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在教育“双减”中积极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今年3月,《东莞市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出台,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点亮”行动全面启动,逐步覆盖全市33个镇街(园区)。通过深入实施科学教育“点亮”行动、构建学校科学教育体系、深化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行动、加强科学教育品牌建设五大任务,市镇同频共振,努力打造全市协同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体系。
今年9月,东莞成功举办2023年东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倾力打造科学教育新场景、新语境、新动能。各镇街(园区)携优质科学课程、特色科学活动、优秀科学作品等特色与成果参展,亮点纷呈。
为全面展示各镇街(园区)科学教育阶段性成果,推动东莞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即日起南方+推出“科学教育镇街行”系列报道,凝聚东莞科学教育“镇”能量。敬请关注。
在报告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东莞市茶山镇第二小学科普副校长、“火星叔叔”郑永春博士为师生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报告《火星,中国来了》;在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区,小小发明家们在介绍自己带来的科创作品,涵盖天文宇宙、节能环保、废物利用、交通问题等领域;在科技实践项目体验展区,孩子们与AI围棋、象棋机器人一较高低……就在上个月,茶山镇第四届中小学生科学探究与实践大赛在茶山镇第二小学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
为推进落实《东莞市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着力打造茶山镇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体系,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茶山镇举办了一系列科技活动,其中以茶山镇科学探究与实践大赛最为亮眼。该项赛事在省市科技创新大赛比赛项目的基础上,增设“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项目,是学生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围绕某一科技主题或问题开展的具有一定科普教育意义的探究活动。通过举办镇级科学探究与实践大赛,成功打造了镇、片区、市三级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的平台,为师生们的科技创新提供动力。
在以多元活动打造强磁场的同时,茶山镇通过持续加大硬件投入、引入科教名师资源等,不断强基础。截至目前,全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已实现科学类实验室全覆盖,公办学校每校拥有3间以上种类齐全、设施完备的科学类实验室,其中第二小学除建设了4间常规科学类实验室,还建设了16个专用科普教室组成的少年科学院。先后聘请了王礼华、肖小亮、李敏、陈晓冰等科教名师到茶山镇开展培训指导活动,提高师生科技创新水平。
此外,茶山镇以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与探究能力测评、镇科学探究与实践大赛及省市各类科技创新比赛为平台,鼓励师生大胆创新,积极参与,再结合学校课程开设、教师课堂教学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在创新评价机制的激励下,近年来各学校在各类比赛和评比中,共获得国家级集体奖项2项,个人或团体奖项19项;省市级奖项累计达280余项。第二小学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育校和广东省科技创新教育实验学校;茶山中学、光正实验学校被评为市创客学校;中心小学被评为市创客培育学校和机器人劳技教育实践基地;第二小学、茶山中学被评为东莞市第一批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学校培育对象。
【策划】东莞市教育局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东莞分社
【统筹】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
【撰文】林群贤
【通讯员】茶山镇教育管理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