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记者从青海省“12·18”地震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了解到,截至12月20日16时,地震已造成海东市21人遇难,198人受伤,13人失联。截至20日9时,地震已造成甘肃113人遇难,782人受伤。
【来源】新华社
25日起,甘肃和青海震区气温将缓慢回升,之前气温仍偏低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预计12月25日起,甘肃和青海震区气温将缓慢回升,之前气温仍偏低,并有弱冷空气活动。气象专家提醒,需继续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防范对伤员救治、受灾群众生活安置等的影响,并注意帐篷防风加固和取暖安全。
记者了解到,未来三天,积石山与民和震区体感温度分别为-13~-11℃、-12~-9℃,体感寒冷,部分时段风寒效应明显,引发感冒、心脑血管等疾病风险高。
其中,预计未来三天,甘肃积石山天气以晴间多云为主,日最高气温-3~0℃,日最低气温-14~-16℃,风力2~3级。未来10天,积石山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22~23日最高气温略有下降,25日前后气温缓慢回升,期间日最低气温-15~-10℃,日最高气温-2~5℃。另外,据卫星监测,20日积石山周边有明显积雪覆盖。
预计未来三天,青海民和震区以晴为主,日最高气温-2~5℃,日最低气温-10~-14℃,风力3~4级;中川乡草滩村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气温在-10~3℃之间,西北风3~4级。未来10天,震区以晴为主,25日起气温回升;有三次弱冷空气过程活动,其中22日、28日降温较为明显,气温下降2~6℃,日最低气温-14℃左右,22日部分时段有5~6级风。
未来三天,震区部分路段积雪结冰、大风等对交通安全有不利影响。其中,甘肃积石山震区及周边部分县道和乡道有积雪或道路结冰;震区境内临大高速(S32)以及震区周边兰临高速、康临高速、临合高速、临渭高速、安临高速、临共高速、乌玛高速及境内县道和省道沿线气温较低,最低气温在-16℃~-12℃。青海民和震区及周边的高速公路G6、S201、G0611、G310沿线风速较大,山区部分路段有积雪暗冰。
南方+记者 刘长欣
积石山县:敬请救援队伍暂缓前往
12月20日,积石山县6.2级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布关于暂缓前往积石山县开展救援行动的公告。公告称,鉴于目前到位的救援力量能够满足救援工作需要,特公开告知,敬请正计划前来参加救援行动的各类救援队伍、公益组织、社会志愿者暂缓前往积石山县开展援助工作,后期有援助需要,我们将及时发布公告请求支援。
南方+记者 张笛扬
积石山6.2级地震已致青海海东市21人遇难,13人失联
据海东市地震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截至12月20日16时,地震已造成海东市21人遇难、186人受伤,13人失联。目前对失联人员的搜救仍在紧张进行中。
【来源】央视新闻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已营救81名被困人员
记者从国家消防救援局获悉,截至20日16时,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出动2042人、381车、41犬参与甘肃临夏积石山6.2级地震救援。甘肃、青海两地消防救援力量已对受灾地区的19个镇、94个村、64个社区、8240户开展全面排查搜索,摸排危房2993间、地质灾害隐患点487处,共营救被困人员81人、疏散6667人,搭建帐篷702顶,排危除险671处,协助清理废墟、淤泥7730余立方米,搬运物资154.3吨,抢救财产价值1650余万元,为灾民安置点配备灭火器460具,开展防火检查巡查57次,开展助民服务80次。
从局直属装备物资储备库调拨的1000件皮大衣、3393件(套)救援装备和野战食品今日已全部到达受灾地区,目前已配发至救援一线。
【来源】央视新闻
青海失踪人员大致区域已确定
@央视新闻 12月20日消息,青海震区仍有16人失联。刚刚,总台记者从救援现场获悉,目前,根据家属提供的信息,结合生命探测仪、搜救犬作业结果,已确定失踪人员大致区域。
盼平安!
【来源】@央视新闻
直击甘肃临夏州震后“紧急救援12小时”|南方+视频
两部门协调向甘肃青海地震灾区调运生活类救灾物资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重要指示精神,根据灾区群众临时安置和生活保障需要,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在向甘肃、青海两省地震灾区调拨棉帐篷、棉衣被、折叠床、取暖炉等13.55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基础上,协调阿里集团等企业向灾区捐赠蔬菜、方便食品、面包、清真食品、暖宝等救灾物资,包括30余万斤新鲜蔬菜以及1.13万箱方便食品(清真)、1.1万箱面包、14.3万片暖宝等生活类救灾物资,有力支持灾区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安置保障工作。
此外,北京、内蒙古、上海、江苏、山东、宁夏等省(区、市)积极向甘肃、青海地震灾区提供资金援助,调运大量生活类救灾物资,全力帮助灾区做好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
【来源】应急管理部网站
甘肃:第一阶段搜救行动已经结束,请社会应急力量有序撤离
12月20日,甘肃省应急厅官网发布了关于社会应急力量参与第一阶段搜救行动结束的公告。公告中称,截至12月20日0时,第一阶段搜救行动已经结束,将转入赈灾救助阶段。请在现场主要执行搜救任务的社会应急力量向现场协调机制报备后有序撤离,我们将按有关要求做好跨省抢险救灾任务车辆公路通行服务保障工作。
南方+记者 张笛扬
甘肃地震救援工作已基本结束
甘肃省12月20日召开积石山6.2级地震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称,截至19日下午3:00,救援工作已基本结束,相关工作重点将转为伤员救治和受灾群众生活安置。
南方+记者 张笛扬
积石山已记录3级及以上余震10次,目前最大余震4.1级
中国地震台网的余震统计显示,截至12月20日8时,积石山共记录到余震423次,其中3.0级及以上余震10次,分别是6.0-6.9级0次,5.0-5.9级0次,4.0-4.9级2次,3.0-3.9级8次;3.0级以下余震413次,分别是2.0-2.9级29次,1.0-1.9级104次,1.0级以下280次;目前最大余震4.1级,距主震约14公里。
此前,据中国地震台网的余震统计,截至12月19日12时,共记录到余震306次,其中3.0级及以上余震9次,最大余震4.1级,距主震约14公里。
南方+记者 张晋
积石山6.2级地震已致131人遇难
记者从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获悉,截至20日9时,积石山6.2级地震已造成甘肃113人死亡,782人受伤。记者从青海省“12·18”地震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获悉,截至12月20日5时30分,积石山6.2级地震已造成青海省海东市18人死亡,198人受伤,另有16人失联。
南方+记者 徐勉
甘肃和青海震区气温较低,部分路段有积雪结冰大风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提供的《甘肃积石山震区气象服务专报》获悉,甘肃和青海震区气温较低,部分路段有积雪结冰大风,建议做好防寒保暖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其中,甘肃积石山过去24小时天气以晴间多云为主;20日7时气温-13℃,风力1~3级。预计未来三天,积石山天气以晴间多云为主,日最高气温-2~1℃,日最低气温-16~-13℃,风力2~3级(表1)。未来10天,积石山冷空气活动较弱,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无降水过程。
青海民和过去24小时天气以晴或多云为主;20日7时气温-10℃,风力1~2级。预计未来三天,民和县天气以晴为主,日最高气温-2~1℃,日最低气温-12℃左右;其中,22日受弱冷空气影响,震区最高气温下降2~4℃,伴有4~5级风(表2)。未来10天,震区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无降水过程。另外,民和县中川乡草滩村未来三天以晴间多云为主,气温-13~0℃,西北风3~4级。
未来三天,积石山与民和县体感温度分别为-14~-6℃、-14~-2℃,体感温度显著低于气温,户外人体感受寒冷,部分时段风寒效应明显。
未来三天,震区部分路段积雪结冰、大风等对交通安全有不利影响。其中,甘肃积石山震区及周边部分县道和乡道有积雪或道路结冰;震区境内的临大高速(S32)以及震区周边的兰临高速、康临高速、临合高速、临渭高速、安临高速、临共高速、乌玛高速和境内县道和省道沿线气温较低,最低气温在-18℃~-14℃;青海民和震区及周边的高速公路G6、S201、G0611、G310沿线风速较大,G310循隆高速循化县道帏乡部分路段有半幅积雪或道路结冰。
南方+记者 刘长欣
积石山6.2级地震已致青海海东市18人遇难
据青海省应急厅消息,截至12月20日5时30分,地震已造成海东市18人遇难,198人受伤,16人失联。
通往甘肃青海重灾区的农村公路已全部抢通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截至19日19时,甘肃省、青海省震区的所有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通行畅通,通往重灾区的农村公路已全部抢通,救灾人员、物资、车辆可顺利抵达灾区。目前,交通运输部继续保持II级应急响应。
地震灾情发生后,交通运输部持续部署抢通保通、抗震救灾、灾损评估、信息发布等工作,选派8名专家赶赴现场支援,组织协调中交集团等单位组建500余人的应急抢通队伍待命。开辟应急绿色通道、免收应急救援车辆通行费。
下一步,交通运输系统将持续做好抢险救灾有关工作,重点做好已抢通路段保通工作;尽快组织开展桥梁、隧道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检测监测、安全检查,防范发生次生灾害;做好应对地震抢险救灾物资、民生物资运输保障工作。
甘肃及青海震区已全部恢复供电
记者从国家电网了解到,截至19日19点30分,经过电力工作人员紧张抢险,目前甘肃震区2条受损的35千伏线路及15条10千伏线路已恢复送电,甘肃及青海震区已全部恢复供电。
甘肃地震已致127人遇难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影响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化隆、循化三县46个乡镇419个行政村。截至19日16时50分,地震累计造成海东市死亡14人、受伤198人。
截至13时,地震已造成甘肃113人死亡,536人受伤。
甘肃地震最新消息汇总:
①截至今日13时,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已造成甘肃113人死亡,536人受伤,155393间房屋损毁;另据青海海东发布会通报,地震已造成青海13人遇难。②截至15时,甘肃消防累计营救被困人员67人,转移疏散685人。③截至16时,650顶帐篷、4080床棉被褥、1604套折叠床、3120件棉大衣、5000双棉鞋、300套火炉等中央和省级应急救灾物资已运至积石山县。④积石山县15所寄宿制学校14654名师生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未造成人员伤亡。
中国气象局:抗震救灾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甘肃临夏6.2级地震发生后,中国气象局第一时间启动地震灾害气象服务应急响应,部署抗震救灾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国省州县气象部门上下一心、迅速行动,抗震救灾气象保障服务工作迅速有序开展。
19日2时30分左右,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二级地震应急响应后,省气象局同时进入二级气象保障应急响应状态。在省气象局指导下,临夏州气象局于19日1时进入抗震救灾应急响应特别工作状态,并于2时40分启动重大气象保障(地震)二级应急响应,组织业务人员检查监测设备和业务平台,同时,选派业务骨干组建气象保障服务应急小队挺进震区,开展气象站排查、通信故障维护等工作。
地震发生后,中央气象台快速响应,第一时间与甘肃省气象台沟通联系,了解灾情和震区天气情况,并立即着手准备决策服务材料。19日1时,该台发出首份震区天气实况和未来三天预报;7时,滚动更新震区天气实况和预报;12时,制作《甘肃积石山震区气象服务专报》,提供最新天气实况和预报,同时提示震区交通运输、健康等方面气象风险,并提出防范建议。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启动风云四号B星快速成像扫描观测,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并及时提供风云四号A星和B星真彩色云图、风云四号B星快扫动画、云顶高度产品、云顶温度产品、云相态产品以及风云地球上的分层变温产品等,为预报服务提供支撑。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第一时间与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对接震区交通运输保障服务需求,制作发布《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震区未来三天天气预报及交通气象预报》。
国家气候中心紧急制作震区气候背景及延伸期预测决策服务材料,并着手谋划震区灾后重建气候可行性分析评估。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积石山县天气以晴为主,气温为—14℃至1℃,风力达3级至5级。近期震区气温较低,体感寒冷,紫外线强度强。气象部门提醒,救灾避灾人员要采取防寒保暖措施,应急帐篷内取暖需注意安全,使用明火时,谨防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救援车辆要注意行车安全。
南方+记者 刘长欣
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向甘肃、青海两省地震灾区下达2.5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国家发改委紧急组织向甘肃、青海两省下达合计2.5亿元灾后应急恢复重建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地震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急恢复建设。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扎实做好灾区能源保供和救灾物资调配,加强灾区民生保障,提前谋划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南方+记者 段江含
国家疾控局派出工作组支持甘肃、青海做好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据国家疾控局消息,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国家疾控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连夜从甘肃、青海两省承建的3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抽调力量,赶赴灾区协助开展工作;迅速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支持地方做好传染病防控、环境消杀、饮用水卫生等工作。紧急召开专题会议,对灾区卫生防疫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要求中国疾控中心立即组织专家开展灾区公共卫生风险评估;通知河北、山东、湖北等省承建的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做好随时派出准备。
灾害发生后,甘肃省疾控局紧急抽调流行病学调查、环境消杀、疫情监测等专业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赶赴灾区,并要求临夏州疾控部门派出传染病应急小分队赶赴积石山县。青海省疾控局已安排海东市和受灾县疾控部门及时评估灾区卫生防疫需求,迅速投入救灾工作。
甘肃积石山县6.2级地震已造成甘肃113人遇难
截至19日13时,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已造成113人死亡,536人受伤,房屋损毁155393间。
经各级各方面全力救援,积石山县88.36%用户已经恢复供电,2条35千伏线路已全部恢复送电,12条10千伏线路主线恢复;对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开展全面震后排查,发电设备及大坝设施均正常运转。截至19日15时,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现场消防救援力量累计营救被困人员67人,转移疏散685人,搭建帐篷153顶,排危除险397处,搬运物资14.5吨,会同地方党政干部和群众,对2个镇、17个村进行全面排查,共摸排1158户,其中危房565间、地质灾害隐患点65处。截至19日16时,650顶帐篷、4080床棉被褥、1604套折叠床、3120件棉大衣、5000双棉鞋、300套火炉等中央和省级应急救灾物资已运至积石山县。震后,积石山县15所寄宿制学校14654名师生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未造成人员伤亡。
首支心理救援队抵达甘肃震区
据央视新闻,今天,甘肃省第一支专业心理救援队抵达积石山震区,开展心理疏导救援工作。这支队伍由16人组成,将在受灾最为严重的4个乡镇,开展全方位的心理援助,帮助受灾群众走出困境,重拾信心。
南方+记者 杨琼
教育部:积石山县寄宿制学校学生已全部有序疏散并妥善安置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12月19日凌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后,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要求及时妥善安置受灾学校师生。甘肃省教育厅立即作出应急响应,成立工作专班值班调度,指导临夏州教育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督促其他市州教育局及当地高校全面开展摸排和应对处置工作。
19日凌晨3点,由甘肃省教育厅主要负责人带队的工作组到达积石山县,立即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详细了解当地学校师生避险、安全转移及校舍受损情况,现场指导当地教育系统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组深入位于震中的刘集乡学校、大河家中学、石塬乡肖红坪小学,一线指挥调度学校抗震救灾工作,并走访慰问学生家庭。积石山县寄宿制学校学生已全部有序疏散并妥善安置。
凌晨5点10分,工作组在积石山县教育局召开线上调度会,成立一线指挥部,下设5个抗震救灾工作组。其中3个摸排组分别赴受灾程度最重的3个乡镇摸排了解师生受灾情况、学生家庭受损情况,核查登记学校灾损情况;1个机动组摸排积石山县其他乡镇学校受灾情况;1个数据统计和信息工作组,负责归口汇总当地教育系统灾损数据,及时做好灾情信息报告等工作。
目前,临夏州、积石山县已组织专门力量对辖区学校进行全面摸排。积石山县摸排学校243所,学生4.8万余名;临夏州摸排学校2048所、学生49.8万余名。
南方+记者 王诗堃
现场消防救援力量营救被困人员74人、疏散4298人
南方+记者从国家消防救援局获悉,甘肃临夏6.2级地震发生后,国家消防救援局持续调度指导救援工作,消防救援队伍第一时间挺进灾区,连续作战,与时间赛跑,营救埋压群众和紧急转移疏散受灾群众。截至19日14时30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出动2042人、381车、37犬前往救援。其中,1417人、252车、21犬已抵达灾区,在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组和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目前,甘肃、青海灾区现场消防救援力量对7个镇、30个村、53个社区、2723户进行全面排查搜索,营救被困人员74人,疏散4298人,摸排危房885间、地质灾害隐患点73处,搭建帐篷209顶,排危除险497处,搬运物资24.5吨。19日下午,国家消防救援局前方工作组已分别到达甘肃、青海地震灾区,第一时间组织现场救援力量研判灾情,科学指导人员搜救,分片开展险情排查。
南方+记者 贺达源
甘肃为积石山籍考研学生启动紧急预案
据新甘肃客户端,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后,多部门迅速启动应急救援,教育部门召开排查和调度协调工作会议,启动紧急预案,确保202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工作顺利进行。
据悉,甘肃省教育厅指导临夏州教育局第一时间摸排临夏考点,对监考教师和考务人员及家属进行了仔细排查。同时,成立专班对积石山籍参加考试的1240名考生一一对应联系,确保如期参加考试。
南方+记者 张晋
多所高校为地震受灾地区学生提供补助
18日晚,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19日,多所高校发布通知,为受灾地区学生提供临时困难补贴或补助。
19日,兰州大学学生奖助中心已开通临时困难补助专项申请通道。受地震影响,导致家庭经济出现困难的在读生,可进行受灾专项申请,经学生奖助中心审核后,学校将参照学生临时困难补助标准确认并发放补助金。
此外,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也组织开展了学生本人及家庭遭遇自然灾害的专项补贴发放工作。
南方+记者 张笛扬
第二批紧急增调物资已抵达甘肃积石山县,含棉帐篷、棉大衣等
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甘肃省紧急增调第二批4.75万件中央救灾物资,今天下午已陆续抵达甘肃临夏积石山县,包括棉帐篷、棉大衣(防寒服)、棉被、折叠床、场地照明设备等。
据了解,截至12月19日9时,已累计向甘肃、青海两省地震灾区调拨中央救灾物资11.15万件,全力支持灾区做好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和生活救助工作。
南方+记者 徐勉
多所高校为地震受灾地区学生提供补助
18日晚,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19日,多所高校发布通知,为受灾地区学生提供临时困难补贴或补助。
19日,兰州大学学生奖助中心已开通临时困难补助专项申请通道。受地震影响,导致家庭经济出现困难的在读生,可进行受灾专项申请,经学生奖助中心审核后,学校将参照学生临时困难补助标准确认并发放补助金。
此外,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也组织开展了学生本人及家庭遭遇自然灾害的专项补贴发放工作。
南方+记者 张笛扬
国家卫健委:多支救援队已抵达灾区开展工作 启动全国血液联保机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派出工作组带领北京协和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具有丰富紧急医学救援经验的重症、骨科、心理和儿科等专家赶赴灾区,与省、市专家和当地医务人员组成联合救治组,驻守当地医疗机构,全力保证伤员高水平救治。调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2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医疗应急小分队,包括创伤、重症、神经外科、骨科、普外科等专业21名专家在今天上午分别到达甘肃省和青海两省灾区,投入紧急医学救援和伤员救治等工作。
震后国家卫生健康委立即启动全国血液联动保障机制,了解血液供应情况,监测甘肃、青海及周边省份血液库存,要求周边省份适度提升血液库存,保障灾区血液供应在安全范围。目前,甘肃和青海两省血液保障均暂无困难。
国家疾控局紧急调派甘肃、青海两省承建的3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赶赴灾区。并要求中国疾控中心立即组织专家开展灾后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同时,做好随时派出国家级公共卫生专家组赴灾区提供指导支持的相关准备。
南方+记者 吴扬
青海一村震后涌入大量淤泥,不少房屋被冲毁
据央视报道,受甘肃地震影响,青海海东民和县金田村房屋受损严重,不少房屋被淤泥冲毁,有村民被困。由于现场淤泥量过大,且非常松软,人工清淤搜救难度大。救援人员运用雷达、无人机等设备进行地质勘查,紧急调运挖掘机、推土车等大型机械快速清挖淤泥,随后进行人工搜救。
南方+记者 张笛扬
全国总工会紧急下拨1800万元抗震救灾资金
针对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灾情,全国总工会12月19日已紧急下拨1800万元工会救灾慰问资金,支持甘肃、青海两省工会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按照相关规定,工会救灾慰问资金主要用于慰问伤亡职工群众、受灾职工群众和救灾人员。全国总工会要求甘肃、青海省总工会视灾情适当加大各级经费投入,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尽快将工会温暖送到受灾职工和抗震救灾人员手中。
南方+记者 王越莹
下午2点半甘肃积石山将出现余震?地震局:谣言!
据甘肃省地震局,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后,网络上有人发布了“12月19日2:30将出现一次大余震”的信息。
地震局表示,凡是精确说明地震将要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均为谣言。
南方+记者 吴扬
地震灾区亟需建筑物倒塌搜救等救援力量300余人
12月19日午间,甘肃省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甘肃省应急管理厅发布救援需求公告称,灾情十分严重,国家已启动地震应急Ⅱ级响应。现亟需建筑物倒塌搜救等救援力量300余人。
甘肃省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甘肃省应急管理厅希望具有相关救援能力的社会应急力量,通过社会应急力量救援协调系统提出参与抢险救援申请。跨地区响应的队伍可凭系统生成的通行码实现高速免费通行。
南方+记者 贺达源
运-20已抵甘肃!西部战区向地震灾区派出前进指挥所,统一指挥部队救灾行动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北纬35.7度,东经102.79度)发生6.2级地震。
据央视军事,今天上午9时50分左右,西部战区空军1架运-20从西南某军用机场起飞,运送西部战区应急指挥组赶赴灾区一线,统筹抗震救灾工作。运-20已于11点左右抵达兰州中川机场。
地震发生后,西部战区依据军委联指中心命令,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第一时间建立抢险救灾指挥体系,向震区派出前进指挥所,统一指挥部队救灾行动。
目前,第76集团军某防空旅、甘肃省军区、武警甘肃总队等应急救援力量,已进入震区开展人员搜救、道路清理等工作。
据悉,战区陆军、战区空军、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武警甘肃总队、武警青海总队等单位已做好后续支援准备,依令投入救灾行动。
南方+记者 曹嫒嫒 张晋
受地震影响,甘肃临夏大河家黄河大桥出现裂缝
央视新闻消息,据交通运输部,截至12月19日6时,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对铁路基础设施和行业运行影响还在排查当中;地震未对民航、邮政运行造成影响。公路方面,国道G310线K1964+151(大河家黄河大桥)出现裂缝,目前应急车辆和小型车辆正常通行,大型车辆禁止通行。其他情况还在排查当中。
南方+记者 张晋 杨琼
临夏州应急管理局:主要缺防寒物资,捐赠最好以资金为主
12月19日,甘肃临夏州应急管理局发布了当前物资缺乏情况,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主要缺少防寒物资,当前对灾区捐赠最好以资金为主。
据顶端新闻报道,甘肃省民政厅发布了《关于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灾后救援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当中提到:“各市州要引导有物资捐赠意愿的社会组织暂不要自行前往灾区开展捐助工作,捐赠事宜请与省慈善总会和临夏州慈善协会联系,所捐赠物资由临夏州慈善协会统一发放。”
此外,《通知》还提供了负责地震灾后救援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和捐赠账户,以及临夏州积石山县12.18抗震救灾州慈善协会募捐账号。
南方+记者 张笛扬
积石山已记录3级以上余震9次,目前最大余震4.1级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此后12小时内发生数百次余震。
中国地震台网的余震统计显示,截至12月19日12时00分,共记录到余震306次,其中3.0级及以上余震9次,分别是6.0-6.9级0次,5.0-5.9级0次,4.0-4.9级2次,3.0-3.9级7次;3.0级以下余震297次,分别是2.0-2.9级26次,1.0-1.9级95次,1.0级以下176次;目前最大余震4.1级,距主震约14公里。
南方+记者 张晋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增调中央救灾物资
据应急管理部官微19日午间消息,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重要指示精神,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前期已向甘肃灾区调拨4.25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基础上,向甘肃省紧急增调第二批4.75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包括棉帐篷2500顶、棉大衣(防寒服)2万件、棉被5000床、折叠床5000张、防潮垫1.5万张、场地照明设备30台。针对青海地震灾情和救灾工作需要,紧急向青海省调拨2.15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包括棉帐篷1500顶、棉大衣5000件、棉被5000床、棉褥5000床、折叠床5000张、场地照明设备20台。截至12月19日9时,已累计向甘肃、青海两省地震灾区调拨中央救灾物资11.15万件,全力支持灾区做好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和生活救助工作。
同时,甘肃、青海两省应急管理部门已向灾区调拨大量米面粮油、取暖炉、棉衣被等地方各级救灾物资,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南方+记者 徐勉
兰州铁路局管内线路有序恢复,部分列车存在晚点情况
截至12月19日9时,受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影响,兰州铁路局管内普速列车晚点28列,最多晚点5小时40分,动车组列车晚点21列,最多晚点1小时;经全面排查消除隐患后,管内线路没有封锁区段,包兰线、中川线、兰州枢纽地区恢复常速运行,兰新线、陇海线部分区段已提速至80Km/h运行,兰渝线部分区段已提速至120Km/h运行,银兰高铁部分区段已提速至120Km/h运行,兰新高铁部分区段已提速至120Km/h运行;宝兰高铁部分区段已提速至200 Km/h运行。
南方+记者 王越莹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向甘肃、青海预拨2亿元救灾资金
12月19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向甘肃、青海两省预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2亿元,其中,甘肃1.5亿元、青海0.5亿元,支持地方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和影响。
南方+记者 徐勉
积石山近期气温较低,应急帐篷内使用明火时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后,甘肃省气象局和临夏州局发布震区专题天气预报,12 月 19 日 6 时发布的第三期积石山震区专题天气预报的相关材料显示,积石山气候背景为县城海拔 2300 米左右;过去三年,12 月下旬平均气温-7.6℃,最低气温-17.9℃。
气象资料显示,过去 24 小时,临夏积石山石塬站(距离震中 7.3km)天气晴间多云,气温-13~-3℃,风力 1~2 级。
最新预报,未来 10 天,积石山无降水过程,冷空气活动较弱,天气以晴或多云为主,气温缓慢回升,最低气温-10~-14℃,最高气温在 1~5℃。
气象部门提示:近期气温较低,救灾避灾人员请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应急帐篷内取暖注意安全,使用明火时谨防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救援车辆注意行车安全。
南方+记者 张晋
甘肃发布会现场为地震遇难者默哀
今天,甘肃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地震救援最新情况。新闻发布会现场,全体起立为遇难人员默哀。
本次地震存在发生5级强余震可能性
抗震救灾部门呼吁社会志愿者、社会车辆等不要前往震区
甘肃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地震救援最新情况
地震发生后,省级相关部门、临夏州和积石山县迅速行动,各方救援力量紧急驰援,排查搜救、伤员救治、转移安置、灾情核实、基础设施抢修等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截至目前,已调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1500余人、公安干警1500余人、部队官兵1000余人赶赴灾区。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协调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向灾区调运第一批应急物资,棉帐篷2600顶、折叠床10400张、棉被10400床、棉褥10400床、火炉1000套(含烟筒);省财政厅紧急下拨抗震救灾资金2000万元,帮助灾区妥善安置受灾群众。震中及周边地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不等不靠,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和自救互救,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目前,抢险救援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震区隐患排查、群众避险安置、受损设施修复工作已全面展开。同时,由于震区交通条件限制,请社会志愿者、震区外群众、社会车辆等不要前往震区,避免造成交通拥挤,确保救援通道、生命通道畅通。
根据发布会信息,由于本次地震区域构造、历史地震活动、地震序列类型等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原震区近几日仍存在发生5级强余震的可能性。
下一步,指挥部将紧紧围绕受灾群众需求,切实保障灾区群众生活,稳定灾区群众情绪,全力组织开展灾情排查和救援工作,全力防范地震次生灾害,切实打赢打好抗震救灾攻坚战。
国家发改委:第一时间针对甘肃地震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做好能源电力和生活物资供应保障
12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针对12月18日晚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国家发改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做好能源电力和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工作,积极指导电网企业抢修受损电力设施,组织应急供电,全力保障民生和重点重点用用电需求,组织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第一时间就近调拨棉帐篷、棉被、棉大衣等救灾物资。目前,部分物资正陆续抵达。
李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协调有关部门和企业,密切关注并跟踪一线灾情,切实做好保障工作。
南方+记者 段江含 泠汐
关于对通往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抗震抢险灾区道路实施交通管制的通告
此前消息
甘肃积石山地震已造成111人遇难,国家卫健委派出工作组指导医疗应急工作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已造成甘肃青海111人遇难
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甘肃100人死亡、青海11人死亡,部分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
西部战区向地震灾区派出前进指挥所,统一指挥部队救灾行动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西部战区依据军委联指中心命令,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第一时间建立抢险救灾指挥体系,向震区派出前进指挥所,统一指挥部队救灾行动。目前,第76集团军某防空旅、甘肃省军区、武警甘肃总队等应急救援力量,已进入震区开展人员搜救、道路清理等工作。记者从西部战区联指中心获悉,战区陆军、战区空军、西宁联勤保障中心、武警甘肃总队、武警青海总队等单位已做好后续支援准备,依令投入救灾行动。
国家卫健委派出工作组,全力指导支持甘肃积石山县地震医疗应急工作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国家卫健委紧急调派医疗应急工作负责同志和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骨科、神经外科和普外科国家级专家赶赴甘肃;组织四川、陕西和宁夏等临近甘肃省的3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迅速集结,将尽快赴甘肃省、青海省支援。
事故发生后,甘肃省卫生健康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指导派出33辆救护车等专业车辆和173名医护人员赴现场开展伤员救治和转运工作。青海省派出68辆救护车,40余名省、市专家在现场开展救援。截至12月19日6时30分,灾区共收治300余名伤员,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成立联合专家组,会同当地医务人员对收治伤员进行会诊,逐一排查隐匿性伤害,一人一策制定诊疗方案,全力救治伤员。国家卫健委将根据救治需要随时增派医疗救治力量,最大限度保障灾区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甘肃积石山县地震已致86人遇难96人受伤
记者从甘肃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了解到,截至19日4时,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6.2级地震已造成当地86人遇难、96人受伤。震中及周边民房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损坏。
地震发生后,甘肃省省级相关部门、临夏州和积石山县迅速行动,各方救援力量紧急驰援,排查搜救、伤员救治、转移安置、灾情核实、基础设施抢修等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国家地震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鉴于灾情严重,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管理部将国家地震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
地震发生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出动1440名消防救援人员赶赴灾区救援,甘肃及周边省份1603名消防救援人员已集结待命,随时做好跨区域增援准备。
甘肃积石山地震已造成青海省海东市11人遇难140人受伤
总台记者从青海省委宣传部和青海省应急管理厅等部门获悉,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波及邻省青海,截至12月19日6时,地震已造成青海省海东市11人死亡,140人受伤,民和、循化、化隆等县区有部分房屋倒塌,当地电力线路、通信网络正在抢修中,人员救援和灾情核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甘肃积石山地震已造成青海海东9人遇难124人受伤
12月19日,一名地震伤员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接受救治。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记者从青海省委宣传部和青海省应急管理厅等部门获悉,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波及邻省青海,截至19日凌晨4时,已造成青海省海东市9人遇难,124人受伤。
记者从青海省政府新闻办、青海省地震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了解到,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中距青海省省界最近距离5公里,最近的乡镇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道帏藏族乡距震中约12公里。本次地震海东市乐都区、平安区、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县震感强烈,部分乡镇受灾。
经初步排查,循化县清水乡、道帏乡、积石镇等地部分居民的房屋出现裂缝,部分院墙倒塌;民和县官亭镇、中川乡等地受灾较重,造成人员伤亡。
相关部门在循化公路段巡查发现,清水至大河家公路部分路段因落石导致公路阻断,正在抢修。此外,民和县杏儿乡协拉村处于断电状态。
地震发生后,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地震灾害Ⅳ级应急响应,省直各相关部门立即组成工作组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援。据初步统计,目前青海省军警部队、应急、消防、交通、住建、水利、自然资源、电力、通信、卫生、教育等部门和相关地区共计出动800余人,车辆70余台,赶赴震区迅速对水利工程、水库、公路、铁路、隧道、油气水暖管网和电力设施等开展全面排查,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有力管控安全风险,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与此同时,青海省地震局第一批和第二批现场工作队已赶赴震区,架设8台套流动监测台站,连续开展震情监视工作,研判震情趋势并及时报送、公布震情数据。
应急管理部启动地震三级应急响应
接报后,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管理部立即作出部署,调度了解震区灾情,指导勘察搜寻和抢险救援工作,调派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增援震区。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启动地震三级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目前,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已出动3支重型、12支轻型地震救援专业队和1支战勤保障力量,共1040名消防救援人员、140辆消防车、12头搜救犬赶赴灾区救援,临夏支队25车130人已抵达灾区。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已出动400人赶赴灾区救援,森林训练大队、青海森林机动队伍共500人已做好增援准备。此外,应急管理部还调派工程抢险、安全生产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260余人赶赴灾区参加救援。驻地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就地投入抢险救援。
目前,受灾情况正在核实中。
甘肃启动公路交通抗震抢险救灾Ⅱ级应急响应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19日1时30分,甘肃省交通厅启动公路交通抗震抢险救灾Ⅱ级应急响应。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干线后支线、先抢通后修复”原则,优先抢通受灾群众疏散、救灾物资、救灾人员运输的通行路线,重点确保高速公路、国道和主要省道干线及灾区进出口的交通通畅。
应急响应启动后,相关单位和部⻔迅疾进入应急状态,组织人员对灾区公路设施受损情况进行排查,出现道路损毁、塌陷等情况时,第一时间配合疏导过往⻋辆,全力抢修道路。优先抢通受灾群众疏散、救灾物资、救灾人员运输的通行路线,重点确保高速公路、国道和主要省道干线及灾区进出口的交通通畅。
同时,对已中断交通或危及通行安全的公路、桥隧等设施,设立警示标志,并配合公安部⻔采取限载、限速、封闭通行等措施,对严重受损的公路、桥梁、隧道等设施,安排专人看守,科学制定远程绕行方案并组织实施,及时发布通行信息。沿线高速公路立即开启绿色救援通道,全力做好震区重点区域应急物资运输保障。科学合理暂停和调整受灾路线运营的客运线路,积极做好运力储备、⻋辆调度工作。
甘肃临夏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康吊村有群众被困,消防救出一名被困人员
12月19日凌晨2时23分,甘肃临夏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康吊村有群众被困,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消防救援大队救援人员救出一名被困人员。
甘肃积石山县6.2级地震已造成8人死亡
据初步统计,目前地震共造成8人死亡,其中大河家镇3人,刘集乡2人,关家川乡1人,吹麻滩镇1人,徐扈家乡1人。
地震灾害发生后,当地迅速启动临夏州地震灾害Ⅱ级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卫健、消防等多部门派出医护人员、消防救援人员、救护车、消防车等人员装备赶赴现场。目前,救援正在进行中。
森林消防救援力量已抵达震中
记者从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了解到,19日2时30分,森林消防救援力量已抵达震中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从现场画面可以看到,道路两侧有房屋倒塌情况,救援人员正在进行进一步搜救。
甘肃省应急厅已紧急调拨第一批群众安置物资
甘肃省应急厅已紧急调拨第一批群众安置物资:12平方米棉帐篷100顶、折叠床400张、棉被400床、棉褥400床、火炉100套(含烟筒)。待第一批物资起运后,随即安排下一批物资。后续物资正在从定西等地调度。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已致青海2人死亡39人受伤
记者从青海省应急办了解到,地震发生后,截至19日2时20分,此次地震已造成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循化县2人死亡39人受伤。
兰州局对10条铁路线路进行紧急封锁
地震发生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扣停正在运行的客货列车,统一部署,协调指挥,有序组织,利用信息平台,快速将行车安全提示和行车安全要求传到相关单位,对高铁线路兰新高铁兰州西至军马场、宝兰高铁秦安至兰州西、银兰高铁中卫南至树屏、中川城际兰州西中川机场等区段进行封锁;普速线路方面对陇海线兰州西至磐安镇、兰渝线兰州东至临江铺、包兰线兰州东至干塘、红会线全线、兰新线兰州西至截河坝、兰青线全线等区段进行封锁,立即组织工务、供电、电务、房建等部门对铁路线路设备进行全面排查,确认安全后逐步放行客货列车,最大限度减少地震对铁路运输秩序影响,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受此影响,部分列车将出现不同程度晚点,铁路部门提醒旅客随时关注列车时刻变化,具体情况详见站车公告,以便做好出行安排。
甘肃省卫健委组织人员赶赴灾区开展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地震发生后,甘肃省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安排部署震后紧急医疗救援工作,要求临夏州先期赶赴积石山县开展紧急医疗救援,积石山县医院小分队立即赶赴震中现场救治,同时紧急抽调6名省级医疗专家、7组救护车组,连夜奔赴灾区统筹指导开展灾后紧急医疗救援工作。
甘肃临夏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已有2名被困群众获救
12月19日1时10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消防救援大队救援力量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吊集村已搜救出被困群众2人并送医救治,目前正在对一处倒塌房屋中的被困4名群众展开救援。
甘肃消防再调集7个支队460名消防救援人员增援震中
12月19日0时35分,甘肃消防总队再次调集嘉峪关、酒泉、金昌、张掖、平凉、庆阳、天水等7个支队,460名消防救援人员、52辆消防车赶赴灾区现场。
截至19日1时,积石山县县城周边部分平房倒塌,大河家镇有3个村部分房屋倒塌和人员被困受伤,柳沟乡发生火灾一起,消防救援力量正在赶赴途中。
甘肃积石山县6.2级地震致房屋倒塌和人员被困,救援力量正赶赴震中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5.70度,东经102.79度。
地震发生后,甘肃消防总队立即启动一级响应,调派兰州、陇南、临夏、甘南、武威、白银、定西、新区、训保9个支队,2支重型、7支轻型地震救援专业搜救队共580名消防救援人员、88辆消防车、12条搜救犬,携带生命探测仪等地震救援装备器材1万余件(套)集结赶赴震中。
目前,临夏支队积石山大队出动前突力量4车30人正在震中核实情况并开展人员搜救。据初步了解,积石山县县城周边部分平房倒塌,大河家镇有3个村部分房屋倒塌和人员被困,消防救援力量正在赶赴途中。
综合自央视新闻、新华社
剪辑 南方+记者 王越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