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扶 青
12月20日,省政府网站发布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为广东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再添一把火。
一
牵一发而动全身,布一子而活全局,这是重要的工作方法。翻开地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区域战略合理分布在中国大地上——
对于国家来说,区域协调发展好比是一盘棋局,重大区域战略就是“关键子”,往往能产生强大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
而对于一个省来说,全省也是“一盘棋”,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就是在棋盘上埋下更多“妙手”,有助于发挥以点带面、以面破局作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格局。
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
纵观广东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可以从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上进行透视和理解。
二
从空间上看,培育都市圈主要目的之一是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
广州都市圈不仅打造“广佛同城”,而且深入推进广清一体化,有助于促进北部山区绿色生态发展;
深圳都市圈将“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为首要目标,凸显的是在高科技和创新等方面的作用;
长期以来,珠三角面临“东岸强、西岸弱”问题,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任务就是打造大湾区重要增长极;
而分列于东西两翼的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直接瞄准了广东在粤东、粤西上的短板弱项。
西江边的肇庆主城区。
此外,五大都市圈发展不是孤立的、割裂的,在编制规划时注重不同都市圈的融合,凸显了统一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下的联动发展。
三
从规模上看,培育发展五大都市圈符合人口流动和空间演进趋势,是推动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都市圈是城镇化空间中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目前,我省五大都市圈常住人口达1.08亿,占全省比重85.41%。
但是,我省城镇化既面临着广深等超大特大城市过度聚集、发展空间不足等挑战,也存在中小城市动能不足和服务缺位等问题。
培育发展五大都市圈,既可以促进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到周边中小城市,解决交通、环境与城市设施配套等方面的“大城市病”问题,也能帮助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融入都市圈,减弱区位劣势,从而增强大中小城市发展合力,一起做大合作的“蛋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宜居度。
四
从产业上看,培育发展五大都市圈就是要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进一步提振都市圈经济。
佛山文化公园。
五大都市圈经济联系较紧密、一体化同城化趋势明显,然而,在行政区划的阻隔下,各地也存在不同形式的篱笆和壁垒。
培育发展五大都市圈,就是在不改变各地现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打破行政边界的市场壁垒,培育释放市场活力、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循环畅通,促进都市圈迈向深层次、多领域的协作发展。
以广州都市圈为例,一方面可以疏解转移与国家中心城市定位不符的功能和产业,另一方面,有利于肇庆进一步提升都市区发展水平,也有利于清远、云浮、韶关市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获得更加开放的经济合作空间与平台。
都市圈是城市群的核心,培育都市圈是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培育发展五大都市圈,必将进一步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格局,增强珠三角、北部湾和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内生动力,形成区域发展新优势,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