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活”起来,第五届珠中江沙田民歌邀请赛开唱

南方+ 记者

近日,“非遗传承 文旅融合”第五届珠中江沙田民歌邀请赛在珠海市香洲文化广场(柠溪)激情开唱,来自珠海、广州、佛山、中山、江门、香港、澳门等地的90位歌手同台献唱。

沙田民歌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沙田水乡地区,是“疍家人”唱的民歌的统称。因珠三角范围较大,沙田民歌的地方口音有所不同,但基本采用广州方言歌唱,又分咸水歌、高堂歌、姑妹歌、大罾歌、叹情歌、木鱼歌等。2006年,由珠海市南屏镇申报的“沙田民歌”入选第一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香洲区文化馆作为省级非遗项目“沙田民歌”保护单位,已连续两年获省级非遗保护单位履职评估优秀等次。为了加强沙田民歌的保护、传承与传播,提高传统音乐的实践频次和展演水平,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珠中江沙田民歌邀请赛已举办至第五届。

据悉,本此活动将贯穿整个12月,共有艺术活动周、非遗图片展、邀请赛、演唱会、斗歌会等7项内容,让古老的沙田民歌以可唱、可看、可谈、可展、可赛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活”起来。

作为珠海沙田民歌传承基地,香洲区广生小学于12月启动香洲区第十四届沙田民歌艺术活动周,内容包括班级文化布置、校内艺术布展、疍家文化小研究、艺术展演、非遗美食、手工艺制作等,在校园内展示沙田民歌的魅力。

沙田民歌邀请赛现场还举办了香洲区第八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授牌仪式,香洲“非遗家族”新增5名成员:古琴艺术(泛川派)、传统剪纸、南屏蛇平海沙煨鸡、潮州工夫茶艺 (巡茶技艺)、玉芝解冻敷灸疗法。截至2023年12月,香洲区已有22个项目列入各级非遗名录。

南方+记者 蒋欣陈

编辑 刘梓欣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