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村:内外兼修,探路中山乡村“旅游+”|百千万 新示范

南方+ 记者

入夜之后,205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准时自动亮起,照亮多条主要村道;6个村民小组完成了光纤融合网工程,空中“飞线”得到整治,村容村貌进一步提升;十顷西路、兆元路两个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同时推进,娱乐健身场、停车场等多项民生设施建设同步开展……

人居环境、村容村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升级,这是中山市民众街道“一村一策”推动实施“百千万工程”之后,新平村迎来的新变化。

新平村的几条村道两旁,立起了崭新的太阳能路灯。

按照“一村一策”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工作方案,新平村将美丽村庄建设、农业提质、工改、“岐水流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等重点工作融入阶段性工作计划,外塑“颜值”,内修“气质”,打出农文旅建设“特色牌”,全力打造一条涵盖农文旅多种元素的水陆文旅线路,探路“旅游 +”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为中山美丽乡村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效作示范。

提升人居环境,为乡村扮靓“颜值”

年关将至,新平村几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十顷西路两侧,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已经完成了70%的进度,通过对闲置用地改造和新建,4000多平方米的村民休闲场地已经初现雏形,未来,这里将建成集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儿童游乐区、停车场等设施于一体的体育休闲娱乐空间。

村里祥穗公路、新沙路等村道两旁,也立起了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入夜之后,村道依然灯火通明。

“这两年,村里环境上的变化很大,今年,这样的变化明显更快了。”在村头散步的卢伯伯告诉记者,几年前,村里可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很少,村民日常也大多是在门前屋后聚集起来,聊聊家常,现在村里可以去“玩”的地方越来越多,可以满足村民健身、娱乐、休闲的各种需求。村子里的活动氛围也越来越浓厚,经常会有篮球赛等文化体育活动在球场举办,村民走出家门就能观看。

新平村街景。

不久前,新平村刚刚在平三灯光篮球场举办了“村BA”男子篮球赛决赛。村民们围坐在球场边,为球队欢呼呐喊,好不热闹。

新平村党委书记梁流飞介绍,近年来,新平村不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大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扮靓了乡村的“颜值”,实实在在地增强了村民对家乡的归属感。新平村也先后获得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中山市生态示范村、中山市“特色精品村”等荣誉。

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新起点上,新平村仍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乡村建设的重点来抓。梁流飞介绍,按照“一村一策”工作方案,新平村将用未来一年的时间,重点落实多项民生项目。通过推动十顷西路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兆元路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自助图书馆等项目建设,以改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庄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为切入点,全面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实现村容村貌和群众幸福感的大幅提升。

新平村鸟瞰。

深挖文化底蕴,蹚一条乡村文旅路

在新平村的旧新平墟的河涌边,坐落着一家园林式小院,客人坐在窗边,吃着点心、喝着咖啡,可以看到对面的红桥上人来车往;原木风与庭院风结合的装修风格,整个小院在村子里让人眼前一亮。

村里人说,这里是旧时的新平大米加工厂(俗称:新平米机),如今,这个小院有了新的名字:南枫小院。小院的老板罗洁辉是新平村人,这两个刚刚回乡创业。他说:“新平村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它不应该沉寂。也正是因为看中新平村的历史文化内涵,才选择在红桥旁开一家自己的店,希望能参与家乡的文旅发展事业。”

要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实现村集体经济的振兴壮大,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子。

“从长远来看,新平村要走的就是一条乡村文旅路。”梁流飞表示,目前,新平村在文化底蕴、生态环境、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础,这些都为未来发展乡村文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新平村一角。

20世纪50年代,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青年突击队的事迹在华南地区广为传颂,1955年,毛泽东为《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一文批写下“四最”按语。“最积极,最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奋斗的精神坐标。

如今的新平村所在的这片土地,就是当年新平乡的一部分。梁流飞介绍,新平村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中山市“岐水流芳”乡村振兴示范带新平段项目建设,突出“四最”按语精神文化内涵,努力创建“党建+美丽新平”的文化品牌,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和农耕文化,打好底蕴深厚、富有特色的乡村文化牌。

新平村已将这些设想写入乡村发展路线图。

按照“一村一策”工作方案提出的计划,未来三年,新平村将依托“岐水流芳”文旅项目,打造一条由“新平乡四最青年突击队”—“追忆园”—“农耕文化研学基地”等文化要素组成的文旅线路,以此带动农业休闲旅游,增加集体收入。

未来五年,新平村还将积极探索“政府+村集体+公司”合作模式发展产业,建设农业生态园,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功能融为一体,打造现代化新型产业园,探索村集体经济新模式;同时依托交通、生态环境、人文底蕴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速公路“路衍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旅游+”新业态,谋深做实农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


【编者按】

不久前,民众街道正式启动了“一村一策”推动“百千万工程”相关工作,19个村(社区)因地制宜拿出了具体的工作方案。与此同时,接源村入选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选树培育村名单;新建村、群安村、新平村入选中山市“百千万工程”镇街级典型选树培育村名单。

镇街和村居是中山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民众街道的典型村,如何为全市村居作示范?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中山分社采访团队走进岭南水乡美丽村庄,南方+中山频道推出“百千万 新示范”系列报道,解读中山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基层探索。敬请垂注!

南方+记者 何伟楠

(民众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供图)

编辑 朱晓宇 钟炬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