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阅读专题
罗浮山、南昆山巍巍伫立,东江、西枝江穿城而过,西湖、金山湖城湖共生,巽寮湾、双月湾水清沙白……山环水绕、河海奔腾,作为岭东名郡的惠州背山面海,集山河湖海林泉岛各类要素于一体,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多样,厚植城市生态底色,成为惠州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用脚步丈量山海,探访自然奥妙,找寻发展的故事。今年下半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惠州分社派出多路记者,深入惠州7个县(区)采访,我们登上了海拔1296米的罗浮山主峰飞云顶,乘船来到了三门岛、三角洲岛,在巽寮湾、双月湾的沙滩上漫步,在红花湖的绿道上骑行,在龙门、惠东体验温泉暖流,与河长、林长对话……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了《惠州“山海经”》全媒体系列报道,围绕“向海而兴、倚山而立、江河奔腾、城湖共生、绿美森林、美丽海岛、泉水潺潺”等7个主题深入挖掘惠州的生态资源优势,探寻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惠州实践,助力惠州念好“山海经”,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跨过山和大海,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感受到了惠州丰厚的自然生态资源,这是大自然给予惠州人民的馈赠,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为惠州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看到了这些年来惠州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绿色发展理念,努力保护惠州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紧张关系,一些生态环境问题有待改善等。
更让我们欣喜的是,越来越多地方正在努力做好“生态+”文章,发展“美丽经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比如,罗浮山、南昆山、象头山等名山正从单一的生态景区中发展新业态,联动带动周边镇村富民增收。西湖、金山湖伴随着城市发展,从治污到生态综合整治,助力城市生活更加美好。大亚湾、惠东等区域随着城市向海而兴推动产业升级。
从中我们深刻领悟到,对于惠州这座山海城市,“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路子显然走不通,同样,“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也不是可行之道,在保护中利用,在保护中发展,激发生态的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才是应有之义。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赢,这是惠州一个重要的“致富密码”。
按照省委要求,惠州正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认为,丰厚的山海生态资源将是惠州重要的增长点,关键在于如何念好“山海经”,让“绿宝盆”变为“聚宝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首先要保持定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好生态资源。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恪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守护好城市丰富的自然馈赠,保护好山好水好空气;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引导各城市片区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思路;借助法治的力量,立法保护山河湖城,为城市发展披上法治外衣,引导人人爱山河,人人护山河。
其次要抢抓机遇,依托“百千万工程”,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当前广东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惠州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情况跟全省情况类似,特别是一些山区地区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但发展却相对滞后。对于这些地方的发展,“百千万工程”将提供有效助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因此要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特别是扎实推进县镇村建设,推动当地自然资源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因地制宜走上特色发展之路。大力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快发展水经济、林业经济、生态旅游等产业,不断提升生态建设综合效益。
三是要打开思路,因地制宜谋发展,壮大“美丽经济”。
我们要进一步打开思路、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路径,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在惠州大力发展“2+1”现代产业集群和建设“3+7”工业园区的当下,要加速山海生态资源与城市建设、园区建设的融合,把“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园里”变成重要的营商环境,让资源融入生产生活。此外对于既有的旅游业态,科学统筹规划,引领要素规范合理开发,促进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切实推进传统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我们相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惠州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路子,让人民群众共享山海之趣、共乐自然之乐,共美城市之美。
相关阅读:
【采写】南方+记者 张峰 罗锐
【摄影】南方+记者王昌辉 梁维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