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佳片,在庸常中发现美

24楼影院
+订阅

今年5月,67岁的役所广司凭借新作《完美的日子》在戛纳电影节称帝。这是继14岁的柳乐优弥(《无人知晓》)之后,日本演员第二次在戛纳获得影帝殊荣。

影片由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执导,讲的是一名东京厕所清洁工的工作日常和生活琐碎。影片原是文德斯应邀拍摄的一部关于东京厕所之美的艺术短片,因不满足于时长限制,他决定索性以厕所为主要场景,拓展出一部长片作品,于是便有了这部影片。

电影主角平山为一家叫“东京厕所清洁”的私人公司工作,负责东京涩谷区所有公共厕所的清洁。每天,他在晨光熹微时醒来,梳洗完毕,穿上蓝色的工作服,在门口的自动贩卖机买一杯咖啡,驾车前往工作地。

在所负责区域的一间间厕所里,平山全神贯注地工作。收拾垃圾,打扫便池,擦洗台面,他细致而认真,几乎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而他的搭档隆志,却总是一边打扫一边看手机,敷衍了事。

有人方便的时刻,平山就在门口等待。此时,他会抬头看看头顶的树木,在光影摇晃中露出欣慰的笑。

午饭时,他习惯在公园的长椅上为头顶的树木拍照,遇见新鲜树苗,也会顺手移栽回家。

往返的车程里,平山喜欢听一盘老旧磁带里播放的昔日摇滚歌手卢·里德的歌,在怀旧的声音里开始和结束一天。

工作结束,他会去附近澡堂洗澡,再去地铁里的小酒馆喝一杯,或是去附近的小饭馆点老板娘推荐的日料,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家、阅读、睡觉。之后的几天也大体类似,简单重复着。

一个打扫厕所的日常,流水账般的叙事,被拍出了简约而平实的诗意和美感。这得益于导演维姆·文德斯对影像的感性把控和细节追求。

作为德国新电影运动创作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文德斯的影片总是以反叙事的方式,感性地表达出他对生存意义的求索和对存在的追问。他过往的影片中,主角总是因缘际会踏上一段旅途,茫然地寻找着什么。

无论是《爱丽丝城市漫游记》里,为一次图片报道在公路上来回行驶的德国摄影记者;《错误的举动》中为摆脱虚无,寻找灵感而踏上旅程的年轻作家;还是《德州巴黎》里迷失在德州荒芜沙漠,寻找失散妻子的流浪男子,这些“游荡者”所激发出的感性与思辨兼具的哲学气息,是文德斯电影的一大特色。

最典型的莫过于《柏林苍穹下》那个游荡于城市之中,倾听芸芸众生内心独白的天使,他无法给予众生任何慰藉,只能静静地看着他们陷入忧郁、痛苦和无奈。

在天使悲悯的眼中,城市里每一个人的内心风景都是平等的,直到他陷入爱情,开始渴望活着的实在感,在一杯咖啡、一个握手、一次触摸中感受到活着的快感,最终选择成为一个短暂却有感知力的生命。

文德斯将这种哲学思辨,带入到他的每一个作品中,《完美的日子》尤其如此。

他借鉴偶像小津安二郎的平民叙事视角,以舒缓的风格传达出一个厕所清洁工在无欲无求的外表下丰富的内心世界。表面上,重复叙事好似将日常以冗杂、单调的方式呈现出来,实则,他又借这种重复性表达出自己对人物的特殊处理和思考。

比如,电影反复出现的磁带播放的是70、80年代的摇滚乐,每晚阅读的纸质书籍以及每日记录树木的胶片相机,这些事物共同的标签是“怀旧”,它们构成平山丰富的精神世界。他是一个活在过去的人,时间在他身上流淌而过,外在的一切好像都无足轻重,因为精神的部分被保存下来了。

而这些也是支撑他应对庸常生活的关键所在。正是这些过往生活的印记,让他生发出不一样的感知视角。就像《柏林苍穹下》里下凡的天使,对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怀抱喜悦之情。

这一略带禅宗的人物设定让人想起德国作家黑塞的《悉达多》里所呈现的修行者悉达多。他早年为求索真理和生命的意义,从高贵的婆罗门出走,遇到顿悟的乔达摩,聆听其教义,后堕入尘世,沉迷声色犬马,直到晚年真正顿悟,过起恬淡平静的修为生活,获得圆融自在。

影片中,役所广司通过对平山这一角色的塑造,也使我们感知到了这样一个“扫地僧”的人物性情。他不但认真平和地对待着旁人看来肮脏不体面的工作,也细细体悟生命的流动和温度。比如当他发现夹在厕所缝隙里纸条时,刚开始打算顺手当垃圾丢掉,可他最终决定跟随这个陌生人的频率,回应他的棋局。

再如,跳舞女孩对他的欣赏和侄女的出现又离开,这一切都是日常中我们无法预料又无法逃避的部分。亲朋出现的喜悦和离开的失落,在旁人看来是七情六欲的烦扰,但在平山眼里,正如那首卢·里德的《perfect day》一样,是“完美的日子”。

这种日式的淡淡哲思和影像美学,让我们看到小津安二郎的诸多影子。而这部影片或许也是文德斯借助影像向偶像致敬。在其拍摄的《寻找小津》的纪录片中,文德斯在拜谒过小津墓地后,在片子里这样说:“闪过一刻真实的电影,不仅仅是一瞬间,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是那么的真实,诉说着人生的电影,在那里的人、物、街道、风景,通过真切的姿态对自我作出了启示——今天的电影应该像这样表现现实。但却并非如此,全都是过去的往事:虚无,空虚,支配着当今这个时代。”

这部纪录片中,文德斯用弹珠游戏、改良高尔夫、虚假食物包围的嘈杂东京景象,取代了小津电影中宁静祥和的东京风情,表达着他对现代化冲击所持的哀伤而批判的态度。

而《完美的日子》可以说是文德斯对当下东京的另一种发现,在一切嘈杂、空无的背后,他借助平山这一角色重新肯定了日常的意义。在抬头凝望天空的瞬间按下快门,保留时间流淌的片段,记录下生命的美好与真实。

作者 | 飞   白

编辑 | 楼   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