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深圳水库,北连淘金山,近观东湖水库,远眺梧桐山,山水资源丰富的深圳首个零碳文体公园来了!
今日开园!深圳首个零碳文体公园上线
12月19日,深圳翠湖文体公园开园。公园位于深圳市罗湖区,在原翠湖社区公园基础上改扩建而成,为深圳“山海连城”通廊上的重要节点,也是整个环深圳水库绿道上的重要节点,与东湖公园、翠竹公园等公园共同构成大东湖公园群。
公园总面积24.7万平米,是集山水体验、文体运动、聚会表演、生态游览、绿色游憩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园。
光伏发电为公园节省外购电力30%以上
翠湖文体公园内含入口门户区、核心广场区、生态溪流区等七大区域,建设了一个驿站、两个乐园、三座桥、四个运动场、五个观景亭。
公园依托生态地域优势,从低碳能源、低碳建造、资源循环、生态碳汇、低碳运营五大方面落实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系统建设。
低碳能源方面,公园采用 “光储直柔”新型能源系统,全园布设了三处光伏发电以及两台储能柜,实现公园用能的蓄存和调节,预计可节省外购电力30%以上。
资源循环方面,公园利用自然水源并建立水循环系统,基本实现灌溉、景观、消防不需市政补水。
在生态碳汇方面,公园通过种植红花羊蹄甲、宫粉紫荆等高碳汇植物群落景观,建筑本体节能技术,建废再生材料及低碳环保材料,结合公园内山林生态系统,实现公园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
“基建狂魔”河狸作为IP主题形象
公园以深圳水库百日堤坝的红色记忆为源头,选取修建堤坝的可爱河狸作为IP主题形象,打造全龄段儿童活动区。
河狸是动物界的“基建狂魔”,它们为了躲避天敌需要建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园,于是将巢穴安置在河上,利用木头来修建一条长长的堤坝,以此提高河水的深度。
公园儿童乐园的设计正是借河狸的IP形象让市民朋友重拾罗湖红色记忆,不同造型的河狸可爱充满童趣,与多样的无动力儿童设施共同营造出活泼、有吸引力的全龄儿童友好游乐区。
河狸乐园根据现场地形走势及年龄段划分为0-3岁的智慧小屋,全龄段的能量水坝,6-12岁的城市积木,3-6岁的河狸之家四个区域。各个年龄段分区相邻,又按年龄逐渐递增,大龄游戏区距离低龄区较远,且相对独立,这样也规避掉了大童意外碰撞小童的安全风险。
公园4个景点名由网友征名产生
2022年6月,罗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就翠湖文体公园项目方案设计意见广泛征集市民意见,市民积极响应,设计方案在修改时充分将市民的宝贵意见和需求融入其中。
同时项目还邀请人大代表、文联专家等参与现场调研,广泛收集建设思路,比如,公园建设应兼具体验性与趣味性,要将水资源保护科普内容融入公园,建成后应强化公园运营与管理等。
2023年10月,罗湖就公园的18处景点面向市民进行景点名投票及征集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共收到投票8000余份,征集到各地网友投稿40条。
经过项目组及专家评审团综合比选,最终确定最佳突出公园特点的18个景点名,其中“环翠桥、问湖亭、望湖亭、山湖亭”4个景点名由网友征名产生。
综合各方建议后,功能丰富的翠湖文体公园诞生了。这里有适合全年龄段儿童玩耍的无动力游乐园,铲屎官有适合自己宠物的萌宠乐园,运动爱好者有4个高标准运动场可以尽情挥洒汗水,摄影爱好者可以登亭观赏梧桐烟雨。此外还有农垦乐园、露营草坪等等。
9000平米耕地作为研学基地
原公园区域山水资源丰富,改扩建充分尊重自然和生态,依现状地形建设,不进行大开大挖,不进行大量树木迁移。
经改扩建后,翠湖文体公园充分发挥了山水资源优势,坐拥梧桐山深圳水库最美画面,成为罗湖区山水融城、先行示范的典范。
开园仪式上,“罗湖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正式揭牌。罗湖区向来重视教育,为推动辖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罗湖区将最好的资源作为育人资源,将翠湖文体公园内9000平米耕地作为罗湖学子的研学基地,赋能孩子们的成长。
【撰文】祁觊
【通讯员】李林蔚 张剑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