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晓灯楼角,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地理标志。鲜少有人注意到,它所在的村庄,是徐闻县角尾乡的许家寮村。
许家寮村,坐落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滘尾角最南部,与海南隔海相望。昔日因秩序混乱,吸毒、斗殴常见,许家寮村曾被称作“烂仔村”。近年来,许家寮坚持党建引领,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改善环境,提升风貌,通过红色文化因素,打造以红色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示范村。 近日,许家寮村被评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许家寮村党支部书记陈洪朋参与并见证的乡村的蝶变,他说道:“我在村子里当村干部当了18年,越干越觉得农村建设需要一些有情怀的干部,带动村民一起把村子搞好。”
治理
“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
“如果我当了干部之后,不允许乱象出现,不能让老百姓有诉求却解决不了。”改变村子的第一步,陈洪朋从解决乱象入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平安建设。村干部与公安部门配合,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对违法乱纪现象进行打击。慢慢地,整个村子呈现出和谐的面貌。如今走进许家寮村的庭院,可以感受到村民的怡然自得。
村民在家里修剪花草。
经过9年治理,许家寮村于2019年被评为“湛江市生态文明村”“生态美丽宜居示范村”“湛江市法治示范村”。长期以来,村子里有一千多人,而村干部只有5名,如何更好管理村庄,是摆在许家寮村面前的难题。
2019年,许家寮村探索实施网格化管理,由村党支部书记统筹,其余4人分别负责一个网格,发动69名党员挂户帮扶。每户居民都有对应的党员负责,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意见能够及时处理、及时反馈。“按照网络化管理,我们推进各项工作更加顺畅了,每个干部权责分明,效果更好。”陈洪朋说。
居民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许家寮村将退休党员、老街坊、老家长、志愿者等力量融入网格服务中,划分网格“责任田”,进行“定人、定岗、定责”。
以前是群众找干部,现在干部主动找群众,这种工作格局形成扎实有效的治理合力,基本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今年以来,许家寮村已成功解决矛盾纠纷100余件,农村治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该村党支部积极动员村内外党员干部加入乡贤理事会,通过团结党员凝心聚力,将更多优秀乡贤人士吸纳到该理事会,不断聚拢该村乡贤力量。目前该乡贤理事会成员中的党员组建了乡贤党员队伍,为乡贤理事会开展系列公益事业活动出谋划策。
许家寮村设有议事亭,议事亭是村民议事、调解矛盾纠纷的地方。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各项议事协商活动。一旦村中发生纠纷事件,由网格员牵头,组织本姓族老和当事双方座谈协商,第一时间介入参与,将矛盾纠纷化早化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净化
“家乡很干净,看着就令人欢喜”
如今走进许家寮村,贝壳将墙壁装饰得满是渔家风情,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灌木绿植,宽阔平坦的道路给人良好的行走体验……许家寮村人居环境整治成功的密码在于干群合力。
许家寮村道路干净整洁。
一开始,每到周末,村干部带着党员、村子的几十位老师、县城里工作的年轻人、退休职工,一起清理危房等三清三拆工作。“现在,村里的村民要建房屋,就得先来村委会报备。”陈洪朋说:“我们会向村民讲解相关政策,避免村民在无意中出现违建行为,劳民伤财。”
利用教育资金会、讲座宣讲、晚会等活动契机,陈洪朋首先会发表一段动员讲话,讲解近期的政策、村庄存在的问题,与村民一起研究村庄的发展。村子里还成立一支志愿者服务队,投身于村庄的建设中,节假日维护旅游秩序,目前已经发展到90多人。
志愿者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
连日来,志愿者们奔波在村里的角落,一起整理闲置荒地,村民陈光慎是一名老党员,每当听到村里有啥事,他都积极参与其中,扮靓乡村环境。另一名村民陈文广说:“谁不喜欢自己的家乡道路房屋干干净净,看着就令人很欢喜。”
此前,许家寮村经常组织学习参观活动,比如到廉江平山岗村学习建设经验,不少村民受到触动。陈洪朋解释:“大家的想法和观念转变的话,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量就会少很多。”
村民林华英今年70岁,精神矍铄,每到凌晨三四点她便睡醒,打扫村子里的道路,让村里人动容。下午时分也经常看到她的身影。林华英说:“主要是想锻炼身体,带动更多妇女参与到村庄建设中,不少村民都说我扫得很干净。”
林华英在打扫道路。
从前,村子里一到下雨天容易积水,久久不退。利用生态美丽宜居村项目资金,许家寮村铺开村主干道白改黑工程、污水处理工程、雨污分流工程。通过努力,该村实现饮水净化、公厕无害化、庭院绿化、村道硬底化、村容村貌美化。陈洪朋想着,先把硬底化、绿化亮化、环境整治等内部功能完善,再来发展旅游产业。
谋划
“用红色文旅推动高质量发展”
1993年,该村被湛江市人民政府评定为湛江市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村庄。该村村民曾为解放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提供支援。他们积极开展支前工作筹集军需物资,腾出房屋给大军居住,大批船工参加解放军渡海训练,先后有18名壮士直接参加渡琼船工队,参与强渡琼州海峡作战。灯楼角矗立大地,讲述着先辈的革命故事。
灯楼角矗立在海边,与蓝天交相辉映。郭龙碧 摄
近年来,许家寮村紧紧抓住“红色革命村庄”定位,通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村庄景观化建设,实现了“革命村庄”到“美丽村庄”的美丽蝶变。目前许家寮村通过红色文化因素打造以红色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示范村。
许家寮村拥有厚重的红色文化历史气息。村里有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启渡点的纪念浮雕、渡海作战纪念碑、解放海南岛渡海作战陈列室等,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阵地。
许家寮村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气候温和、人杰地灵、景色迷人。来自琼州海峡的湛蓝与来自北部湾的灰蓝交汇相拥,碰撞出神奇的合水线。顺着合水线向前走去,裸露的沙滩愈收愈窄。每当涨潮时,两片海域两股潮水从相反方向相拥亲吻,形成独特的“十字浪”奇观。
合水线 陈北跑 摄
根据乡村道路特点,许家寮村打算配齐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合理的交通设施,还融入红色革命精神文化元素,建设层次分明的标识系统,提供明确红色文化旅游信息导向,分类设置记名信息、定位、方向指引、展示解说、禁止注意、规则等各类标识。
通过建设红色主题项目,许家寮村增强红色教育功能和提升村庄红色风貌。一是立足许家寮村特色,充分展示解放海南岛渡海战役精神内涵和本土文化特质,提升解放海南烈士纪念园教育功能及周边的环境;二是建设许家寮村口红色标识性景观,突出表现解放海南渡琼作战主题文化;三是建设红色主题村道,增强红色村庄整体风貌;四是建设誓师台、誓师广场、红色文化环境氛围打造;五是挖掘许家寮村的革命故事,培养当地“红色故事”讲解员。
“我们用红色文旅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到项目建成后,我再带一部分有意向投资创业的年轻人,出去学习民宿经验、饭店经营经验,希望这些人能够带着其他村民跟着来做。每当看到一个项目落地,就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陈洪朋说。
南方+记者 傅晓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