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鸟语花香,河涌水质清澈,花果琳琅满目,庭院古色古香……走进水南村,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如画般的自然风光,更强烈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世代相传的乡风民情。
近年来,石碣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聚焦文化强市建设、坚持“思想引领+文化供给”为主线,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以文化赋能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出一批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特色村”。其中,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历史丰富的英雄故里水南村,在石碣镇15个村(社区)中脱颖而出,成为特色精品村文化示范点。
水南村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是如何建设为特色精品村文化示范点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路以来的丰富历程。
英雄故里 文化底蕴深厚
为推进文化示范点建设,镇文化服务中心联合水南村在制度建立、设施建设、文化活动举办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
制定示范点建设方案和标准
水南村是民族英雄袁崇焕的故乡,被誉为“英雄故里”,袁崇焕精神的气蕴深深影响着水南人民的生活与建设。
此外,水南村有袁崇焕民间故事和交盘会这两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底蕴深厚。根据水南村的文化特色和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石碣镇水南村创建特色精品村文化示范点工作方案》,明确了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为特色精品村文化示范点的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持。
完善文化设施建设
围绕水南村建立和完善一批文旅体设施,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
开展特色文体活动
结合“英雄故里”、交盘会两项非遗项目,策划和组织具有水南文化特色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水南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水南村群众的文化素质。
加强宣传推广
借助“文化石碣”“精彩石碣”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各种渠道和媒体,加强对示范点建设的宣传推广,对其开展的文旅活动进行报道和直播,提高群众对示范点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推动文旅品牌建设、发展
塑造文旅新品牌
结合水南现有文旅资源,针对“崇焕故里、幸福家园”的乡村发展目标,集中力量打造“英雄故里”文旅新品牌。通过整合袁崇焕纪念园、东祠美丽乡村等资源,进一步形成乡村文旅游径。
其中,以袁崇焕英雄精神为核心的循迹英雄径全长3.6公里,串联了多个景点和景观节点;以水南脉洲碉楼为起点的美丽乡村游线路则展现了乡村的独特人文风光。这些线路为市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游览选择,让他们在游览中感受水南独特的人文风光,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文旅品牌的建设和发展。
完善共享文旅体设施
水南村通过不断完善文旅体设施建设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社交和交流场所。近年来,水南村结合袁崇焕文化,以实现“英雄故里,乐享家园”为目标,在保护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完善一批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紧抓这个机遇大力推动特色精品村文化示范点建设。
建设了一批休闲景观
水南村因地制宜打造的街头小景、环境优美的大片鱼塘、串联四个村小组的环村绿道,鱼塘、凉亭错落有致,一幅幅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好画卷次第展开。
建设一个生态公园
今年水南村投入数百万元在与唐洪村交界的旧区建设休闲生态公园,与特色精品村的景观融合成片,公园里白鹭翻飞、绿草如茵,为村民提供了一个新的休闲好去处,提升水南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促进文旅加快融合发展
开展一批特色文旅活动
提供更多元化、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和服务。举办“石碣镇英雄故里非遗文旅体验周”,弘扬英雄文化,绽放非遗之美。具体包括:
举办一场非遗项目交盘会
今年6月,水南村重启千年交盘会。活动当天筵开128桌交盘宴席,宴请父老乡亲一起品尝美食,体验交盘会的热闹,感受传统民俗魅力;
举办一次乡村舞游活动
“幸福水南 美丽乡村”乡村舞游活动与交盘会同日开展,水南村的乡亲们和宾客朋友自发舞动起来,沿着乡村优美的街道、怡人的凉亭翩翩起舞,向人们表达着新时代生活的美好、幸福;
开展一次研学深度体验
结合“爱在莞邑”2023年石碣镇城市雏鹰计划暑期青少年艺训营活动,开展行走石碣美丽乡村,了解崇焕故里,书写城市印记,提升子女对父母就业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组织一次袁崇焕题材的粤剧展演
由我镇主创的大型新编历史粤剧《擎天一柱》首演,该剧讲述了袁崇焕保卫大明的英雄事迹,体现了他爱国情怀和民族主义精神,把多个袁崇焕故事搬上舞台,并邀请水南村的村民现场观看。
制作一张水南村文旅地图
文旅地图上标注出水南村文化场所和历史文化遗址,同时划分出历史文化区、休闲娱乐区、网红打卡点、水南村文化四个区域。让市民群众可以通过文旅地图了解水南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信息,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当地的文化。
规划一条水南村美食路径
美食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与地域、历史等元素紧密相连。反映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美食路径可以有效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推介网红店铺
近年来,网红店成为连接消费者与特色文化的桥梁,为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传播文化,水南村推介鹤东壹号、橘里咖啡、塘边咖啡水南村网红店铺,这些项目不仅带动了村民的创业热情,也为本村带来了经济效益。
推介水南传统美食
重点推介盆菜、鱼丸、叶家粽、艾角等一批水南传统美食名片。通过传统特色美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带来文化的融合。
传承和发扬独特文化魅力
非遗赋能乡村振兴
在水南村特色精品村文化示范点的建设过程中,非遗项目袁崇焕民间故事和交盘会对其影响深远。这两项非遗项目不仅丰富了水南村的人文环境,还为其文体活动和文旅融合提供了重要资源。
近年来,东莞市大力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探索“非遗+”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将非遗与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有机结合。在此背景下,水南村也积极推进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相关工作,成效显著。在首届东莞市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典范评选活动中,水南村凭借其独特的《非遗传承点亮乡魂 英雄故里再焕新姿》案例,从45个优秀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十佳典范奖”。这一奖项充分展示了水南村在特色精品村文化示范点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其在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方面的独特魅力。
促进文化交流,提升文化素养
通过推广和使用文旅地图,为市民群众提供了与当地人交流、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这张地图直观地展示了当地的文化场所和历史文化遗址,市民群众可以深入了解和感受这些场所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通过阅读和使用文旅地图,市民群众可以了解到各种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这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仅有助于增强市民群众对当地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为推动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促进文旅融合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旅新品牌的建立、文化设施的完善、特色文旅活动的举办以及美食路径的推介等,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成功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这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可以为文化产业的从业者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意灵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升级。通过不断完善文化设施,举办特色文旅活动,推介美食路径等举措,可以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优化。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和经济贡献。
引领示范作用显著
通过以水南村作为典型案例和实践,向社会传递积极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石碣镇内起到了引领、激励的良好示范作用。
乡风浸润,丰富乡村振兴品质内涵。水南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通过引领居民积极参与村文化、民生等服务,树立良好家风,弘扬公序良俗,建设和谐家园,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浓厚氛围。
重拾乡村繁华,提升凝聚力。交盘会的开展,带动了水南村民振兴乡村文化的热情,重拾乡村文化的热闹繁华。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
产生良好社会影响。文化示范点作为典型,通过展示成功的文化创作、传承和创新经验,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公众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来源:文化石碣
责编:曹木静
编辑:梁秀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