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青年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12月15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明德楼307教室举办“青年教师公开课”。本次公开课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吴浪莎老师主讲,学院部分教师参加了观摩和研讨。
吴浪莎老师主讲内容是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二是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三是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四是价值规律及其作用。观摩活动结束后,参与听课的老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张群老师认为,吴老师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教学内容非常熟悉,理论阐述深刻,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流畅,具有亲和力。蒋鹏老师认为,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整体知识体系的梳理,强调知识点之间的前后逻辑关系,给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指南,便于学生构建知识图谱。在分析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的二重性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抽象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时,把材料和观点、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分析解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接受。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有机统一。桑立群老师认为,吴老师授课轻松自然,娓娓道来,环环相扣,层层阐释,入情入理。
此次公开课教学环节完整,教学方法手段运用合理,案例选用得当,是一堂很好的公开课,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然而,老师们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例如,他们建议借助超星平台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将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师讲授结合起来,通过提前发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发现并提出问题,师生在课堂上共同讨论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在课堂互动性方面要加强,让更多学生参与讨论交流,教师要及时点评总结,提炼升华。
马克思主义学院定期举办青年教师公开课,开学以来,先后举办了三场青年教师教学公开课。举办青年公开课目的是为年轻教师提供一个互通有无、互学互鉴的交流平台,帮助青年教师提升专业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助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打造优质课堂,培养更多优秀青年教师。(通讯员赵利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