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大三女生蔡丹华为一名山东女孩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报道刷屏了。作为全国第16497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她的事迹为寒潮来袭下的城市,增添了更多暖意。
蔡丹华是来自广东汕头的一名“00后”。不少网友在媒体刊出的照片中发现,在献血当天,她正穿着汕头市东厦中学的校服,而这一次献血被她称作“十八岁做的第一件有意义的事”。蔡丹华没想到,两年多前的一次爱心捐赠,在2023年竟为千里之外的另一位女生带来新的希望。
媒体聚焦、网友瞩目,蔡丹华的暖心之举迅速得到热切关注,“点赞”“自豪”“大爱”等关键词刷爆评论区。“爱如潮水向我涌来。”如今,蔡丹华感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关心关爱。因她涌起的温暖热潮,从汕头出发、驶向武汉、到达山东,最终传递到了全国各地。
▌一份特殊的18岁成人礼
2021年1月31日是蔡丹华18岁生日。那天,她用无偿献血为自己庆生。当蔡丹华得知自己是“万能供血者”O型血后,便在护士的动员下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彼时,她还是汕头市东厦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她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从高一开始就加入了学校志愿队,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到社区参与志愿服务。”时任其班主任的东厦中学老师詹嘉玲告诉记者,高三快到寒假时,蔡丹华便主动跑到血站捐血,当时好多同学为她点赞。
据回忆,蔡丹华第一次献血时还有些紧张,但看到汕头很多爱心人士也在准备献血,觉得自己并不孤单。献血时,她还遇到了另一个学生,并给了她提前准备的果干,“没想到我的果干还能传递爱心,开心!”
蔡丹华第一次献血时的朋友圈。
今年9月,蔡丹华接到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她保存的血液样本和山东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问她考虑是否捐献。“概率太小了!在课堂上,老师曾给我们讲过造血干细胞的相关知识。”蔡丹华既高兴又意外,当即答应了。
按照要求,蔡丹华进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流程,初配成功后进行高分倍配型,之后再进行体检。等这些程序完成后,在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前几天,蔡丹华才敢给家里打电话。
果然,妈妈还没听完就坚决反对。蔡丹华是家里的“细走囝”(潮汕方言,对家里最小女儿的昵称),被父母及兄姐视为珍宝。“我的哥哥姐姐也是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姐姐是肿瘤医院的护士,他们说话比我管用。”蔡丹华只好发动哥哥姐姐做父母的思想工作。
学校的举动也让蔡丹华的妈妈放下心来——她的辅导员姜天燕和记者团指导老师任丽琼等3名老师及吴佳芸等9名同学建起了“菜菜后盾团”,安排好了捐献前后陪护、饮食、交通等各项事宜。
▌用爱诠释最美双向奔赴
11月27日上午9时,在“菜菜后盾团”成员以及志愿者的陪护下,蔡丹华进入了武汉市第一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历经4个多小时采集,血液循环分离了34次,蔡丹华共捐出218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浊液。
蔡丹华完成捐献。
11月28日,经体检无恙,蔡丹华办理出院手续返校。出院后一周是为术后恢复期,非常关键,学校在学术交流中心为她安排了一间标间,为她康复营造更舒适的环境。
眼看期末考试临近,因捐献造血干细胞,缺课两周的蔡丹华有些焦虑。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楚天学者”李毅教授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组建了5人“教授团”为蔡丹华补上落下的课。
12月14日这天,正是“教授团”上门的第一课。谈到蔡丹华,学院副教授魏巍点赞道:“这正是爱的双向奔赴,她小小的身躯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作为她的老师,我感到骄傲。”
12月14日下午4时许,副教授魏巍老师(左)在寝室为蔡丹华(中)讲授《分子生物学》。
喜讯接二连三。有了“教授团”的帮扶,蔡丹华学业上悬着的心落下了。“感谢您让我重获新生,拥抱光明的未来!我一定把您的爱传递下去……”当蔡丹华收到了被救助女生的感谢信时,她另一颗悬着的心也落下了。蔡丹华开心不已:“从此世界上又多了两个‘血脉’相连的人。”
蔡丹华收到的感谢信。
捐献造血干细胞前,蔡丹华写给患者的一封信。
▌化身科普达人积极宣传
“如果说我是你的希望,那你一定是我的一份礼物。”在给被救助女生的信中,蔡丹华还写道,“可以来我的家乡美丽大潮汕尝尝美食,欢迎你解锁更多城市地图!”
蔡丹华的爱心之举在汕头引起了热烈的反响,网友“Kk”凝练了一句留言——“她不愧为汕头籍学子的骄傲!”
12月19日,南方+记者了解到,蔡丹华正值期末考试期间,得到家乡群众和全国各地的关注和祝福后,她告诉记者,“只要被匹配上,我相信这是很多人都会选择去做的一件事,对我来说很简单、很平常,也很谢谢大家对我的祝福和关注。”
如今,蔡丹华还化身科普达人,讲解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动员大家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当你亲身经历了,就明白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蔡丹华说。
蔡丹华的高中英语老师卢晓霓告诉南方+记者,“她平时给人的感觉就是阳光开朗、很有礼貌,经常面带笑容。作为课代表,她很认真细致,我经常叫她‘小棉袄’。”卢晓霓表示,得知她再次做出这“有爱”的决定后,感到特别激动、特别自豪。
蔡丹华(左四)高中时参加校园活动。
东厦中学团委负责人王思表示,蔡丹华同学在高中时期是学校广播站的站长、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一直以来工作认真负责、性格活泼可爱,学校接下来将邀请她回母校给师弟师妹们做分享、树榜样,希望以丹华同学的事迹作为新的契机,在学校营造乐于奉献、充满爱与正能量的校园氛围。
▌爱心涌动汇聚温暖力量
连日来,汕头的暖心事不止一件。特别是入冬之后,如同蔡丹华一样来自汕头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不断涌现,身体力行诠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美好品格,让崇德向善成为城市底色,彰显汕头城市温度。
12月4日中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采干室,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闫梦琪成功捐献了20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汕头市第23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这袋生命的种子将火速运送至患者所在医院,移植到一位3岁血液病患儿体内,让他重新获得二次生命。
爱心持续传递。12月15日,来自揭阳的年轻人小林在汕头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是第一位汕头市外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在汕头捐献,标志着汕头造血干细胞的捐献采集工作服务辐射到周边地区,推动了粤东乃至全省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
“被子暖不暖?衣服够不够?”连日来,面对寒潮来袭,汕头迅速开展低温冰冻天气防御工作,落实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措施,全力以赴保障困难群体温暖过冬、安全过冬。截至12月17日中午,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共组织巡查探访困难群众8524人次。
“老人家,您先吃口热饭暖暖身!”近日傍晚,汕头一名热心群众拨打110求助,称发现一名老人疑似迷路。汕头市公安局龙湖分局珠池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经询问无果后,先将老人接回派出所照看,并送上热腾腾的饭菜。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工作查询,最终联系上老人家属接其回家。
“如果别人有困难,我会伸出我的手!”12月12日,在汕头坝头洲畔金洲大桥上,一名男子一时想不开跳水轻生,正好莱芜中学两名学生骑单车路过,见状后立即借助男子留下的手机,协助莱芜派出所民警找到男子所在位置,与热心群众一起展开救援行动。最终,年轻男子成功获救。
……
微光成炬,向光而行。当下,层出不穷的汕头“有爱”人士续写着这座城市的温情故事,刷新着“好人之城”的文明高度。崇德向善、助人为乐的风尚已潜移默化地融注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举手投足间,身体力行地传播和践行温暖的力量。
情满汕头,爱心涌动汇聚“温暖力量”。一声声问候、一次次伸手,温暖了你我,更传递了信心,让更多动人暖剧循环上演。
南方+记者 蔡沚彦
通讯员 叶涛 闫鹿
【摄影】余子欣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