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黔同行 有扶同享】白云区产业“搭桥”,助力黔货“出山入湾”

广州白云发布
+订阅

千里帮扶,两城受益,四地共赢。作为帮扶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产业帮扶至关重要,白云区通过输血和造血,持续点燃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平塘县、罗甸县的产业发展引擎。记者在采风时发现,在黔南州大地上,像白云技术、白云装备、白云产业等白云元素随处可见,而像平塘鸡蛋、陈家湾黄牛肉、朝阳枇杷等黔货也搭乘东西部协作东风走出大山,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香饽饽”。

可以看到的是,在东西部协作的推动下,白云区与黔南州三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协作关系愈发亲密,产业帮扶结出累累硕果。

从输血到造血

站在山顶眺望,一条条蜿蜒的产业路从山脚盘旋到山顶。眼前这片3000亩的高标准数字化精品水果基地,是白云区与平塘县共建的云岭精品水果数字化产业示范基地。该基地种植有日本白桃、锦绣黄桃、黄金香桃、鸡尾葡萄柚、白沙枇杷、耙耙柑、蜂糖李、长叶香橙等精品水果,正结出当地农民的“致富果”。尽管眼下是万物萧瑟的初冬时节,但基地里仍有不少村民在为果树拉枝来增加光合作用,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在平塘县牙舟镇的陈家湾村养牛基地,饲养员也正忙着把搅拌好的草料分撒在料槽里,100多头小黄牛欢快地吃着草料,刚出生不久的小牛犊也在牛棚里撒欢。该基地同样由白云区帮扶建设,基地上的小黄牛如今已成为陈家湾村发展产业、助农增收的一个法宝。

陈家湾村养牛基地。刘喜冰 摄

“这些草料都是我们农户种植的,这个基地自2021年建成以来,为我们陈家湾村的农民带来很大帮助,我们采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种植皇竹草,既保障了小黄牛的食材来源,也增加了农民收入。”陈家湾村党支部书记王发林介绍,目前全村共种植皇竹草约200多亩,每年可带动300余人次就近务工,为村民打开了在家致富的新思路。

而在罗甸县边阳镇的粤黔企业示范基地,来自广州的鑫威鞋业在这里办起了工厂。在该厂生产车间内,机器“嗒嗒嗒”地响个不停,工人们正在各自岗位上进行裁切、针车、设计、油印、组底等工作。通过一道道工序的制作加工,一双双精美的鞋子呈现眼前。

在罗甸县边阳镇的粤黔企业示范基地,鑫威鞋业的工人们正在工作。刘喜冰 摄

贵州鑫威鞋业有限公司是从广东引进的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是白云区对口帮扶罗甸县培育的“一县一企”项目,于2021年12月在罗甸县注册成立,主要从事各种鞋类制品生产、加工及销售,日产成品鞋3500双以上。作为粤黔产业链转移示范基地的引资企业,该公司自入驻罗甸以来,在当地加大招工力度,订单远销海外,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还为当地的群众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迸发市场活力

搭乘东西部协作的东风,粤黔两地不断深化“东部企业+贵州资源”“东部市场+贵州产品”“东部总部+贵州基地”的模式,导入和培植适宜发展的特色产业,有效激活市场活力,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让生长在黔山贵水间的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入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家中。

在平塘金溢天源蛋鸡养殖基地,每天,该基地产出的鸡蛋自动滚落进储备兜栏,工人按下按钮,兜栏内的鸡蛋便由自动传送带传输到操作台,待完成分拣、装箱和包装工作后,整箱鸡蛋便可以进入市场销售。

在平塘金溢天源蛋鸡养殖基地,工人正对鸡蛋进行分拣、装箱和包装。刘喜冰 摄

记者在该养殖基地看到,罗曼粉蛋鸡正在欢快吃食,鸡棚架上的传送带摆满了鸡蛋,务工群众正忙着捡蛋、装箱。该基地在原料、喂养、环境等各环节都进行严格把控,保证产出高品质鸡蛋。目前,该基地养殖的罗曼粉蛋鸡已达到30万羽,日产鸡蛋27万余枚,已形成集喂养、包装于一体的养殖基地,计划打造成100万羽蛋鸡养殖基地。

基地养殖的罗曼粉蛋鸡已达到30万羽,日产鸡蛋27万余枚。刘喜冰 摄

负责经营该基地的贵州玉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黄驰介绍,贵州产出的鸡蛋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深受市场欢迎,且产量大,可满足市场需求。依托白云区的市场优势,该基地正加快扩大产能,这不仅促进了当地土地流转盘活经济,还为当地群众带来更多就近务工机会,助力群众增收。

位于荔波县朝阳镇的八烂村,玉朝大道和果园观光公路自北向南纵贯全境,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当地农户以种养业为主,种有万亩精品蜜柚、枇杷和板栗,是荔波县10万亩精品水果核心区。在该村种植基地内,有一处非常显眼的大棚,这是荔波县弘信土枇杷专业合作社枇杷收发中心,属于白云区帮扶建设的项目。每年新鲜摘下的枇杷就在这里经过分拣、包装、搬运、装车,送往云南、重庆、福建、广西、广东等地。

荔波县弘信土枇杷专业合作社枇杷收发中心。

八烂村枇杷种植基地。李汶禧  摄

“自从广州市白云区帮扶修建水果集散配套设施项目后,八烂村有了水果分拣场所,农户将水果从果园里采摘回来以后,就在分拣场分拣,既方便客商收果,也方便统一管理水果质量。”荔波县弘信土枇杷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陶小勇介绍,白云区帮扶建设的生产便道,能够避免枇杷在运输过程中因路面不平导致损坏,群众的生产生活、收入效益因此都有了提升。

距离八烂村不远处的朝阳镇岜马村也得到了白云区的帮扶。同样作为荔波县10万亩精品水果种植核心区,这里年产水果近6.5万吨,对水果塑料筐需求量大。白云区在调研当地产业发展后,随即投入100万元建设岜马村果筐厂项目,带动50户建档立卡农户就业的同时,进一步填补了精品水果延链产业的空白。

岜马村果筐厂。李汶禧 摄

一枚鸡蛋、一个柚子、一双鞋,跨越的是800多公里的粤黔两地,连接着的是山海两地不可隔绝的深厚血脉。未来,白云区与黔南州三地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将继续延续下去,为新时代的粤黔协作实现新突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统筹 | 刘喜冰 

文 | 刘喜冰 李汶禧 

图 | 刘喜冰 李汶禧 

通讯员 | 李柯

编辑 | 黎燕逢 方欢欣

审核 | 罗盛光 戴日模

签发 | 刘海裕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