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厂坝、牛市口、羊市街、狮子山、骡马市、牛王庙、猫猫巷……在成都,你随时可以看见各种带动物名称的地名,但兔兔是个例外,因为兔兔都被成都人民啃光了。
近日,一则“成都兔头上涨至16元/个”的消息引发热议,有媒体报道,成都本地多家知名餐馆的兔头价格均有上涨,由原来的每个13-14元涨至15-16元。
很多人不知道,从古到今,四川人民对兔子情有独钟,川人养兔,始于隋朝。不过,尽管四川养兔历史很早,吃兔风气却是近年才慢慢开始流行的。
清末民初,四川地区饲养的兔子数量已达百万只,由于兔子肉有草腥味,川人大规模养兔但并不热衷吃肉,而是为了卖皮毛,直到1982年国际皮毛市场波动,四川人才从研究兔子出口转变成兔子“进口”。
如今,兔子在四川早已深入人心,含有“兔”字餐厅的数量成都名列前茅。各式的兔子菜式被研究得透彻,四川人吃兔子有一百种打开方式,从肝到头,没有一个部位逃出饕餮之口。
一句“兔兔这么可爱,怎么能吃兔兔”“兔兔太可爱了,老板来半只”火遍全中国,让全中国人都知道,川人爱吃兔久矣。
近年来,跳上餐桌的兔子产业拥有了自己的新版图。数据显示,2025年,四川省将布局发展60个兔产业基地,兔出栏量年均增长1.0%以上。
四川省已建有121个存栏10000只以上现代化兔场,创建了3家部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川兔子远远不够吃,全省每年消费的近一半兔子都是从外省调入的——这也使得兔子有了涨价的趋势。
业内人士估计,只有等夏天过去,兔子的价格才可能回落。
今天,“知道”就带你围观中国吃兔冠军——四川省背后的吃兔烦恼。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