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市百顺镇:党建引领促发展,集体经济谱新篇

南方+ 记者

今年以来,南雄市百顺镇深入贯彻省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坚持把推动镇域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以党建引领为抓手,立足镇内资源禀赋,积极认真谋划村集体经济及农民增收之道。

整合项目资源,为发展增添活力

该镇立足经管职能,抓好农村“三资”清查和监管工作,通过摸清底数、盘活存量,进而优化配置,实现保值增值,促进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大沙洲村和东坑村,镇村干部通过排查资产资源发现东洲电站存在合同到期、合同设定不规范的问题,于是在驻村律师的帮助下对东洲电站资源重新组织发包,为大沙洲村、东坑村实现村集体增收共48万元。

百顺镇坐拥16万亩优质毛竹资源,2021年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列为第三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毛竹专业镇。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该镇围绕毛竹产业施展拳脚,通过“腾笼换鸟”,盘活闲置资产,助力资源再生利用,帮助企业拎包入住。镇村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全员招商号召,在项目落地上想办法,积极推进建厂选址工作,通过修路平土,为企业提供精装房,解决山区办厂的难题。尚睦村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两家竹制品加工厂,村集体增收约4万元。其中敏平竹业自动化生产加工项目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投资1521万元,新建3条全自动化竹筷生产线,预计年产一次性竹筷2000吨,项目建成投产后可直接或间接解决用工需求200人,提供40个就业岗位,带动百顺竹林经济,完善毛竹产业链发展。

谋划特色产业,为发展灌输动力

在溪头村联溪村小组,有层层叠叠的1000多亩梯田依山势延绵而下,涉及25户村民,因地理位置偏远,土地逐渐撂荒。溪头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党支部核心引领作用,“两委”干部通过不断走访沟通协调,成功流转1000亩土地交由广东地景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种植忘忧草(黄花菜),打造成忘忧园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投资1.5亿元,目前已完成首轮1000万投资,每年为溪头村村集体经济创收1.56万元,项目建成后将提供80余个就近就业岗位,为村内农户实现户均增收6000元。通过党群携手同行,“撂荒地”变成了“希望田”。

针对该镇高寒山区的特点,今年百顺村引进湖南郴州市汝源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小黄姜种植项目500亩,项目采取“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就近就业人数60多人,为当地村民人均增收3500元,村集体增收达10万元,助力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实现双赢。目前小黄姜正值收获季节,预计年产量达192万斤,种植收益突破900万元。

借助公司带帮,为发展添足马力

百顺镇党委、政府不断探索“富村公司+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发展新模式,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2022年4月,南雄市百顺强镇富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深挖山区特色,打造“山货”品牌,将百顺农产品(小黄姜、山楂、笋、松茸等)加工成农副食品,打造“百事百顺”食品礼包、“百顺山宝”干货礼包,使得农业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延伸。今年端午节至今,两个礼包累计销售2000多盒,创造了近25万元的营业额,市场反响热烈。同时该镇通过发动14家组团帮扶单位、16家“万企兴万村”企业开展“以购代捐”参与消费帮扶,大力拓宽香芋南瓜、心香薯等农产品销售渠道,使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2023年,强镇富村公司预计可为各村分红2万元以上,在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同时,该镇积极探索“乡贤+经联社”模式,打造发展新路径。百顺镇子明炭厂,由乡贤严子明投资,是目前百顺镇辖区内规模最大的新型竹炭加工厂,项目投资600余万元,目前毛竹收购量达到4.8万吨,年竹炭产量1.2万吨,为全镇提供25个稳定就业岗位。该镇统筹使用238万元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238万元购买生产设备若干,并租赁给子明炭厂管理使用,打造乡村振兴车间,项目的顺利推进实现了乡村振兴资金较大幅度的增值,同时每年可为百顺镇9个村集体经济增收11.9万元,为各村积累产业发展基金,提振发展产业的信心。

南方+记者 叶志强

通讯员 钟胜坤 曾显华



编辑 曹伟峰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