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体状况怎么样?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天冷了,要多添衣物,注意防寒保暖。”寒冬时节,连日来,清远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积极走访慰问退役军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及身体健康等情况,叮嘱他们要留意天气变化和保重身体,为他们送上慰问品,并在现场为老兵们办实事、解难题。
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制度,是增进与退役军人感情联系、畅通表达渠道、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桥梁纽带。近年来,清远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积极开展常态化大走访,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把民生实事办到老兵们的“心坎上”。
清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清远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共计开展大走访257345人次,先后为1469名退役军人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创新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拥军企业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方式凝聚服务力量、提升服务质量。其中,帮助411名退役军人申请省应急救助资金1169.25万元,帮助237名退役军人成功申请创业担保贷款4140.36万元,帮助192名退役军人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帮助其余629名退役军人解决了“微心愿”。
摸准服务方向,多样化服务送到家中来
走进老兵家门口,方能了解老兵“揪心事”。结合走访期间了解到的退役军人服务需求,清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充分发挥职能职责,积极为退役军人排忧解难,针对居家养老、就业创业、应急救助等方面,探索开展特色服务项目,将贴心暖心的服务送进退役军人家中。
今年2月开始,清远市启动“强国有你,关爱有我”退役军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向清远市残疾、孤寡等退役军人开展“守护进家门”“健康送上门”“幸福来敲门”三大系列活动,包含常规医疗、康复保健、助医就诊、心理慰藉、家政融合、关爱慰问、智慧助老、居家安全改造以及辅助器具租赁九大服务,满足退役军人多样化服务需求。如,清远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常态化联系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一名退役老兵双腿残疾且患有肾病,每个星期都要到医院做透析治疗,工作人员将“健康送上门”,主动帮助他顺利前往医院就诊,并多次上门关心慰问,送上血压测量仪器并普及保健养生知识、退役军人政策法规等。
此外,近年来,清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持续开展“老兵情·光明行”退役军人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活动,一系列覆盖清远各地的“光明工程”,正“点亮”越来越多退役老兵的晚年生活。
“终于看清了,好啊!太感谢你们了!”退役老兵陈先容、欧文亮、潘广森将一面写有“情系老兵办实事、真情服务解忧难”的锦旗送到清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之后,激动地说道。原来,3名老兵曾经都是白内障患者,多年来饱受视力低下的折磨,清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在常态化联系中发现该情况,联系了合作医院为他们免费进行了手术,3名老兵术后视力明显改善。
据悉,清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依托四级服务保障体系,通过电话、宣传报、上门等方式,积极做好政策宣传。同时,该局多次组织医院爱心医疗队深入辖区内各县(市、区)局、乡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点),为相关退役军人就近开展体检筛查、术前提醒和指引等,成功为192名退役军人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帮助他们重见光明。
立足服务情怀,深入挖掘先进典型故事
干部职工“沉下去”,一些不为人知的事迹也被挖掘出来。清远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在常态化走访中了解到,家住英德市石灰铺镇新联村委会下村组的刘神妹一家三代从军的动人故事。刘神妹是一名101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在部队先后担任战地通信员、战地救护队员和作战部队司号员。儿子刘寿传于1981年参军入伍,选择驻守在南疆的边远海岛。孙子刘超从小受到爷爷和父亲军人思想的熏陶,也于2007年选择参军入伍,为祖国国防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代人同接力,一样的追求、一样的信念、一样的情怀、一样的梦想。”英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刘家祖孙三代与军营结缘长达半个世纪,他们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献身国防,与军队彼此见证着成长。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军人家庭的无私奉献和拥军爱国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将激励更多有志青年投身火热的军营,奉献青春。
成立近五年来,清远市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体系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各级干部职工在联系老兵、服务老兵中淬炼过硬本领、提升服务质效,也在进一步弘扬拥军优属优良传统,营造浓厚崇军氛围,形成尊崇军人职业、尊重和关爱退役军人的社会风尚。
“作为一个年轻的部门,有老兵由于年龄大、居住偏远、信息闭塞等原因,还是通过我们的走访第一次知道有这样一个专门服务他们的部门存在。”一位清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感慨地说,“我们开展常态化大走访,重要意义和成果之一,便是让他们知道有人在背后关心、支持、服务着他们,充分传递党和政府的关爱。”
南方+记者 陈国飞
通讯员 黄思敏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