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深圳房价再降!专家解读:以价换量

大湾区楼市观察
+订阅

《看懂楼市》总第42期

过去的11月份,深圳住宅市场成交呈现量升价跌的趋势,对此,专家解读为市场正在“以价换量”。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深圳方面,一手住宅价格环比-0.8%,同比-3.1%。从趋势来看,一手住宅价格环比连续6个月负增长,同比价格则连续12个月下跌。值得留意的是,环、同比价格跌幅呈现小幅扩大趋势。

二手住宅价格方面环比-1.5%,同比-2.5%。趋势方面,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在9月份持平后,再次出现连续2个月下跌;同比价格下跌则已持续了23个月,且11月份跌幅创今年以来的次新高。

成交量方面,据深圳市住建局此前披露,11月份深圳全市一手住宅成交2773套,环比+4.5%,同比+7%;全市二手住宅成交3133套,环比+12.9%,同比+44.5%。

由此来看,过去的11月份深圳全市住宅成交呈量升价跌。

对此,广东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11月份全国各地二手住房交易量反弹,但二手房价指数跌幅继续扩大,一线城市二手房价跌幅创新高。可见二手房交易量回升,是因市场“以价换量”。

为何出现以价换量呢?李宇嘉指出,一是前期政策不可谓不用力,比如8月底以来一揽子重磅政策祭出,但效果不佳;二是,近期受一些负面情绪的影响,导致市场“主动收缩、自我收缩”的一致性预期形成,甚至达到了共振的结局。同时,在长效机制方面,比如城中村改造、配售型保障房等,还又没有量化目标;加上在就业、收入改善等方面不及市场预期。由此,形势不明朗下市场的最佳选择就是收缩,降价卖房。而且,新房市场也受影响。国庆后,在售项目开始降价走量。对于购房者来讲,这种信息可能意味着交付风险增加。

因此,中央会议提出“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日前北京、上海相继出台了调整普通住房优惠标准、降低首二套首付比例,针对的就是促进二手房流转,降低购房门槛,让更多的有购买力的人群入市,提高二手房和新房的去化,缓解业主和开发商降价卖房的预期,止住资产价格下跌的趋势,从而减缓二手房挂牌增加的趋势。

李宇嘉建议,除了需求端的政策外,更重要的还是在新模式上有明显的量的对冲,比如城中村改造、保障房放量,另外在居民就业、收入和前景预期上要有改善,多方发力才能将市场稳定下来。

相关阅读:

深圳住建局:二手住宅走出翘尾行情,上月成交量创近7个月新高

【撰文/制图】冯少文


编辑 左钰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