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个圈,能“圈”出一个新广东吗?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广东,新的答案或许是“五个圈”。

12月20日,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和湛茂都市圈的规划方案全文发布,广东城镇化建设按下加速键。

都市圈这个词,其实并不稀奇。目前,仅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国家级都市圈就已有13个。问题是,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如何“圈”出新生活、“圈”出高质量?

00:59

广东五大都市圈发布

 圈是滚雪球,城市在长大 

上世纪80年代,从深圳到惠州,只有单向两车道的二级公路,80公里要颠簸两个多小时。

那会,TCL创始人李东生30来岁,他在惠州对港引资,好不容易说动一家上市港企实地考察。然而,交通不便,会否让对方望而却步?他心里没底。好在一切顺利,首家到惠州投资的大企业就此落地。但,这已比港资大规模进入深圳晚了约十年。

跨越行政区,让多个城市组团发展,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据公开资料,最晚1995年,都市圈的概念出现在广东的官方规划文件中。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1996—2010年)》提出,形成环珠江口大都市圈,包括广州、深圳两个中心,三大都市区:中部(广佛肇)、东岸(深莞惠)、西岸(珠中江)。

省统计局专家表示,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初,广东城镇化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珠三角特大城市群的崛起,二是全省城镇人口向珠三角集中。

2000年的一张珠三角卫星地图显示,大片灰色建筑已连接成片,城市群逐渐成形。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的引力和带动能力不断增强,规划也与时俱进。2019年,五大都市圈正式浮上水面:广东提出编制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和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

无论是城市群还是都市圈,其划分都要综合考虑各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

以上述1995年的珠三角规划纲要为例,“当时为了管理方便,三大都市区均指定了核心城市。但是西岸都市区珠海的经济总量相对较小,难以发挥牵头作用。”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回忆道。

2008年的国务院批文,取消中部都市区,佛山和肇庆划入以珠海为核心的珠江口西岸。彼时,珠西“小马拉大车”的态势更加明显。

这一局面,到2016年提出“珠中江+阳江”才有所改变。

从区域范围看,广东的都市圈,如滚雪球般,从珠三角向全省拓展。

东西两翼于2007年被纳入视野。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发展以汕头为中心的粤东城镇群,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群。

2016年,省委又提出构建“广佛肇+清远云浮韶关”“深莞惠+河源汕尾”“珠中江+阳江”三个新型都市区。

“当年提出的这五个都市区涉及全省20个市,唯独梅州没有在列。”陈鸿宇说,要明确梅州是向南还是向西发展。

在他看来,就地理位置而言,梅州与汕潮揭更近,交通便捷;历史上看,近代开埠以来,梅州一带客家华侨在汕头投资铁路、从事外贸,可谓潮客一家人。

如今,梅州都市区进入汕潮揭都市圈规划,被列为联动发展区。至此,广东21市尽皆“入圈”。

 圈是风火轮,冲浪世界潮 

近段时间,都市圈建设迎来“小高潮”:青岛、郑州、杭州接连宣布规划获批。

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都市圈有13个,分别为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武汉、杭州、沈阳、郑州、广州、深圳、青岛。

各省里,唯有广东坐拥两个国家级都市圈,抢占先机。

建都市圈有何好处?

一是促进城市协调发展。

大城市拥堵,小城市冷清,背后是超大、特大城市在就业机会、职业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医疗上的巨大优势。

破解之法,就是让要素打破阻碍,充分流动。体现在五大都市圈建设上,就是加速轨道交通、公路网建设,推动合作办学、共建医联体、生态共治等等。

一句话概括,让都市圈里的N个城像1个更大的城。

二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现代产业链越拉越长,为了提高效率,很多环节又不能离得太远。需求催生变革。都市圈概念最初来自较早实现城市化的英美,也就不足为奇。

1910年,美国人口普查局首次使用“都市圈”的概念进行人口统计。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则划定了伦敦都市圈“四个同心圈”的增长边界。

此后,从伦敦、纽约、旧金山,再到日本东京,这些城市群、都市圈借助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和区域内有序分工,成为世界经济的贸易中心、创新中心乃至“控制中心”。

如果将不同能级的城市看做一座金字塔,如今站在塔尖上的,已不是单个城市,而是组“圈”成“群”的城市联合体。

回到广东看,无论是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跨区域产业组团,还是汕潮揭推动临港经济分工协作,也都旨在减少“内耗”、增进协作,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竞争。

无效率的“卷”不是未来,高效率的“圈”才是王道。

 是手拉手,共享新生活 

五大都市圈有望带来哪些改变?

最直接的,是跨市出行更方便

《2022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大湾区九市间日均出行量542万人次。这是珠三角活力的体现,也显示出跨市交通的巨大需求。

日前,有网友留言询问汕头轨道交通的建设情况,期盼以轨道交通连接汕头市区乃至整个潮汕地区。

这一愿望或不久就能变为现实。此次规划明确,将加快建设汕头―潮州东―潮汕―潮汕机场―汕头“一环”和潮汕机场―揭阳南―揭阳“一射”的城际轨道。

再如,广州都市圈将开工建设佛山经广州至东莞等城际线路,还要落实广佛地铁18条衔接通道,实现“一票通、一座城”。

更牵动人心的,还是上学看病等民生问题。

东莞、惠州临深片区的很多居民,早就对跨市公共服务望眼欲穿。

此次规划相当“解渴”:临深区域将试点基础教育联合办学,深莞、深惠探索共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共享学位;异地看病,基本医疗保险有望直接结算,医疗检查检验的结果也将互认。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也将开展教师异地交流,鼓励都市圈内中小学校长挂职交流。湛茂都市圈推进“出生一件事”集成化办理,并在公共住房建设上跨市合作。

人在都市圈,不只是享受生活,还要拼事业。

都市圈是人才等创新要素最为密集的地区,2022年,五大都市圈GDP占全省93.6%。从这个角度看,培育发展都市圈是广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

在李东生忧心外商被“颠走”的四十多年后,深圳与惠州的时空距离缩短为半小时内,TCL集团也成为横跨两地的代表性企业。深圳做面板,惠州做模组整机,“这两个产业协同发展、相得益彰。”李东生颇为自豪。

创新创业,高标准的营商环境必不可少,五大都市圈之间尚存差异。

规划指出,汕潮揭都市圈对外来资本、人才的融合存在一定难度,侨乡优势难以发挥。

怎么办?当然是迎头赶上:规划提出,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更多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不动产登记也能跨城通办。

五大都市圈规划,是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都市圈建设,也是广东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受益的不光是城市。

比如,广州都市圈有着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城乡融合片区,此次规划提出,在城镇建设上,因地制宜发展县城(小城镇),如卫星镇、专业功能镇等;在土地利用上,探索把闲置宅基地等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从城到圈,既注重一体化,也重视差异化发展,我们期待五大都市圈“圈”出一个新广东。

参考:

①《世界经济:地理、商业、发展》弗雷德里克·P.施图茨等。

②《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演化》叶玉瑶

③《鹰的重生》蓝狮子/著 吴晓波/审定


【撰文】话题研究员 王彪 曾美玲

【策划】吴哲 胡良光

编辑 洪鑫
校对 蒙骏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