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松饼,加上一杯加糖红茶,这是英式下午茶;花生芝麻糖、绿豆饼,加上一壶工夫茶,这是潮汕传统的下午茶。
潮汕人讲究“好彩头”,糖寓意甜甜蜜蜜,饼寓意团团圆圆,“糖饼”在潮汕饮食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祭祀、过节、送礼、办喜事,都少不了糖饼。作为惠来县茗典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史伟坚回乡创业至今,坚持“诚信第一,口碑至上”的宗旨,传承改进惠来绿豆饼、靖海豆辑制作工艺,在保留传统手艺的同时建立现代标准化生产模式,践行诚信理念,坚持诚信经营,让潮汕年轻人和外地消费者喜爱上潮汕传统食品,让惠来非遗文化通过特色小吃得到传播。同时,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身体力行回报社会,积极投身于带动乡村就业、助学等民生公益事业。
史伟坚既是诚信的经营者,也是文明的传播者,他走出了一条个人成长、企业发展与诚信社会建设相融合的共赢之路。
回乡创业,老字号迸发新活力
史伟坚出生于惠来县靖海镇葛山村,他的家族制作糖饼已有60多年历史,长兄史伟龙是第四代传承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食品的“口味”越来越高,许多一成不变的传统食品面临生存挑战。2016年,因家族糖饼遇到经营困境,史伟坚思索再三,决定辞掉在广州的高薪工作,回乡帮助家族糖饼渡过难关。
“他说要回老家创业时,我一开始是反对的。”史伟坚的妻子陈丽明是佛山人,两人在广州打拼十余年,成家立业,生活很是安逸。“我跟他说,我好不容易从农村走出来,终于在大城市站稳脚跟,怎么反而要回到粤东的农村?”
不过,陈丽明终究还是支持了丈夫的决定。“以前回惠来老家过年,史伟坚没有带我去海边玩,也没有带我去看靖海古城墙,而是直接带我去糖饼工场里,带我锤糖。他虽然不够浪漫,但是很务实,有了目标就会坚定地走下去,而且他也确实有责任传承潮汕糖饼文化。”2017年,陈丽明也从广州来到惠来,帮助丈夫经营事业。
回到家乡,史伟坚正式创立惠来县茗典食品有限公司。由于从事了十余年品牌运营工作,史伟坚深知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塑造的重要性,始终秉承诚信经商的理念,视产品质量如生命。“做食品,做的就是良心!自家生产的食品,肯定要先过自己这一关,我们全家老幼都爱吃糖饼,也会送给亲戚朋友吃。保证了质量,才能卖给顾客。”史伟坚说。
史记的糖饼原来是在小作坊里按照传统手法制作,为了推动标准化生产,史伟坚建立了“小作坊+大车间”模式,投入资金200万元,建造了具有同行业先进标准的生产车间和库房,并购置了食品级不锈钢烘焙、贮存设施,并制定了严格的原材料存放标准,并对制作流程进行了更为精确的细节规范,充分保证了食品制作过程中的卫生和成品的品质。“升级设备成本很高,需要两三年的利润才能回本。但通过升级生产技艺、优化生产过程,不仅可以保证食品安全,还能扩大产量。”
传统的潮汕糖饼是高糖、高热量食品,可谓“甜齁了”。为了让糖饼更加符合现代健康观念、更加契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史伟坚对糖饼进行改良,除了传统的绿豆饼、豆辑、肚脐饼之外,还开发了木糖醇绿豆饼、椰丝豆辑、红糖芝麻豆辑等。这些新产品不仅降低了糖分,也更时尚。
要实现“品牌化”发展,食品的“里子”要好吃,“面子”也要好看。史伟坚不断推陈出新,推出全系列独立包装,融入了潮汕地方名胜、人文故事等元素,让食品成为了文创产品。同时主动拥抱互联网,制作APP,顾客不仅可以在APP上选购糖饼,还可以点击了解潮汕历史文化故事。
兼具美味和美学的糖饼,一经推出就成为“爆款”。有网络带货主播闻讯而来,想找史伟坚合作,表示产品只要价格低、发货量大就行,质量和成本可以降一降,史伟坚当场就拒绝了。“我的目标是做百年品牌,食品的质量就是我的核心竞争力。”史伟坚说。
2022年,史记喜糖制作技艺被列为惠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惠来县茗典食品有限公司的葛山龙记绿豆饼入列第二届“揭阳十佳旅游手信”特色食品类名单,并获得最佳网络人气奖。
口碑至上,家庭作坊成为诚信企业
“食品安全”是史伟坚的第一原则,“诚信”则是他的制胜策略。
史伟坚的合作伙伴张家燕,是看着公司一路发展壮大的见证者。张家燕来自湖北省,丈夫是惠来人。“刚认识史伟坚时,他们还是家庭作坊,只有三四个人,但是史伟坚很认真地跟我说,他的梦想是要建成一座大工厂。”随着了解的加深,张家燕对史伟坚夫妇愈加钦佩,半年后,张家燕作出重要决定,放下自己耕耘多年的保险业务,加入史伟坚的团队。
张家燕表示,史伟坚将“诚信经营”融入了企业管理和文化中。对内,公司先后建立了合同管理制度、信用管理岗位责任制度、企业诚信管理制度等20项制度,每年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诚实守信培训,规范企业和员工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外,公司依法签订并认真履行商业合同,未出现过合同纠纷和违法行为。“公司从不会有拖欠员工薪资的情况发生,大多数员工都是三年以上的老员工,大家对公司都有归属感。”张家燕说。
对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户,史伟坚可谓“一诺千金”。为带动靖海镇及周边地区农民增收,史伟坚总是优先采购当地农产品原料,有约二十户农户跟公司常年合作。“我没有跟农户签订书面采购合同,但跟他们有口头协议。农户种多少,公司就收购多少,农户不用担心自己的农产品卖不出去,收入也更加稳定。”即便按照约定收购价格比市场直购要多付数万元,史伟坚仍旧坚持原来约定价格不变,得到农户们的一致好评。
对下游的销售客户,史伟坚也以诚相待,一视同仁。
近年来,制作糖饼所需的花生、白砂糖、芝麻等原料都涨价了,提高了糖饼的制作成本,但不管原材料价格怎样起伏,市场行情怎样变化,史伟坚都坚持“品质不变,价格不涨”。“好的产品要先走出去,要让别人能品尝到,才可能有回头客。”史伟坚说,“我们坚持使用高品质原料,保证品质不变,利润率确实很小。但产品只要不亏本,就可以继续生产、出售,维护好品牌形象,才能等待‘爆发’的那一天。”
李新勇是史伟坚的老顾客,他每年都要向史伟坚采购3万—5万元的糖饼。“以前在潮汕买手信,有些商户看我是外地人就会抬高价格。史伟坚价格公道,产品性价比最高。”李新勇说,“史伟坚有情怀,他的糖饼有故事,我们也早已成了朋友,会长久地合作下去。”
曾经的家庭小作坊,凭着“诚信”金字招牌而壮大为当地知名企业,既获得“口碑”,又获得“金杯”:惠来县茗典食品有限公司获评为2019—2021 年度“惠来县文明单位”及“放心消费承诺单位”荣誉称号,2020—2023年连续被认定为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为当地企业树立了诚信经营标杆。
兴业重教,争当乡村振兴“领头雁”
随之企业的壮大,史伟坚主动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成为带动当地乡村发展的“领头雁”式人物。
大学毕业的史伟坚深知知识就是力量,因此非常重视家乡教育事业。每年高考,史伟坚都积极参与 “爱心助考”志愿服务,为考生们免费发放矿泉水、糖饼和爱心物资,为考生们加油鼓劲。他还响应当地大力振兴教育的号召,参与推动成立了惠来县靖海镇葛山教育促进会,通过奖教奖学、助教助学助力葛山村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助学兴教的良好氛围。“奖学助教不求个人回报,而是希望学生们记得,自己人生中有某个时刻,得到了家乡、企业、社会组织和热心人的帮助,从而会去传递爱心,帮助别人。”史伟坚说。
帮助农村青年就业也是史伟坚的努力方向。史伟坚定期接纳一些刚离开校园的学生到公司实习,并教导他们与之相应的工作、生产技能,许多村民都乐意把孩子送到史伟坚的工厂上班。村民小周初中毕业就没有再读书,家长就把小周带到史伟坚工厂里。一开始,小周消极怠工,经常喝酒,史伟坚每天早上打电话叫小周起床上班,劝他少喝酒,手把手教他工作技能,一点一滴改变小周对生活的态度。“原来小周说打工一周就走,现在已经在厂里工作三年了,也成为很称职的员工。”史伟坚欣慰地说。
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惠来县茗典食品有限公司出资约20万元支持家乡道路修缮及道路绿化等,2018年又应靖海镇政府的邀请创立电商培训中心,向村民传授电商销售技能,三年来累计培训人次超过5000人。公司还吸收当地家庭困难人口30多人进厂就业,2018年工厂车间被东莞市扶贫工作队授予“就业扶贫车间”荣誉称号。
“设立就业帮扶车间的目的不在赚钱,而在于承担社会责任。人这辈子不能只为私利,一定要有荣誉感、要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史伟坚说。
【采写】南方+记者 林捷勇 通讯员 吴丹 王颖
【摄影】南方+记者 林捷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