业生中,近三成(28%)转换了专业,较2021届(26%)上升了2个百分点。各学科读研转换专业方面,经管类毕业生跨专业读研比例较高,近三年管理学、经济学本科毕业生读研转换专业的比例均达到或超过40%。其中,管理学2022届读研转换专业比例达50%,较2021届上升了5个百分点;经济学2022届读研转换专业比例为43%。紧随其后的是文学(31%)、艺术学(29%)和农学(26%)专业。

这里的“读研转换专业比例”,以管理学为例,是指2022年毕业的管理学本科生,跨专业考其他专业研究生的达50%。

对此,麦可思研究院指出,随着交叉学科设置高校的不断增加以及复合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完善,毕业生跨专业读研的情况或将越来越多,这也给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全新挑战。

工学读研比例上升明显

受社会需求、行业发展、职业与专业特性、就业市场前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科和专业的读研热度不减,趋向性也更高。分析麦可思过去五年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医学、农学、理学应届本科生读研比例持续保持前三。2022届医学的读研比例最高,为28.5%,这与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周期长、要求高有关。农学(28.1%)读研比例仅次于医学,还有理学(26.9%)、历史学(22.8%)、法学(21.1%)、工学(21.1%)的读研比例均超过了20%。值得注意的是,工学的读研比例(2018届16.1%,2022届21.1%)增长幅度高于其他学科门类,五年内增长了31%。

具体到读研比例较高的本科专业,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连续三届的读研比例位列前三,且读研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针灸推拿学2022届首次跻身读研比例较高的前十专业,排名第六。

读研“回报”几何?应届硕士研究生主观就业感受有所下降

据教育部统计,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这是考研人数连续上涨8年后首次下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此表示,当前形势下,更多学生对就业的价值追求要高于考研,同时部分学生也开始认识到,考研对日后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算起时间成本与费用成本来看,反而不如放弃考研,先去就业工作。

麦可思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应届硕士研究生就业满意度与应届本科生的差距也在缩小。具体来看,2022届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80%)与上届(82%)相比有所下降,而同年就业的应届本科生就业满意度在提升,近五年应届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满意度与应届本科生的差距在缩小,从毕业生主观感受的角度反映出就业质量有所下降。

南方+记者 王诗堃 

编辑 毛帅楠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