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与电影,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粤琼合作
+订阅

第五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正在如火如荼上演。12月19日,一场主题为“电影制作工业化绿色零碳发展”的跨界论坛在三亚举行,电影创作者、影视基地管理者、新能源科技企业代表等各界人士汇聚一堂,探讨传统电影制作低效浪费、污染严重的问题,并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表面上看,电影工业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创意产业,与乱排放的黑烟、污水毫无关联。但根据英国电影协会 (BFI) 2020 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平均每部达到一定规模的大片,在摄制中会产生2840吨二氧化碳当量, 相当于3709英亩森林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从运输、拍摄到后期,电影工业中对于能源的使用确实不少。《大冰小将》《解救吾先生》的导演丁晟表示:“在一次拍摄过程中,由于路途遥远,摄制组差不多三天要加一次油,50多辆车集体去加油的场面非常惊人。”电影拍摄过程中,运输对于能源的消耗可见一斑。

论坛上,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副总裁宋兆桓认为,新能源商用车可以助影视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一臂之力,利用绿色清洁可持续再生能源——甲醇,挖掘以“醇氢+电动”为核心的绿色新能源路径。他表示,甲醇发电机可以为整个电影剧组提供电力的同时,也可以使用于各种剧组用车上,如越野房车、发电车、物资的运输车等。

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的多形态发展,可以满足影视行业的全场景应用需求。宋兆桓介绍,新能源汽车不仅可以是导演车、灯光器材车、道具车,也可以是剧组的功能车,甚至可以是消防应急的指挥车。论坛上,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与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海南吉地影视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

论坛上,《电影制作工业化绿色零碳发展倡议书》正式发布,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向全国电影行业发起倡议推动产业生态发展,躬行绿色电影创作;积极寻求科技合作,探索打造零碳电影;讲好中国生态故事,宣传节能环保理念;倡导电影工作者,积极参与碳中和行为。

论坛倡议各方行动起来,践行低碳环保的电影创作,广泛应用清洁能源,与制造业、科技研发机构合作共赢,不断推动电影产业的绿色零碳发展。

南方+见习记者 何嘉琪 记者 赵威

主办方供图

编辑 吴思旻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