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记者获悉,2023年三水区“民生十件实事”之一——“实施特殊困难人群保障提标工程”已全面完成。三水区民政局通过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提标补发工作,全年预计补发约120万元,全方位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三水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拓宽慈善资金募捐渠道。
提标增发120万元,惠及特殊困难群众超2万人次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
作为实施特殊困难人群保障提标工程的牵头部门,三水区民政局主动谋划,有序推进,联动三水区直各职能部门、各镇(街道)全面梳理三水区困难群众现时享受基本生活保障、教育资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情况,详细编写《关于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调研报告》。
通过调研,三水区民政局深入了解区内困难群众整体情况,分析导致相对贫困的主客观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当前工作建议,为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优化社会救助供给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落实2023年低保、特困供养人员、父母一方重残或重病儿童提标补发。今年6月,三水区低保发放标准按照全市低保统一标准执行,由1180元/人/月提高至1200元/人/月,父母一方重残或重病儿童基本生活补贴发放标准由590元/人/月提高至600元/人/月。
全市低保标准制定出台后,三水区民政局同步根据省、市特困供养有关文件,将三水区特困供养人员标准由2236元/人/月提高至2352元/人/月。三水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6月三水对三类对象提标补发共61.86万元,全年预计增发约120万元。
提标补发,重在落实。在推进该项民生实事的过程中,三水区民政局通过开发三水区社会救助综合管理平台、常态化开展入户核查、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补助资金交叉检查等多措并举规范化开展民生资金发放工作。
三水区慈善项目成果展示。
其中,三水区民政局主动开发三水区社会救助综合管理平台,率先在全市实现社会救助全线上审批、电子化存档,数字赋能规范救助资金发放管理,以数字化助推规范化,有序开展上下半年三类对象各发起一次信息化核对。据统计,该平台累计区镇两级审核审批5625份档案,通过核对全面掌握救助对象最新家庭生活状况。
据统计,截至2023年11月,三水全区在册低保对象726户1451人、低保边缘家庭41户82人、特困供养对象605人、父母一方重残或重病儿童122人。1-11月区镇两级共发放低保金和分类金1855.12万元、特困金1572.99万元,发放父母一方重残或重病儿童基本生活补贴78.298万元,保障特殊困难群众超2万人次。
募集资金超2000万元,开展慈善项目50个
今年以来,聚焦高质量发展主旋律,三水持续落实低保、特困提标补发工作,通过整合资源,突破物质救助模式,优化社会救助服务供给,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社会保障持续扩面提升,实现弱有所扶从“有”到“优”质的提升,为民生兜底,为群众解忧。
其中,落实教育资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专项救助。截至11月,三水区已教育资助本区户籍生403人次43.19万元;医疗救助支出933万元;低保、特困等困难家庭已入住公租房的共212户309人、已申领租赁补贴的共69户116人。
与此同时,三水积极发展慈善事业,探索实施精准帮扶。今年以来,三水不仅推动云东海慈善会等三家镇级慈善会完成换届,还高标准召开全区慈善工作会议以及区慈善会公开募捐资格发布会,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拓宽慈善资金募捐渠道。
三水高标准召开全区慈善工作会议以及区慈善会公开募捐资格发布会。
据统计,2023年三季度共接收捐赠2158.89万元,支出1512.86万元,对比2022年三季度,较去年同期对比,收入增幅为193.57%、支出增幅为178.95%,慈善工作成效显著。
为用好慈善资金,三水开发了慈善项目库,库内达50个项目,积极开展“连心桥微心愿”、“萤火虫”困难家庭助学、“阳光蓓蕾”等慈善活动。其中,三水区慈善会“筑梦家”困难家庭住房修缮项目投入153万元,持续为区内50户困难家庭住房进行修缮,获得2023年点亮“大城之光”佛山向上向善影响力年度事件点赞奖项。
三水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阶段,三水区民政局将持续推进实施特殊困难人群保障提标工程,巩固民生兜底保障成果,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南方+记者 张秀蓝
通讯员 三民宣
三水区民政局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