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死水”变“活水”,这个珠三角水乡端起绿水青山“金饭碗”|走进美丽河湖

南方+ 记者

05:04

Vlog:“死水”变“活水”,这个珠三角水乡端起绿水青山“金饭碗”|走进美丽河湖

“我之前在东莞厚街生活,去广州一定要路过麻涌。那时候的印象,就是水环境质量差。”华阳湖创客坊总经理王泽麟回忆着多年前的场景,而如今眼前的华阳湖早已是另一番模样。

华阳湖地处珠江口东岸,位于东莞与广州交界的麻涌水乡片区。此前由于经济粗放式发展,湖区水环境一度恶化。随后,当地探索出“治水、兴产、惠民”相融合的“华阳湖模式”,水乡重新焕发生机。

今年,华阳湖入选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从黑臭到美丽,华阳湖究竟发生了什么?

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鱼米之乡恶化成臭水沟

秋日行船于华阳湖上,微风吹拂、阳光晒下,惬意舒适。岸边的水杉笔直、花草摇曳,水乡美景尽收眼底。

眼前这一切很难和黑臭联系起来。

麻涌是岭南地区著名的鱼米之乡,有一说是因为当地有着密密麻麻的河涌,由此得名。

在上世纪90年代,珠三角经济发展加速,华阳湖周边开始聚集起大量畜禽养殖及化工、印染洗水企业,污废水偷排直排入湖时有发生,导致水体发黑发臭。同时,入湖河流被随意阻断、非法填埋,导致河涌淤积堵塞,华阳湖逐渐成为死水。加之湖区岸线无序开发,华阳湖周边的人居环境日益恶化。

此时环境与产业也陷入恶性循环:环境差了,只能吸引到污染企业;污染企业来了,环境变得更差。

可以说,华阳湖片区以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换取了经济增长,却也付出了严重的生态环境代价。

华阳湖。

华阳湖。

下定决心清退污染企业

“这一片原来是个牛仔裤洗水基地,污水有偷排到湖里的情况,我们就晚上坐着快艇,悄悄过去查。”从事20余年生态环境工作的东莞生态环境局麻涌分局副局长李伟锋,对那时的执法场景印象深刻。

“坐快艇的时间比坐车还长,屁股都要颠开花了,但我们是下定决心要清退污染企业。”他说。

清退污染企业是当地“三水统筹”治理打法的重要一环。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问题,东莞下定决心转变,树立“治污促转型、拆旧求发展”的总体治理思路。

麻涌抓住源头减排降污的关键,坚决清退周边“散乱污”企业、养殖场。当时通过执法以及第三方监测数据为依据,清退湖区“两高一低”污染行业企业100多家,清理安置沿线养殖场220多个。

同时,当地不断补齐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等治污基础设施,推进全域雨污分流,并排查整治私设排污口。通过持续多年的补短板行动,最终实现污染不入华阳湖。

华阳湖兴华桥。

华阳湖兴华桥。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让华阳湖水流动起来,是水环境改善的长效工作。

当地对第二涌、第三滘、马滘河、华阳河等支流进行水网疏浚,华阳湖串联起周边水系。同时,在流域内建起8座水闸,科学进行排水、换水,实现华阳湖生态水位稳定。

以水环境治理为基础,当地继续修复水生态。

“当时清淤挖出的底泥很多,污染的底泥运走处理,无污染的就地再利用,这也是我们的治理特色。”李伟锋介绍,治理中在湖岸边打下松木桩,随后将淤泥固定在河边,并种上水生植物持续净水。另外,还培育本土水生植物40余种,华阳湖的水生态系统逐渐恢复。

最终,通过提升水环境、保障水资源、修复水生态,“一潭死水”成“一片活水”。近三年来,华阳湖水质稳定在Ⅲ类及以上,丰水期及枯水期均无水华。

水乡产业迎来发展新希望

回顾这段华阳湖治理历史,发展思路的转变起到了关键作用。

“清退企业对麻涌来说肯定有一段阵痛期,工业产值、税收马上就下降。”李伟锋还记得当时有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年税收达到6000多万元,“但我们决心更大,通过争取省市支持,联合各种执法、谈判,最终把企业清退,收回土地。”

但收回的土地很快便产生效益。事实上,华阳湖水乡片区通过综合治理,完善了基础设施、优化了投资环境,后来许多优质企业入驻,土地价值得到释放。

如今,华阳湖周边已吸引京东、拼多多等多家头部物流电商企业,广州新华学院、卓汇新能源产业园等也落地湖区。“这些企业税收更高,又几乎没污染,麻涌的教育还提升了,环境治理的红利很快就凸显出来。”李伟锋说,如今麻涌还继续引进新能源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

麻三村。

麻三村。

华阳湖水环境的改善,也同样让周边群众享受到生态、经济效益。

“以前水黑臭,大家从河边走都要捂住鼻子,现在来河边散步的村民可多了。”在华阳湖旁的麻三村,村委委员袁汉超带记者沿河道漫步,村里的小公园环境整洁,一旁河涌环绕,很是美丽。

这里也是最早受益于华阳湖治理的村子。“得益于片区治理,我们收回了很多原有污染企业的地,然后开发出创客坊、古梅园等文旅项目,村集体收入大幅提高。”袁汉超介绍,不仅如此,村民房屋的租金也相应提升,“环境改善惠及家家户户,村民也更有了保护华阳湖的积极性。”

环境好了,人气也旺了。如今,华阳湖每到周末、节假日尤为热闹,一旁的创客坊成了创业、休闲的好去处。

“大家到华阳湖游玩后,常常会到创客坊来吃饭、逛街。”王泽麟说,目前创客坊吸引了300多户商户,带动创业就业人群将近1000人。

创客坊。

创客坊。

记者走在创客坊的街道上,两旁是各类餐饮、服饰等店铺,靠近湖边的路上还设有秋千等配套休闲设施。“起初大家都不愿意靠近华阳湖,现在朋友们都很羡慕我,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工作。”王泽麟笑着说。

而今,补齐工业化、城镇化历史欠账,东莞麻涌正继续延续“治水、治产、惠民”相融合的治理模式,进一步将华阳湖打造成绿水青山的“金饭碗”。

【文字】南方+记者 张子俊

【拍摄】南方+记者 张令

【剪辑】南方+记者 龙达洋

【设计】谭唯

编辑 周煦钊 彭奕菲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