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供地快车道!中山首宗“连改带征”改造项目用地获批

南方+ 记者

12月20日,中山市南区街道恒美园山仔、白石环工业区城市更新片区一期“工改工”改造项目正式完成用地报批手续,这标志着该项目已进入动工建设、投产使用“快车道”。

南区街道恒美园山仔、白石环工业区是中山市首个“连改带征”的改造项目,这里曾是南区街道最大的工业区,一期占地面积折合约365.4亩,由恒美经联社自1987年前后开始作工业用途使用,原有279栋建筑物,多是单层锌铁棚厂房,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涉及企业72家。

随着时间推移,园区空间混乱、土地产出低、环境污染大、安全隐患多等问题日益严重,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和地方对经济、环境的要求。

恒美园山仔、白石环工业区城市更新片区单元规划效果图。通讯员供图

恒美园山仔、白石环工业区城市更新片区单元规划效果图。通讯员供图

主动出击,化危为机

为切实改善该园区现状,推动产业集聚、行业提升,南区街道以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升级为契机,下定决心推动这个面积达365.4亩的“老大难”工业区变回“金疙瘩”,为再建“美丽侨乡”腾出产业发展新空间。

转机出现在2022年1月,中山市出台《关于促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的若干措施》,当中提出支持收回村集体自愿将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支持完善集体土地用地手续。

这对于恒美园山仔、白石环工业区改造升级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无疑是“对症下药”的一剂良方。

南区街道迅速部署,全力推进,在“工改”初期深入一线广泛宣传“工改”政策,全覆盖走村入户,帮村民算好“长远账”“经济账”“环境账”,充分展示南区街道对“工改”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心和信心,仅用时1个月就正式签订该片区收储协议。

迎难而上,化难为易

表决通过、签订协议标志着该片区“工改”迈出关键一步,但这才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南区街道“工改”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工改”项目只需表决、标图入库、改造方案的报审、用地报批等环节,但恒美园山仔、白石环工业区改造项目是“政府收储+集转国”且用地问题错综复杂的连片“三旧”改造项目,前期的收储补偿、腾挪搬迁历尽艰辛。

此外,该项目还存在规划不符等历史遗留问题,标图入库方案复杂,且涉及“三地”及林地,最终经历了土规调整、集体建设用地的收回及自用、“三地”和用林审批等十几个环节才得以完善用地手续。

南区街道“工改”专班绘制“路线图”、倒排“时间表”,明确每项流程的具体内容、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员,同步推进、并行开展,同时细化问题清单,对可能出现的困难问题早预判、早发现、早解决,降低错做漏做的概率。中山市府办、市工改指挥部、市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加班加点并行审批或提前预审相关事项,市镇合力实现“快审快批”,也为全市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借鉴。

筑巢引凤,破茧成蝶

“招商走在前面”,南区街道主动靠前,积极为“工改”项目招商引资、保驾护航。2023年11月,南区街道与中鼎兴中山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下称“中鼎兴项目”)签订投资协议。

该项目落户恒美园山仔、白石环工业区“工改”地块,占地60亩,计划总投资额5亿元,重点导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等及其上下游产业链、电子芯片、智能家居等企业,达产后预计年产值不低于7.2亿元,而改造前的园山仔、白石环工业区整体的年产值也不过920万元。除中鼎兴项目之外,还有多家企业已确定投资意向。

南区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区街道充分利用“工改”加快腾笼换鸟,还村民一个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实现从“低效碎片化”到“高标准连片”产业园的蝶变。恒美园山仔、白石环工业区改造项目一期成功驶入“供地快车道”,项目落地投产指日可待。2024年,南区街道将乘胜追击,继续坚定不移走好“工改”“华山一条路”,为南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再造新空间。

南方+记者 苑世敏

通讯员 徐小聪

编辑 卢子衡 钟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