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不干净的东西
腹胀、腹泻、呕吐
这种类似的经历很多人都试过
但如果连续每天呕吐10余次
确实能让人心慌慌了
近日,在顺德工作的何先生在某一天深夜,和朋友吃了一顿满满的宵夜后,就先后开始出现腹胀、呕吐等不适症状,因为此前也试过类似情况,也只当是“肠胃炎”发作。后来,何先生严重到每天呕吐近10次,呕吐物还多为咖啡色。他顿感不妙,来到了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大良医院)就医。
消化内科医生经过详细的问诊及体格检查,考虑可能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于是让何先生办理入院,并给予了止血,制酸护胃,补液等对症治疗。
没想到的是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此迅速,在住院的第二天凌晨,再次大量呕吐,并出现出冷汗、心跳增快、血压降低等情况。接到信息后,重症医学科张贤初医生马上到场会诊,结合患者情况考虑为休克,经与家属充分沟通后,立刻转至重症医学科进一步监护治疗。
入科以后,重症医学科团队马上给患者大量补液、制酸护胃、止血止吐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处理。梁永崧主任再次确认病史和体查后,认为“幽门梗阻、急性胃扩张、低血容量性休克”为患者目前面临主要问题,在原有的治疗方案上增加了胃肠减压治疗。
胃充盈明显的超声影像
胃结石的超声影像
然而,何先生病情反复变化,始终无法行CT检查确诊。重症医学科急请超声团队加入,在最短的时间内施行床边超声检查,影像显示:患者的胃部扩张明显、已经到了脐下位置,幽门处见一个2cm左右的强回声影,考虑胃结石可能。
原来,何先生能“一吐再吐”的原因不是因为他吃得多,而是胃里“长石头”,终于找到“真凶”了。明确原因后,重症医学科团队计划先通过胃肠减压方式把潴留的胃内容物吸引出来,然后再通过胃镜把“胃结石”清除出来。
在执行的过程中,经过24小时的胃肠减压后,医护人员在何先生的体内顺利引出了近7000ml的黑色胃内容物,不料患者的病情却再次出现突发状况变化。那天凌晨,何先生出现血压下降、高热等情况,检查提示感染指标明显升高。
患者病情变化急、危险性大,有可能并发“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梁永崧主任等人第一时间把患者情况报告医务科并申请了MDT(多学科诊疗)。医院随即启动专项预案,在高明副院长的牵头带领下,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普外科、心内科等各科专家全部集合到位,对患者的整体情况、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等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应急方案。
经过集体研究和讨论,重症医学科在沿用原来的治疗方案中,进一步加大抗休克的支持、同时调整抗感染方案,全体人员继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经过第二次24小时的胃肠减压后,医护人员从患者体内又吸引出近1000ml的液体,此时何先生休克状态终于得到有效纠正,复查床边超声提示“胃腔无明显充盈”。
·
胃镜下所见的胃结石,慎点
借着患者病情较为稳定之时,医院随即安排床边胃镜检查及治疗。在消化内科尹炳坚主任医师的熟练操作下,堵在幽门的那颗“万恶”石头终于被击成“碎片”,胃与小肠的通路又能“畅通无阻”了。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何先生的病情得到极大改善,所有异常的指标很快回到正常范围,很快转回普通病房。经过医生的再三检查后,已经确认达到出院标准,于是在家人的陪同下,安心回家了。
“胆结石、肾结石”经常听说,但胃也能长“结石”吗?没错,胃确实也能长结石。胃结石是因进食某种物质后在胃内形成的石性团块状物。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小的如乒乓球,大者似婴孩头。
按其组成成分不同可分为植物性、毛发性和混合性3种,临床上最多见的是植物性的胃结石。容易引起胃结石的食物包括:柿子、黑枣、山楂、椰子、海带及果核。
胃石形成后,大多数人有上腹不适、胀满、恶心或疼痛感;有些患者出现类似慢性胃炎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部胀,钝痛,反酸,烧心;部分患者可合并胃溃疡;1/3胃柿石病人,可在上腹部触及活动的质硬包块。
针对胃结石最常见病因,建议大家少吃柿子、黑枣、山楂、椰子、海带及果核等食物,或者尽量咬得细一点再吞,特别注意的是不宜在空腹时进食上述食物。
end
广西一男子微创术后取出结石,数量竟是按“盘”算?
女子腿部皮肤布满红疹子,医生检查:原来是……
尿频尿急尿无力,原来是因为你肾中有“肾”?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仅作科普之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供稿:重症医学科 冯晓涛
初审
:
梁永
崧
编审:王丽丽、石增谋
审核:许穗
医院微信美编团队编辑发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