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药械通引进33款产品,港大深圳医院:呼吁流程简化

南方+ 记者

12月16日至17日,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高峰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黄埔高等研究院举行。论坛邀请来自粤港澳三地卫健领域官员、政策研究专家、国内外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代表,从医药、医疗、医保的视角,探讨卫健合作发展之路。

该论坛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和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为论坛开幕发去贺信。

无

拥有共同健康基础,粤港澳三地期待融合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冯文猛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位置相近,在健康建设上拥有共同基础。

从三地的人口健康状况来看,广东的人均预期寿命是三地中最低的,这意味着,港澳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领先于广东。而在老龄化状况方面,排序则相反,目前广东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为8.58%,澳门为13.3%,香港为20.81%,广东最为“年轻”。三地的人口健康情况和资源禀赋虽然各异,但面临着共同的健康挑战,即老年群体的慢病风险。

冯文猛建议,要推动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确保相关社保能够跨地使用,推动医养结合,引入港澳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打造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医疗中心。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原院长,广东省疾控中心原副主任、首席科学家杨杏芬表示,粤港澳三地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可追溯至20年前的非典时期,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完善,已构建成一个包括传染病监测、信息通报、联防联控等的信息互通机制,未来,希望三地能建立一些新的模式,着重培养公共卫生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行政总裁冯康提出,在港澳药械通的背景下,不仅是医、药、械的“通”,服务也需要通畅。他表示,目前多地就医在病历记录、数据信息、商业保险、资金流通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打通,才能配合大湾区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的特色,让它们发挥各自所长。

艾社康亚洲创始人兼CEO刘畅表示,粤港澳三地医卫事业的联动经过连接、合作到系统,已经拥有非常好的基础,下一步最重要的是融合发展,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动,将粤港澳三地打造为全球生命健康高地。

无

审批时间平均一年,港澳药械通呼唤更快与更高效

作为首家港澳药械通的试点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从2021年4月至今,已引入使用了21款药品和11台器械,吸引了来自远有哈尔滨、新疆、西藏,近有香港等全国各地病患前去求医问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务部高级经理林莉表示,上述33款产品,每款产品的审批流程平均都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审批流程能否简化,速度能否再快一点,是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林莉表示,在港澳药械通在提升服务可及性和落地可行性上,速度与效率是最关键的问题。

广东省药监局行政许可处副处长梁云表示,港澳药械通的审批流程在借鉴博鳌乐城进口特许药械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药等人”的制度设计。“我们的批件有效期是一年,医院可以根据往年情况,预估下一年可能接待的患者数量及其用药量,提前向药监局提出申请。”她表示,整个审批流程的时间成本,主要发生在前端,即企业准备和提交资料至医院的阶段。

香港科研制药联会(HKAPI)高级执行董事陈素娟认为,提升港澳药械通的审批速度“事在人为”,同时提出,希望将使用药品范畴拓展到慢性病领域,以更好地帮助和服务在内地工作或退休生活在内地的香港人。

国药控股广州有限公司是港澳药械通流通环的核心企业。总经理王矗表示,港澳药械通实行近三年来,作为流通企业的直观感受是在持续提效,合作的产品做到了“药等人”。同时他表示,在药物流通过程中,全流程的监控安全很重要。对此,神州医疗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医学信息官弓孟春建议,未来,相关数据平台和流通平台要实现更好的溯源、更好的标准化,推动更好的监管。

无

南方+见习记者 梅子仪 记者 严慧芳

编辑 欧旭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