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士说中药|聊聊山黄姜的品种考证、来源作用,以及如何服用

胡世云
+订阅

  按照《岭南采药录》记载,认为山黄姜源于姜科山姜属植物山姜。多年生草本,产中国东南部、南部至西南部各省区,生于林下阴湿处。根茎入药,温中散寒,祛风活血。果实亦入药,温胃,理气,别名“土砂仁”。

  "山黄姜的品种考证"

  《中华本草》记载:以“山姜”为正名收载,根茎入药;《品种考证》项下记载,山姜之名始载于《本草经集注》:“山姜根及苗,并如姜而大,作樟木臭”;《本草纲目》:山姜,生南方。叶似姜,花赤色,甚辛。子似草豆蔻,根如杜若及高良姜。今人以其子伪充草豆蔻,然其气甚猛烈;《广东植物志》第二卷以“山姜”为正名收载,别名箭秆风,产广东省东部、北部和中部各地。

  "山黄姜的来源和作用"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山姜的根茎。

  产地:广东各地。

  性味: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祛风通络,理气止痛。

  用法用量:3-9g。

  "山黄姜的服用"

  《本草纲目》:“腹中冷痛,煮服甚效。作丸散服,辟谷止饥(弘景)。去恶气,温中,中恶霍乱,心腹冷痛,功用如姜(藏器)。”

  因此,山黄姜可以治疗:

  1、风湿关节肿痛,跌打肿痛。

  2、牙齿疼痛。

  3、胃寒胃痛。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在后台与本团队联系;文中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