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县地震18小时:“最缺的是帐篷”,急需安全温暖过渡场所

南方周末
+订阅

宋阳目前主要负责协调灾民安置,初步摸排发现,急缺物资主要是帐篷、床、被褥、棉服、取暖设备。“最缺的是帐篷。”

朱一存还考虑到后期长达三个月的临时安置问题。“当地太冷了,靠棉帐篷生活还是很困难的。”他说,当地政府正在抓紧时间摸排房屋安全情况,希望能尽快找到更加安全温暖的过渡安置场所。

南方周末记者 刘怡仙 南方周末实习生 李子旋

责任编辑 | 何海宁

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在大河家镇临时安置区,协助地方人员卸载取暖设备等救灾物资。甘肃森林消防丨新华视觉丨视觉中国图

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在大河家镇临时安置区,协助地方人员卸载取暖设备等救灾物资。甘肃森林消防丨新华视觉丨视觉中国图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截至19日13时,地震已造成甘肃113人死亡,536人受伤,房屋损毁155393间,另据青海省海东市发布会通报,地震已造成青海13人遇难。

在消防、武警、医疗等各方力量赶赴灾区救援的同时,民间救援也在有序投入其中。12月19日早晨,甘肃省应急厅组建了临夏积石山地震社会救援协调机制,9时,第一梯队的民间救援力量已经抵达现场。

甘肃厚天灾害救援中心负责人曹涵英担任该协调机制的后方指挥。据他介绍,目前赶赴灾区的民间救援队需在线上填报信息,经应急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前往。早上已有十余支民间救援队和他对接联系,另有不少基金会咨询当地情况。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地震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郝南在此次地震发生后一直在关注各方信息。在紧急救援层面,他认为此次以倒塌浅埋压为主,在震中乡镇的房屋均为砖混结构,需要大型的破拆工具较少,搜救技术难度不是很高,但由于当地气温低,人体失温比较快,救援窗口期缩短。

后期赶赴灾区的民间救援队,工作将以排查灾情、搭建帐篷、灾民安置为主。郝南建议,最好是本地救援队伍就近参与,外地救援队伍尚未出发的,可暂时观望。

在社会救援力量前方指挥中心的厚天救援队员宋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截至19日12时,他接触到民间救援队伍已有7支,其中3支为外省救援队。

北京绿舟应急救援促进中心负责人李峰称,19日中午他们12人从北京出发前往灾区,另有延安绿舟救援队就近派出4名队员,两队将在灾区会合。出发前,他们已向应急管理部门报备,初步研判当地救援力量相对饱和并且天气严寒,救援窗口期短,因此他们计划协助基金会在当地发放物资,具体工作位置需要在社会救援协调指挥中心报到后,根据安排进行。

他们掌握的信息中,当地缺帐篷、棉被等保暖物资,另外当地回民居多,需要清真食物,加上震后缺水缺电,提供自热米饭比较合适。

宋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社会救援协调指挥中心目前设立在县城的积石中学,19日中午,室外温度为零下14摄氏度,由于学校供暖系统遭到地震破坏,都在滴水。另外当地供水也出现问题。

宋阳目前主要负责协调灾民安置,初步摸排发现,急缺物资主要是帐篷、床、被褥、棉服、取暖设备。“最缺的是帐篷。”宋阳说,目前天气严寒,还有余震,所有物资优先接收帐篷。19日凌晨甘肃厚天救援队抵达县城时,街上就有很多民众披着棉被在烤火炉取暖。

根据他的观察,县城房屋倒塌不算严重,大部分房子能够在余震结束后重新使用。但在震中及周边乡镇,由于农房主要是砖混结构,损毁比较严重。

严寒天气下,棉帐篷不足以御寒,还要在帐篷内放火炉等取暖设备。宋阳称县城供电已基本恢复,指挥中心所在中学也有两台发电车,“应该是够用的,电取暖器可以用上”。但是乡镇情况目前还未能确定。

宋阳提醒,民间救援队要注意自身的生活保障问题,目前指挥中心缺水缺暖,而震中条件更为艰难,“得先顾上自己”。

19日凌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针对此次甘肃地震启动四级响应,该基金会灾害救援项目部副主任朱一存表示,他们与省、州、县乡村振兴局都做了对接,他们了解到,目前人员安置所需的棉帐篷、军大衣等物资是最紧急的。此外,他们也在筹集清真食品。

虽然取暖需求显著,但是燃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朱一存他们在寻找更安全的燃料或取暖设备。“当地有些东西是能够就地取材的。”朱一存说,救灾其实有很多快速解决方案,比如现场废弃的铁盆,就可以搭建一个取暖盆。

此外,他们初步查询到有燃油的鼓风机,加热取暖速度更快,但是具体要看当地帐篷安置情况以及物资的采购速度。

他们还考虑到后期长达三个月的临时安置问题。“当地太冷了,靠棉帐篷生活还是很困难的。”朱一存说,当地政府正在抓紧时间摸排房屋安全情况,希望能尽快找到更加安全温暖的过渡安置场所。他也建议广大爱心力量对当地的捐赠不仅关注短期物资需求,更要充分了解低温环境下的过渡安置以及如何快速恢复工作。

据了解,19日凌晨,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救援小组联合人道救援组织甘肃彩虹公益社团、曙光救援队紧急出发,并调集2000个保障箱物资和2000条棉被。

郝南依据过去的救灾经验,认为灾后48小时内会有大量物资涌入,灾区的需求是不断调整的,普通民众可以考虑直接给基金会捐款,让专业的救灾人员去对接各方信息,协调购买物资。此外,灾区搜救工作结束以后,更重要的是灾民安置,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邓素凡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