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 莞活力④逆水流龟村堡:神奇排水布局广为传颂

南方+ 记者

栏目语:

东莞是一座依水而兴,与水共生的岭南山水名城,水生态条件优厚,水文化资源丰富。南方+东莞频道推出栏目《水文化• 莞活力》,关注莞邑大地厚重的水文化底蕴,水润万物生生不息,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注入新活力。

(水务)水文化• 莞活力④逆水流龟村堡:善用水原理规划布局,排水“神奇”广为传颂

从空中俯瞰,在四面环水的地理环境中,外形似龟的村堡在徐徐爬动;身处于其中,村堡布局如同龟背的脉络,遵循了自然发展规律,这是东莞虎门镇远近驰名的逆水流龟村堡。

(水务)水文化• 莞活力④逆水流龟村堡:善用水原理规划布局,排水“神奇”广为传颂

记者多次到过逆水流龟村堡,每次都有新的感受与体悟。村堡顺应自然发展规律而生,形成一种集体融合的价值观念,依水而居的特点,展示了东莞传统村落的风格特点与品质追求。近日,记者再次探访逆水流龟村堡,对这座颇具特色的村庄进行探究。

整体布局凸显智慧元素

逆水流龟村堡位于东莞市虎门白沙村,建于明末崇祯年间,是典型的明代建筑。堡是一座四周环水的明末清初的方形广府围村古堡,外形似龟。村堡为虎门白沙人郑瑜所建。郑瑜(儒)是明末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古为四品官)。

(水务)水文化• 莞活力④逆水流龟村堡:善用水原理规划布局,排水“神奇”广为传颂

经过路边的停车场,穿过两间民宅的巷子,平平无奇中却瞬间让人顿感豁然开朗。村堡正门门框是由红沙石建的,门额上刻有“里闾堡聚”四个古朴大字,门边有一幅石刻对联。入大门后就是村堡内南北走向的直巷,巷宽2米,直巷两旁并列四条横巷,各宽1.4米。村内72座房屋统一格局,分布在直巷两边。

空中俯视村堡就像是只浮在水面的巨龟,龟首向北,龟尾向南,北面是龙潭水,寓意龟游向龙潭,风水喝形为上水龟形,这就是逆水流龟村堡名字的由来。

(水务)水文化• 莞活力④逆水流龟村堡:善用水原理规划布局,排水“神奇”广为传颂

村堡呈正方形、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6889平方米,边长为83米。村堡四周是高6米、厚0.6米的护寨墙。村堡布局取形于龟,因北面有溪水迎面而来,故称逆水流龟。村堡四周是18米宽的护村人工河,因四周环水,故人们又称该村堡为白沙水围村。

逆水流龟村堡善用水原理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凸显了智慧元素的厚重。村堡正门前面是一道水泥桥,以前为木桥,是出入村堡的唯一通道,也是这只逆水流龟的龟尾,村堡四角的小楼堡为龟的四足,北面高出护墙的保垒楼则是龟头,青色堡垒楼上的红砖则是龟眼。村堡的壮观与小径的别致融为一体,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与直观感受,特别之处让人品味。

(水务)水文化• 莞活力④逆水流龟村堡:善用水原理规划布局,排水“神奇”广为传颂

排水系统科学超前

有一回,记者前来逆水流龟村堡时正值下雨天气,倾盆大雨降落在巷子里,积水逗留时间很短,顺着地势向四周低处流走,几乎没积水。村堡结合了地势要素,遵循了自然发展规律,加上人为的巧妙设计,使得排水功能的科学性、超前性得到大大的彰显。

逆水流龟村堡是一个围村,从空中看更为规整:北头南尾俨然一尾方正的龟,四周环水宛若护城河,整体又似一座微缩简化版的古城。龟村堡既是村也是堡,所谓逆水流是指龟的方向与水流相反,而化村为堡则是出于防御海盗和在战乱中自保的考虑。

村堡是北方的风格,但这里380多年来从来没有被水淹过,因为只要护城河的水超过1.3米,就会从涵洞排出去。即便是村堡内,也布置着纵横交错、用麻石砌成的排水渠,非常规整,宽约20厘米,深10厘米。村堡里的排水渠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但是无论下多大的雨,雨水都能及时排走。

逆水流龟村堡村内由水渠和水井构成的排水系统可谓一绝,无论多大的暴雨都没有形成内涝。村堡排水系统先进,村内排水渠、水井设置合理,最神奇的是村内纵横交错的排水渠。整个村堡规划严整,有一竖三横的四条巷子,就像是巨龟的背纹和腹甲纹。排水渠的“神奇”广为传颂,甚至吸引了国外专家组团前来考察,对村庄内的排水渠系统连连点赞。

南方+记者 何建文

(水务)水文化• 莞活力④逆水流龟村堡:善用水原理规划布局,排水“神奇”广为传颂


编辑 黎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