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西埔村铸好人之村,城西村盘活闲置资源|惠州奋战“百千万工程”

南方+ 记者

 点击查看专题报道

12月15日,记者来到龙门县龙田镇西埔村和龙城街道城西村,调研龙门县“百千万工程”建设情况。记者了解到,西埔村民风淳朴,出现2位“中国好人”以及多位“惠州好人”,今年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城西村则着力打造百果里农旅综合体项目,通过盘活闲置地、闲置楼等资源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西浦村

举向善之力,铸好人之村

沿着西埔村平整的柏油马路走,村里干净整洁,瓦房精致入眼,“中国好人村”的牌匾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据了解,西埔村民风淳朴,崇德向善,涌现出两名“中国好人”和多名“惠州好人”“龙门好人”。

西浦村已有700多年历史,存在众多古建筑。近年来,村里改造和建设了老村子的门楼、展示墙、便民服务站、碉楼、祠堂、广场等,打造集“宣传研学、休闲旅游、创意集市”等功能为一体的“西埔古文化园”,带动乡村振兴与发展。

西埔村村委委员黄燕雄介绍,为了修建这些项目,村民无偿出让了41亩宅基地。收回的宅基地被村里用来修建入村大道,扩宽约3.5公里的村内道路,新建7个四小园。

黄树添就是主动出让宅基地的村民之一。“村里以前都是老旧泥修房,杂草丛生,还存在安全隐患。村里开会讨论宅基地改革时,我们就把宅基地让出来美化村庄。”黄树添,村里这些年发生很多变化,以前不太理想的卫生条件变成如今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以前晚上出门都害怕,到处都是杂草,现在都装了路灯,非常敞亮。”黄树添说。

文化园修建好后,众多学生来这里研学。村里还和景区合作,吸引来龙门泡温泉的客人去村里参观。黄燕雄透露,每年吸引两三百批人次来参观,一天最多来了16台载客大巴,这带动了村里的旅游业和农产品销售。“2015年村民的人均收入只有9000多元,2022年就约有23000元。”黄燕雄说。

城西村

盘活闲置资源促进农旅融合

在龙城街道城西村,百果里农旅综合体项目正在建设中。项目运营方惠州市百果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陈海强介绍,整个项目投入3800多万元,占地超700亩,去年10月投建,第一期内容包括民宿、文创街、草坪、游乐设施、采摘园、研学基地、古树公园等,预计12月底开业。

“这里没有工业污染,环境也好,保留了客家文化的建筑和生活方式。”陈海强说,城西村古朴的风格非常适合打造休闲景观。此外,这里离龙门县城比较近,“如果没有本地的基本客人作为支撑,很难走过前期阶段,也很难吸引珠三角其他地区的客人。”他本身也是城西村人,“对家乡比较有感情”。

百果里农旅综合体项目为村民提高了收入。陈海强介绍,项目700多亩的土地中有500多亩来自村民的闲置地,每亩地每年向村民提供500多元租金;村民的11栋闲置楼房也被租来改造成民宿、咖啡馆等;项目每年还会给村集体10万元固定分红。

更重要的是为村民提供了工作机会。据了解,城西村有众多村民世代做工,包括水泥工、瓦工、电工、焊工、木工等,持证上岗的工匠达216人,村里还成立了省内首个村级行业协会——城西村农民工匠协会。项目建设期间,有30多位村民在这里工作,约占整个施工队伍的一半。

城西村村民徐瑞磷从2022年就参与项目建设,他是泥水工,每天大约干8个小时,赶工期的时候需要加班。“在村里工作离家近,一天可以挣400元左右,有的还可以超过500元。”作为施工者,徐瑞磷见证着村里的变化。“刚开工的时候这里很多地方杂草丛生,房子也快倒塌;现在房子改建后都比较漂亮,环境也好很多。”徐瑞磷说。

【采写】南方+记者 曾汉

【摄影】南方+记者 梁维春

阅读更多

龙门永汉镇紧锣密鼓改造街道外立面|惠州奋战“百千万工程”

编辑 糜朝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