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爆裂,女子被烫到尖叫!近期多人在用→

广州番禺发布
+订阅

近期气温骤降

大家纷纷摸出了取暖装备:

热水袋、暖宝宝、“小太阳”

……

但值得注意的是

最近,不少人起床后

发现腿上莫名出现了红斑或水泡

不碰都疼得厉害

还隐隐地发胀

就诊后

医生都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最近是否在使用热水袋?”

热水袋爆裂

女子双腿被烫伤

近日,浙江宁波,32岁的刘女士(化名)晚上睡觉前把冲满开水的热水袋放入被窝中。就在她钻进被窝把热水袋放到腿上时,热水袋毫无征兆地爆裂了!滚烫的开水全部喷洒到腿上,疼得她大声尖叫。

刘女士随即在家人陪同下赶到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医生发现,刘女士的两条大腿内侧可见成片红肿,起了数个大大小小的水泡,部分表皮还有剥脱,周围皮肤有渗液,为双大腿浅二度到深二度烧伤。

医生立即给予创面清创消毒,烧伤膏外敷创面保护,预防感染等治疗。由于烧伤面积较大,刘女士住院治疗。经过精心治疗,刘女士创面修复良好,已回家康复。

当心热水袋老化

更要防低温烫伤

普通热水袋因为经济实惠、使用方便,是不少居民冬日居家取暖的选择之一。普通热水袋虽然不会像充电热水袋一样,因使用不当发生漏电、短路、爆炸等风险,但也会因橡胶老化发生漏水、爆裂等情况。刘女士的那只热水袋就是因为使用年限较长,发生了老化,突然爆裂。

除了要使用质量合格的热水袋、及时发现并更换老化热水袋以外,更应该注意防止低温烫伤。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陈俊帆主任医师介绍,当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物体,很有可能造成“低温烫伤”,随着温度的升高,损伤也相应加重。

警惕:

这四类人更易被烫伤

医生提醒,以下四类人最易因末梢感觉迟钝、意识模糊等原因引发低温烫伤:

  • 幼儿

  • 老年人

  • 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偏瘫、截瘫、意识不清等患者

  • 醉酒的人低温烫伤创面疼痛感,没有高温烫伤敏感。但也正因为温度不高,伤口很难察觉,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面积也不大,看上去不太严重。但创面较深,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严重者会发生溃烂,长时间无法愈合。

    据了解,例如热水袋、插电式电暖器、“暖宝宝”、取暖灯等取暖设备,以及过热的电子设备、“充电宝”等,通过直接接触或是照射方式都可能导致“低温烫伤”。

    烫伤后该如何处理?

    一旦发生烫伤

    应立即做好紧急处置措施:

    保持镇静,将烫伤部位用清洁的流动冷水轻轻冲洗;

    在充分冲洗后,可以在冷水中小心除去衣物,如果衣物粘住皮肉,不能强行剥去,可用剪刀剪开;

    如果烫伤的部位依旧十分疼痛,可将烫伤的部位持续浸泡在冷水中30分钟及以上,以缓解疼痛;

    在上述简单处理后,务必及时送医,以免留下永久伤害。

    医生提醒,“烫伤烧伤有可能造成疤痕增生,影响美观。严重烧伤如果恢复不理想,后续有感染,创面发生腐烂、坏死,就可能要做植皮手术。”

    科学御寒

    远离这些“温暖危险”

    冷空气袭来,许多人为御寒用上各种保暖“招数”,贴暖宝宝、焐热水袋、戴围巾……但你知道吗?在用这些东西取暖时,可能暗藏着危险。

    御寒有讲究

    这份实用宝典

    转发提醒身边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