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有序 文明有位③|南城:第一国际片区的迭代升级

南方+ 记者

“作为辖区新建的学校,我们在有效保障校园师生安全及管理秩序的前提下,率先试行新举措,面向社会共享学校地面停车场车位,有效缓解了周边居民停车难题。”南城第一初级中学校长谢浩军说,学校正门的地面停车场在寒暑假及节假日期间向社会开放,可容纳近百辆小汽车。

作为“首善之区”,南城街道商贸发达,人流量密集,社会停车资源紧缺、“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交通部门“软硬兼施”,充分挖潜停车资源,利用现有桥下空间、社区空地等建设公共停车场,推行“错时共享”停车新模式,第一国际片区等商业业态开始了新一轮迭代升级,城市中心区的商业活力和文化吸引力不断提升。

清补结合,中心区商业迎来新一轮迭代升级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国贸、汇一城、海德等商圈车流如织。

上下班高峰期、节假日期间,热门商圈都会面临着停车难的问题,汇一城等热门商圈也不例外。

“南城第一国际片区是市中心城区‘两轴三节点’鸿福路站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东莞大道品质提升工程、市中心区核心地段立体慢行系统1、2号桥的建设范围紧密相连,构成了市中心高品质的慢行交通网络。”南城交通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2022年9月,南城第一国际片区及周边道路综合整治工程开始实施,2023年2月底竣工。项目包括石竹路、元美东路、朝阳路、曙光路、阳光路、元美中路、稻花路等7条道路及部分建筑前区的综合整治,全长约3926米。

项目通过对街道慢行空间重构、停车秩序升级、交通组织优化以及交通管理升级等综合手段,重构街道交通空间,结合道路等级、业态等特点,分区开展景观设计及相关场所营造,致力于将第一国际片区打造成东莞舒适、活力、安全、秩序的全龄友好示范街区。

针对停车问题,片区主要采取了“清补结合”措施。

“清”,即清退了建筑前区约750个侵占了慢行空间的违规车位,从而优化片区内道路空间关系、交通组织及停车秩序,完善城市慢行网络及设施,打造“步行有道、骑行顺畅、设施有序”的高品质街道空间。

“补”,即新增了117个路内车位。同时,街道正在谋划将中心区肉菜市场西侧的地面停车场规划建设为机械式立体停车库,进一步补充片区的停车资源,缓解周边的停车矛盾。

经过整治改造后,第一国际片区商业业态开始了新一轮迭代升级,城市中心区的商业活力和文化吸引力也呈现不断提升的良好势头。

软硬兼施,探索推出共享停车新方案

“南城街道停车问题比较突出的片区,包括第一国际及周边片区、莱蒙商业片区、总部基地片区、西平片区等。”南城交通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南城的“停车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一是在居住区,夜间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缺乏充足停车位供居民停车,导致车辆在道路两侧违停;

二是在一些办公商业区,司机不去路内停车位或路外停车场停车,而违停在道路边,付费停车意识薄弱;

三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存在被机动车占据违停的现象,行人、非机动车被迫从机动车道通行,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对此,南城进行了多处尝试:

充分挖潜停车资源,利用现有桥下空间、社区空地等建设公共停车场,同时推动立体停车库建设,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

推动建立停车共享机制,推行“错时共享”停车新模式,盘活停车位资源,提高泊位利用率,逐渐缓解周边地块的停车矛盾;

加大对严管路、重点路段、慢行空间车辆违停的管控力度,通过布设违停监控球、加强人工巡查、增设路侧矮护栏、加强停车引导等,进一步规范停车秩序,营造良好市容。

以水濂社区为例,社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水濂山山脚下,有东莞“城市后花园”之称,是一个具有地理优势的社区。然而,社区在此前也面临着一些社会环境的挑战,如车辆停放混乱、消防通道被占用、治安问题等,基层管理压力很大。

为此,社区全面梳理分析停车资源、停车供需关系及停车特征,从划分区域、设施建设、泊位设置、运营管理、服务收费等方面编制停车规范管理方案,并开展社区协商听取意见,将社区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区域实行封闭式管理,提高社区资源利用率。

在实施停车规范管理后,水濂社区的车辆停放更加有序,社区变得更加安全、整洁,基层管理力度进一步得到保证。同时,社区也更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在停车位的划设和管理上,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对于停车设施的建设,南城街道实行“软硬兼施”策略。

“软件”方面,街道编制了《东莞市南城街道机动车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等多个规划,梳理现有停车设施,规划近远期停车设施,完善停车服务收费形成机制,推动建立智慧停车服务系统和停车错时共享机制,充分利用桥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

“硬件”方面,莞太路、宏图路、滨河路、鸿福路等主要交通干道进行了道路交通综合整治与空间品质提升,整合规范化道路及两侧停车资源,同时积极推进立体停车库建设。

如今,位于南城西平宏伟五路的市民花园立体停车库(路外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已投入使用,可提供234个停车泊位,有效缓解了周边市民停车难问题。

“我们正在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停车收费和共享停车方案,差异收费、错时共享、精准供给,机关工作人员带头示范绿色出行。”该负责人说,目前,街道正对接东莞巴士制定轨道接驳线路、定制公交的具体方案,牵引带动全社会形成用者自付、公交优先的观念。

【采写】南方+记者 欧雅琴

【视频/摄影】李家威  邓浩

【设计】郑家琪

编辑 黎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