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今年梅州交通建设成绩单来了!明年还有这些计划…

南方日报 南方+

农村公路通村入户,连通城乡,农产品货畅其流,致富百姓;笔直宽阔的县域、镇域道路四通八达,投资者和游客纷至沓来,经济发展乘势而上;连通省市的高速公路快速便捷、内畅外联;纵横交错的现代化交通网络,搭建起联通湾区的“四梁八柱”,城市发展空间全面延伸……这是每一个梅州人对理想城市交通的美好畅想。

交通之于城市,犹如人体之经络,经络通则百病消,动静皆宜、朝气蓬勃。于梅州而言,交通建设更承载着数百万市民的民生期待和产业梦想。

回顾2023年,梅州市以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统领,大力推进国省道低等级路段、拥堵瓶颈路段升级改造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全面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市,交通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梅州逐步完善交通基础建设,推进全域旅游。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梅州逐步完善交通基础建设,推进全域旅游。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展望2024年,记者从梅州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当前,梅州市、县正认真谋划2024年投资计划,目前已编制形成39项国省道新建续建、3项综合交通枢纽及一批农村公路改造项目,计划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

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梅龙高铁三标段无砟轨道首件工程通过验收,无砟轨道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梅龙高铁兴宁南站和五华站施工正酣,两座站房均已转入装饰装修施工阶段……自2019年梅龙高铁动工以来,从挖土方、平路基,到通隧道、架桥梁、铺轨道,每一个小进展都牵动着梅州人民的心。

梅龙高铁兴宁南站站房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受访者供图

梅龙高铁兴宁南站站房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受访者供图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的梅龙高铁五华站,只见车站站房施工现场大型机械塔吊林立,各项施工工序正在有序开展。“目前五华站站房及站台雨棚混凝土结构施工已完成,钢结构施工、装饰装修施工、水电安装工作正在推进。”承建单位中铁四局集团梅龙铁路站房项目部经理助理程红涛介绍,“位于兴宁市坭陂镇新岭村的兴宁南站同样已经完成站房及站台雨棚混凝土结构施工,接下来项目部将全力加快推进建设进度,确保两座站房明年顺利开通。”

记者还了解到,不久前,总投资3.3亿元、主变容量36万千伏安的梅州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威光变电站顺利投产,成为梅龙高铁满堂牵引站的永久电源供应点,将充分保障高铁牵引站用电接入需求。

梅龙高铁是广东省首条全额投资建设的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高铁项目,也是推动梅州苏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联系的重大项目,正线全长约94公里,线路自梅汕高铁梅州西站引出,沿途经过梅州市梅县区、兴宁市、五华县和河源市龙川县,终至赣深高铁龙川西站。

眼下,距离梅龙高铁计划开通时间只剩半年,建设进度条也在不断刷新。梅龙高铁建成后,将与梅汕和赣深两大高铁衔接,从梅州往返广州、深圳仅需1.5小时,将形成粤东地区对外沟通华中、华北地区的快速客运铁路通道,进一步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推动“融湾入海”,交通互联是基础和先导。当前,梅州正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围绕互联互通加快高(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建设,推动重大基础设施“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打通山区交通“动脉”,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同样是铁路方面,2023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龙岩至龙川铁路武平至梅州段项目可研报告,为力争年底开工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悉,武平至梅州段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预计建设工期为四年。

和铁路的大方向联通作用相比,高速公路对城市交通的内畅外联有着更直接的作用。于去年动工的汕梅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备受关注,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汕梅高速改扩建TJ5标首片预制箱梁成功浇筑。受访者供图

汕梅高速改扩建TJ5标首片预制箱梁成功浇筑。受访者供图

记者从项目承建单位中铁十一局了解到,11月26日,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TJ5标首片预制箱梁成功浇筑,标志着“现代化智慧型预制梁场”投产,拉开桥梁上构施工序幕。

箱梁预制是全标段内关键线路也是重点控制性工程。为保证首片预制箱梁顺利浇筑,项目部对施工工艺、原材质量、机械设备、现场文明施工等进行严格把关,紧盯每一道施工工序,确保箱梁浇筑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符合规范要求,并及时采集相关数据,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

据了解,汕梅改扩建项目是广东省首条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全长约88公里,总投资142.5亿元,设计时速为100公里/小时。项目建成后,双向四车道将“变身”为双向八车道,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将大大提升。“首片预制箱梁成功浇筑极大鼓舞团队士气,下一步,项目部将铆足干劲,向年终目标加油冲刺。”汕梅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省干线提档升级

绿水青山之间,宽敞平坦的柏油双向四车道如玉带般向前舒展,串联起沿途的客韵民居、农田果园,道路两旁独具梅县特色的金柚造型路灯、栽种齐整的樱花树苗点缀其中。行驶在刚刚竣工通车的梅县区东部快线第四标段——雁洋至松口段,颇有“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之感。

作为梅州通往福建武平、永定的重要出省通道,以及梅县区东北部连接松源镇、松口镇、桃尧镇、雁洋镇以及蕉岭县的重要道路,梅县区东部快线承载着沿线4镇20万人民群众对于美好出行的向往。

梅县区东部快线第四标段(雁洋—松口段)建成通车。沈威 摄

梅县区东部快线第四标段(雁洋—松口段)建成通车。沈威 摄

“东部快线全长67.663公里,总投资约33.28亿元,共分七个标段实施建设。”梅县区公路事务中心计划工程部部长卢荣坤介绍,目前该项目已开工建设五个标段,其中第五、第四标段已先后建成通车,第一、二、六标段建设正加速推进。

据介绍,东部快线第四标段雁洋至松口段起于雁洋镇剑英大桥东北侧,终点位于松口镇单竹窝电站,路线全长13.557公里,总投资约6.5亿元,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

结合打造“一河一路一树一花一景”生态景观廊道,东部快线第四标段延续第五标段“樱花大道”和“金柚路灯”的建设,全面丰富提升道路景观,展现梅州客家特色。该路段的竣工通车,将串联起丙雁松乡村振兴示范带,进一步推动松口镇、雁洋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路通了之后,从松口到城区单程节省了15分钟左右,物流火车能直接到村门口,对我们柚农来说,这就是一条致富路。”松口镇柚农廖叔说。

在城市的另一头,省道S242线梅县区梅西至程江公路建设工程(下称“西部旅游快线”)同样正抢抓黄金施工期,加快推进建设。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梅县区南口镇林径村的径背隧道,施工现场正在进行爆破,该隧道全长263米,预计年底实现贯通。

梅县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部旅游快线项目目前已经完成总投资35%左右,接下来,该区将继续加大人员投入、机械投入,确保在既定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

全长约32公里的西部旅游快线建成后,将串联梅西镇、大坪镇、南口镇、程江镇、梅西水库管理区等5个镇(管理区)14个村,大大缩短梅县区西部片区与城区的路程。

记者从梅州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梅州一方面加强与国家和省及周边地市的交通规划衔接,加强区域协调联动,另一方面加快推动高速公路、国省道、综合枢纽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尤其是加强省际边界地区公路路网衔接,持续打通出省出市大通道及内部互通环线,为建设“一区两城”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据统计,2023年交通公路省市重点项目共16项,总投资32.7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6.7亿元,占年度计划112.2%,同比增长75.1%。

畅通城乡服务民生

“左边可通往泗水圩镇、大新村和木联村,右边则是梅畲村、成文村。”日前,在平远县Y123乡道泗水至梅畲段施工现场,多名工人、技术人员正操作摊铺机等各式机械车辆,现场有序作业,平远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刘文涛向记者介绍,因原有道路年久失修,路面坑洼,较长路段破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这里原来的路面只有4米,现在要拓宽到6—6.5米,主体工程预计春节前完工。”

今年以来,平远县把整治整改农村公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重点工作内容,计划投入3.41亿元实施通建制村公路单改双和路网联结工程108公里,结合“百千万工程”实施契机,持续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2.3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69.2%;单改双和路网联结工程已完工64.1公里,在建43.9公里。

平远县结合“百千万工程”实施契机,持续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袁志鹏 摄

平远县结合“百千万工程”实施契机,持续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袁志鹏 摄

此外针对农村公路存在临崖、临河、坡陡、弯多,缺乏必要安全设施,安全风险较高的情况,平远县交通运输局持续深入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全面提升公路安全水平,“今年平远实施了X020线马山至富石水库段以及Y108凤仪至古丁5.653公里安全防护提升工程,完成护栏加装、标志标线标牌完善。”刘文涛说。

如果说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是城市的“大动脉”,穿村进镇的农村公路则是“毛细血管”,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近年来,梅州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改造县道、优化乡道、提升村道上下功夫,实施国省道联结改造、县道升级改造、通建制村公路提档改造工程等,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四级公路双车道和三级公路比重,支撑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带动沿线建成一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梅县区顺利通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县验收,兴宁市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大埔县“电商物流+客货同载”入选全国第四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梅州积极打造“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如通往梅县区雁洋镇南福村金柚公园的道路升级改造后,提高了金柚运输效率;得益于“四好农村路”畅通无阻,蕉岭县龙安村的广东(蕉岭)乡建馆迎来一批批游客,带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

2023年,梅州发起新一轮农村公路攻坚建设,不断扩大农村公路的覆盖面和通达深度,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路网等级,满足农村群众顺畅出行。

在梅州市蕉岭县Y102线广福至铁坑路面改造工程现场,300多米长的单边混凝土路面已经铺设完成,施工人员正加紧作业,向前铺设延伸路面。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340多万元,改造路段总长4.65公里,完工后将大大提高区域内公路的通行能力、通达深度和综合运输效率。

在已完工的蕉岭县乡道Y108线和平村至长隆路段,崭新的柏油路面宽敞整洁,蕉岭县文福镇长隆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丘柏松介绍,路段修缮后,为游客和群众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更方便了周边村村民的生产生活。

2023年,蕉岭县深入推进农村公路“单改双”工程,至目前,全县74个“单改双”项目已完工31个,完工里程55.344公里,在建项目9个,2024年准备实施34个。

相关

“智慧公路”助推管养提质增效

近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公布2023年广东省智慧公路试点项目名单,其中,蕉岭县公路事务中心智慧公路建设项目、汕昆高速公路揭阳新亨至梅州畲江段及梅汕高速公路梅州程江至畲江段改扩建工程(下称“汕梅改扩建项目”)智慧隧道试点项目入选。

近年来,梅州积极打造创新引领的智慧交通体系,不断探索智慧公路区域性示范应用,大力推进公路智能监测系统建设和应用,对重点桥梁、隧道、边坡、危险路段等进行智能监测管理。

以蕉岭县公路事务中心智慧公路建设项目为例,通过建设“1个平台+N个应用”普通国省道综合管理平台,汇聚普通国省道各类感知数据和业务数据,建立统一规范、安全可控的数据资源中心,打造集运行监测、设施监测、智慧养护、应急管理、智慧服务等于一体的智慧公路综合营运管理平台,实现公路管理的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蕉岭县普通国省道的安全水平、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效能。

汕梅改扩建项目试点项目基于试点路段具有典型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隧道群特征,将设置隧道及隧道影响区感知设备,通过大数据实时分析,快速识别隧道交通流异常情况,建立拥堵程度判定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及时生成全方位、一体化的管控策略,实现隧道多种设备联动控制及一路多方协同应急指挥调度,提升隧道运行安全,全面提高隧道运营的应急处置能力。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 何苑妮

通讯员 杨钢军 江春文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