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佳人Very good(非常棒),个中滋味Understood(都了解),引得一班Students(学生仔),街头巷尾Underlook(偷偷看)。”
12月17日下午,柬埔寨著名侨领方侨生借回乡参与汕头海外联谊会九届一次理事大会暨港澳台侨助力汕头“百千万工程”集中展示活动的机会,来到母亲蔡炯英20岁曾就读的学校,念着母亲上学时流行的中英双语“打油诗”,引得众人笑声连连。
在方侨生的记忆里,母亲常常讲起在广东汕头华侨中学的前身——海滨师范学校就读的趣事,这首诙谐调皮的“打油诗”就是母亲常念叨的“青春回忆”。如今,方侨生替母寻回忆,并在华侨中学里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 特殊寻根之旅:获赠母亲90年前的母校学籍资料
“看起来母亲的成绩还不错呀。”方侨生好奇地翻开90年前母亲的成绩单,逐页逐项地细细翻阅,“没想到90多年前她学的科目那么多,将近20门课呢!”方侨生一边翻阅一边感慨,对这份珍贵的资料爱不释手。
而下一刻,华侨中学的校长刘毅婉送上了一份惊喜。“昨晚我们连夜赶制了这本‘海滨师范 炯英时光’,老人家的班级名册、成绩单和当时的老师、校长信息,所有资料都在这本册子里。”方侨生从刘毅婉手中接过这份宝贵的礼物,感激得连连致谢。
事实上,这份礼物从搜寻到制作不到24小时。这两天,方侨生回到汕头参加海联会活动,提到母亲曾在汕头读书。在多方努力下,华侨中学根据信息痕迹,在校史资料中找到方侨生母亲学籍信息,并连夜将所有资料印制成册,作为惊喜赠予方侨生。
近几年,华侨中学尽力挖掘历史档案,将许多侨生的学生档案都妥善地保存下来。负责此次档案搜集整理的华侨中学历史老师陈宏之表示,“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许多华侨曾在此上过学,这也说明了侨中深厚的华侨办学底蕴,更好地凸显我们学校‘因侨而兴、为侨服务’的特色。”
如今,华侨中学的风景已与母亲口中的海滨师范学院全然不同,但对海外华人方侨生来说,回到这里不仅是对母亲的怀念,亦是他的寻根之旅。“我会将我在这里所看到所发生的故事,同我的儿孙们继续讲下去,这是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延续。”
“必定是老母亲心系母校,想念故乡,才会让方先生在90年之后仍踏上这片土地为老母亲寻找母校。”刘毅婉为方侨生的这场“特殊的寻根之旅”感动不已。
● 教育救国兴国:为母亲的母校捐赠百万
翻开华侨中学赠予的珍贵礼物,内页印着“教育救国”“乐育英才”的题字。刘毅婉告诉方侨生,“您的老母亲当年从揭阳赴汕头读师范学校,应也是秉承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将文化和知识传承下去。”
“为报答华侨中学对我母亲的培育之情,也为圆我母亲的心愿,我准备向学校捐资100万元。”方侨生说,母亲经常告诉他,教育救国、文化强国,为母亲就读过的学校出一份力,他责无旁贷。
发展教育事业,方侨生一直身体力行。在柬埔寨,他致力于发展华人文化,同时兴办职业培训学校等助力国民技能发展、助推国民经济的举措。据了解,目前由柬华理事总会协调的全柬社团公办华校有57家,老师约1300人,学生将近5万人。在方侨生看来,读书学习会让人变得聪明,只要人民有知识、有文化,投身建设,国家就会兴旺发达。
方侨生出生在柬埔寨金边市,从难民到银行家,他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虽然身处海外,他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潮汕。“潮汕对我而言是种抹不去的思念。”方侨生表示,父母为他取了“侨生”一名,就是希望他一辈子“不忘本,牢记自己是华人”。
2024年在汕头召开的“两大潮人盛会”(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将引来世界各地众多侨领、潮商齐聚汕头。正如母亲对海外游子们的召唤,汕头也在殷切地期盼海外侨胞回家团聚,找寻独特的青春记忆。
【采写】南方+见习记者 陈斐仪 记者 杨立轩
【摄影】南方+见习记者 陈斐仪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