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彤:当肿瘤治疗“国家队”来到特区|改革开放“正当年”

南方+ 记者

2017年,年近40的郭晓彤作为最早一批开拓者,南下建设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这是深圳第一家肿瘤医院,与“国家队”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人口快速增长,随之也带来了庞大的医疗需求。2017年以前,深圳每年新增肿瘤患者2万多例,不少患者选择去往外地看病,消耗非常大。

直到,郭晓彤与这支“国家队”逐渐打出知名度。

郭晓彤(中)在给患者做手术。受访者供图

郭晓彤(中)在给患者做手术。受访者供图

“仅有一张胸片问诊”的时代过去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卫生水平、医疗资源不断提高。作为一名医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下称“深圳肿瘤医院”)胸外科病区主任郭晓彤有切身体会。

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仅有一张胸片问诊”的时代过去了。

郭晓彤说,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年代,如果患了肺结核或肺癌,在县城医院,只能拍一张胸片。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资源引进中国。如今,CT薄层扫描和核磁共振检查已成为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

郭晓彤成长于杏林之家,他的姥爷、舅舅、姨父都是学医的。在家人的影响下,他于1997年报读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学习临床医学和外科学。硕士毕业后,他留在了哈医大附属第二医院,成为一名外科医生。

2015年,郭晓彤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博士后流动站学习工作,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赫捷教授,其胸外科团队在复旦大学医院排行榜中连续14年排名全国第一。

近年来,医保谈判“灵魂砍价”在舆论场引发热议。也是在12月中旬,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现场谈判竞价环节已全部结束,4天共对168种药品进行了谈判和竞价,这是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的历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中谈判品种最多的一次。

从抗癌药、慢性病药,到罕见病药,几年来,医保目录不断调整,一批批好药降价进入目录。“灵魂砍价”的欢呼背后,是无数患者及其家庭对生命的期盼。

“在以前,老百姓用不起药。而现在,很多药物特别是肿瘤药价格降低,让许多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郭晓彤回忆。

抗癌“国家队”的华南使命

今年是郭晓彤南下来深的第7年。

2017年,刚结束北京协和医院博士后流动站的学习,在赫捷院士的建议下,他作为最早一批开拓者,来到深圳建设第一家肿瘤专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这家医院与“国家队”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2017年以前,深圳每年新增肿瘤患者2万多例,不少患者选择前往北上广看病,医疗消耗和投入都非常大。“当时我们希望能将国家最好的治疗肿瘤的医疗资源下沉,服务深圳甚至是整个华南地区的患者。”郭晓彤说。

深圳肿瘤医院刚建成时,其知名度尚未打开。郭晓彤能感到明显落差——在北京时,他一天能接诊约100个病人,而在深圳,最初一天的接诊数只有个位数;来深第一年,郭晓彤只做了30台手术,而在北京时,一年的手术量超过800台。

“会迷茫,外科医生一般都非常忙,突然闲下来,感觉心慌。”不过,在郭晓彤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医院得到快速成长,于2022年成功创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同年10月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现在,郭晓彤每年能做超500台手术,居深圳胸外科前列。

数字背后,是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和他的赞誉。这支肿瘤治疗“国家队”在就诊者的“口口相传”下,口碑逐步树立了起来。

这期间,郭晓彤在参与深圳医疗事业建设的同时,也见证了当地医疗的快速发展。足够的经济基础,合适的政策和发展理念,为深圳医疗的“弯道超车”提供了充分条件。深圳对医疗事业的支持,也使得深圳肿瘤医院在硬件设施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高精尖水平。

改革开放45年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肿瘤医学的发展是其中的缩影。

作为与改革开放同龄的医生,郭晓彤投身医学事业20多年来,也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在诊疗、科研工作之外,郭晓彤还坚持在互联网平台上向大众普及医学常识和防癌知识。几年下来,他发表了近300篇文章,单篇阅读量超48万次。“好多患者是通过这些科普文章找到我的。”郭晓彤说,一次次双向奔赴,让他收获了患者的信任。

如今,在深圳,郭晓彤和团队有足够的信心将深圳肿瘤医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国际一流的肿瘤专科医院,继续为中国的肿瘤防治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与改革开放同行,作为一名医者,郭晓彤始终关注着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他说,近年来,立足中国研究,众多国产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厚积薄发,这也是改革开放后带来的显著成绩,“希望有更多资源投入到医药卫生领域,包括新药的研发、新设备的研制,会有更多针对性的药物出现”。

郭晓彤。受访者供图

郭晓彤。受访者供图

人物档案

郭晓彤,男,汉族,197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胸外科病区主任、医务部部长,曾荣获多项国际和全国手术技术比赛大奖,获评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2023年“深圳十大杰出青年”等。

相关报道:

南方深读|扎根深圳,他们与改革开放一样“正当年”

【文字】南方+记者 杨琼 徐勉 崔璨 孙颖

【策划】罗彦军 胡念飞

【统筹】曲广宁 何雪峰

编辑 何雪峰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