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笔拾遗丨收官看点:TVB“老戏骨”反串粤剧名伶
“身外是张花红被,轻纱薄锦玉团儿,入口甘美,齿颊留香世上稀……”近日,脍炙人口的岭南名曲《荔枝颂》再次在红线女艺术中心唱响。
12月17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GDToday出品的全新综艺节目《路笔拾遗》迎来最终篇。本集节目中,曹永廉、汤俊明、黄智贤、彭迪安四位TVB资深演员探访穗港澳三地粤剧文化重要场所,体验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新生命”。四位演员特地来到位于广州市的红线女艺术中心“拜师学艺”,国家二级演员葛锐娟和粤剧面谱绘制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冯汉华一起向学员们传授粤剧经典选段《荔枝颂》及《昭君出塞》,四位“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出身的艺人们将经历怎样的考验?谁又将获得老师们的称赞?
粤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分支,是在粤港澳地区流传较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独特的表演风格,精湛的唱腔和卓越的舞台表现力而闻名于世,其唱词通俗易懂,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
葛锐娟向记者介绍,中国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从业七十余年,拍摄了过百部电影,出演了过百部粤剧,不仅塑造了许多光彩夺目的舞台形象,还开创了对于花旦行当影响深远的“红派”艺术,被誉为“岭南文化瑰宝”。在上世纪90年代,她创立了“广州红豆粤剧团”,时常南下香港表演交流,深受当地戏迷欢迎。1998年,广州市人民政府为表彰红线女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卓越贡献,特别投资兴建红线女艺术中心,数十年来承载着“红派”艺术传承和发展的使命。
在节目中,四位嘉宾对红线女老师的经典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分组学习《昭君出塞》及《荔枝颂》,还登上舞台进行“汇报演出”。虽然无法精准还原“甜、脆、圆、润、娇、水”的“红腔”,但生动、“娇俏”的反串表演同样引来老师点赞。“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极具趣致的表演相信会吸引许多粤剧‘小白’前来关注。”葛锐娟说。表演结束后,黄智贤难掩心中的愉悦,他告诉记者,“站在红线女艺术中心红色的舞台上,我觉得是一种荣耀。”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脸谱极具特色,用不同图案和颜色彰显不同人物性格。“除了我们常说的‘唱念做打’,戏曲的化妆造型艺术同样很有讲究,”冯汉华对学员们说,生、旦、净、末、丑,不同行当都有不同的面部妆容,比如性格勇猛、威武有力的张飞,通常用“二花脸”表现。“脸谱是粤剧独有的化妆造型艺术,用写意、夸张、象征等手法,鲜明表现舞台人物的面貌特征,用不同的线条、色彩、图案,来表现舞台人物的喜怒哀乐。”
为了对粤剧艺术有更全面的了解,四位嘉宾一起“组团”参观了在澳门举办的“纸上留声-粤剧粤曲文化展”。黄智贤、彭迪安还作为“超龄学员”与香港儿童少年粤剧团一起学习排练。汤俊明表示,学习粤剧不仅可以“锻炼艺术的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曹永廉则告诉记者,希望以后可以“在拍戏时将粤剧融入进去。”
据悉,《路笔拾遗》至此圆满收官。节目聚焦深圳麒麟舞、东莞莞香、中山舞醉龙、肇庆端砚、石湾陶塑、蔡李佛拳、粤剧、三灶鹤舞、惠东渔歌等别具特色的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观众体验传统魅力在现代社会如何绽放光芒。该节目一共八集,从10月29日至12月17日逢周日18点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平台推出,并在TVB翡翠台同步播出。观众可在MyTV_Super APP点播,回顾往期精彩节目。
主持:黄智贤 曹永廉 汤俊明 彭迪安 张诗雨
出品人:侯小军
总策划:张纯青 陈枫
制片人:赵杨
监制:谢苗枫 潘美臻
导演:王勇幸
执行导演:谭浩瀚
执行导演:吴浩宇
编剧:王勇幸 吴叁
民俗顾问:陈恩维
摄像:关杰明 于善政
记者:张诗雨 王迪雅(实习) 赵扬悦(实习)
旁白:李乔新
通联:张诗雨 吴劭明
造型设计:Netto Hair
化妆:李隽升
发型:陈波
场务:姚沙溥 吴嘉杰
后期制作:文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