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12月17日,央视综合频道(CCTV-1)《秘境之眼》栏目播出了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拍摄到的
赤麂(jǐ)、白腹巨鼠,以及花狭口蛙觅食蚁类的精彩影像。
央视一套《秘境之眼》播出的红外相机视频中出现了很多有趣的“名场面”,如赤麂与白腹巨鼠非常和谐的在一起活动,像极了童话故事里动物之间都是朋友的情景;如呆萌的在树顶休息的倭花鼠;又如花狭口蛙以“守株待兔”的方式觅食蚁类,一逮一个准……
☝赤麂是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在鼎湖山保护区的各生境内均有分布。
☝倭花鼠
☝花狭口蛙觅食
鼎湖山保护区建于1956年,是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33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季风常绿阔叶林(或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其生物多样性。
鸡笼顶。图|吴勇强
蝴蝶谷。图|欧彩焕
鼎湖山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野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境,蕴藏有十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
豹猫(鼎湖山保护区供图)
野猪(鼎湖山保护区供图)
斑头鸺鹠
(鼎湖山保护区供图)近年来,鼎湖山保护区在自然资源保护、科研监测、科普教育等方面成绩显著。重点保护对象——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面积持续扩大;新物种和新记录种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共发现有新物种57种、新记录种120余种。
❂ 赤麂
(拉丁学名:Muntiacus vaginalis),又名黄猄、红麂、南红麂等,属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麂属种类。头体长95-120厘米、体重17-40千克,为大型麂类,整体毛色为较亮的砖红色至红棕色。赤麂面部两侧有大型的
眶下腺
,雄性尤为显眼。成年雄性个体头上长有两支尖角,末端略弯,接近基部处有一个非常短的分叉;角柄的前部一般覆有深色的毛,两支角柄向下延伸为头骨上的两条脊状凸起,相交于前额下部,并在额部形成一个“V”字形。雌性个体没有角,在头顶中央长有一簇毛。国外广泛分布于印度次大陆至东南亚北部,国内分布于华南、西南、东南等地。赤麂常单独活动,胆小,多在夜间或晨昏活动觅食,以树芽、嫩叶、果实和种子等为食,受惊时会发出响亮的类似狗吠的叫声。❂ 花狭口蛙
(学名:Kaloula pulchra),为姬蛙科狭口蛙属的两栖动物。体型较大,略呈三角形,体长约55–77mm;吻短鼻孔位于吻端两侧,鼓膜不显,无犁骨齿,舌宽大,后端圆。前肢发达,指末节前宽后窄;
关节下瘤
发达;后肢短而肥壮;趾末端方圆或略尖出,趾间仅在基部有蹼。遇威胁时,会自我膨胀,叫声似牛叫,主要以蚁类为食。背部呈黑褐色,皮肤厚且光滑,背面有小疣粒或圆疣;枕部肤沟明显,颞褶清晰。腹面皮肤成为皱纹状,其间散有浅色疣粒;雄蛙咽喉部皮肤粗糙。生活时背面有一条十分醒目的镶深色边的棕黄色宽带纹,从两眼间开始,绕过眼睑,折向体侧延伸至膀部,略呈“n”形。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我国主要见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和海南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国外广泛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地区。在鼎湖山保护区内,花狭口蛙主要栖息于为有水的沟渠旁边,或雨季时暴雨过后的临时性水塘边和池塘岸边的土穴或石缝中。来源:星湖美美
编辑:李欣颖 许景然(实习)
编审:朱嘉豪 黄咏欣
端州区融媒体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