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番禺区新桥小学内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九成书院里,一节家长进课堂的手工制作课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节课上,一年(1)班学子刘恩潼的爸爸刘灿宏和妈妈钟晓婷进入课堂,带领该校的“雄狮少年”们利用硬纸皮制作了中国传统醒狮的狮头,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家长进课堂,带领学生们利用硬纸皮制作中国传统醒狮的狮头
课堂上,授课家长用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了如何利用硬纸皮制作醒狮狮头。首先,需要将硬纸皮剪裁成各种形状,然后用胶水将它们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立体的狮头模型,接着为狮头模型扑上报纸、涂上颜色,最后装饰狮额、狮角、眼盖、胡须等地方,粘上各式吉祥纹饰、绒毛、毛线等。
在体验环节中,学生们轮着出来体验醒狮狮头制作步骤,授课家长耐心地指导学生们如何处理细节,如狮子的眼睛、鼻子、耳朵等部位,使狮头更加栩栩如生。
学生体验醒狮狮头制作步骤
经过一番努力,学生们终于合作完成了醒狮狮头制作。看着制作好的狮头作品,他们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记者采访了刘灿宏,他表示,女儿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对这些传统非遗项目的手工制作入了迷,例如大头佛的手工制作、醒狮的手工制作。自己与妻子也跟着老师发来的教学视频学习,进行亲子制作,越做越熟练。后来在学校的邀请下,走进课堂,分享制作心得。他觉得这节制作课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制作技巧,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装饰物品来表现狮子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新桥小学副校长陈丽玉表示,新桥小学是广东省武术协会精武会醒狮训练基地、广州市龙狮传承基地、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坚持“五育”并举,把理念融入课程,以课程推动实践,一直致力于将传统文化融入综合实践、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等学科课堂教学,推动跨学科融合教学。学校的师生们都在用心传承和创新,由体育老师和美术老师联合创作的羽型大头佛在广东省版权局取得了版权;用纸扑、碟画、超轻黏土、陶泥、蛋壳等制作醒狮或大头佛作品的课程如火如荼地进行。
醒狮制作课程在新桥小学如火如荼进行
新桥小学体育老师和美术老师联合创作的羽型大头佛在广东省版权局取得了版权
据介绍,在这次醒狮狮头制作课程之前,综合实践课老师已经向学生们介绍醒狮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们懂得醒狮原名为瑞狮,起源于广东佛山,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兴盛于宋朝,寓意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每逢佳节或重大活动,人们都会举行舞狮表演,以祈求吉祥如意、驱邪避害。醒狮狮头是舞狮表演的核心部分,象征着狮子的灵魂,寓意着勇敢、智慧和力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厚重底蕴。此次醒狮狮头的制作课程,正是学校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缩影。
陈丽玉表示,通过这样的活动课程,学生们不仅能够亲手制作出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还能够了解到传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和精神。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新桥小学还会推出纸箱大头佛手工艺创作课堂,举行纸箱大头佛手工艺制作大赛等,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文/图:番禺融媒记者 潘伟璘 通讯员 曾玉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