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韶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平原、台地面积约占20%。自北向南,三列弧形山系构成向南突出的弧形:北列为蔚岭、大庾岭山地,中列为大东山、瑶岭山地,南列为起微山、青云山山地,其间分布两行河谷盆地——南雄盆地、董塘盆地、坪石盆地、乐昌盆地、韶关盆地和翁源盆地。韶关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位于乳源、阳山、湖南省交界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为广东第一高峰。
韶关独有的地形地势,非常便于储藏美酒。为帮助读者认识、了解韶关储藏美酒之地,南方日报、南方+记者深入韶关各地,采写、拍摄了“探寻韶关藏酒之地”系列文图视频。全媒体报道即日推出,敬请垂注。
“偶得幽闲境,忘却尘俗心;闲境处何地,众指芙蓉洞。”
韶关市武江区西联镇丹霞大道旁芙蓉山脚的芙蓉洞闹中取静,依托天然山体、湖泊和湿地公园,加上随地赋形的山道、餐饮场所等元素,成为部分会选地方游玩的韶关市民新辟的游玩宝地。
冬日的芙蓉洞周边,远山朦胧,笼罩着淡淡的轻纱,影影绰绰,忽远忽近,若即若离。靠近山体,但见树枝摇曳,斑驳的树叶在暖阳的照射下闪着柔和的光彩。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来到芙蓉洞大门外,迎面是娇小但又不显逼仄的游廊,脚下鹅卵石铺就的小径曲折蜿蜒。小径两侧,低矮山房错落分布。穿过一间小房,行至后院,欣闻桂花飘香,喜见竹影婆娑,大小树林左右散布。院墙一角,清泉铺落,碧波盈盈。
绕过山墙,便来到芙蓉洞,洞内奇景,每每令人叹为观止。
据介绍,芙蓉洞主洞长2300米,洞底宽8米至30米,洞高4米至45米,洞底总面积3万平方米,整个山洞最多可容纳5万人。主洞主廊道可通行供11位乘客乘坐的电动车。
拾贝湖洞藏酒由此入洞储藏。
面朝拾贝湖的芙蓉洞口。
洞内一滴滴凝固的水,在数万年的时光里,积淀出一个个逼真造型、绚丽景象,成为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上古神兽立于眼前,形似牦牛,四肢粗壮,蓄势待跑;仙女侧卧,头挽高髻,身披蝉翼,轻颦浅笑,柔美娇羞;数不胜数、晶莹剔透的钟乳石,如出水芙蓉,淋漓光亮,呈现丝缎般轻盈的优美姿态,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华丽光彩;福禄廊形似葫芦,“福”“佛”谐音,寓意豁达乐观,福气安康;其枝茎称为“蔓”,“蔓”“万”谐音,寓意“福禄万代”,人丁兴旺。彩灯装饰的洞内各厅在水镜倒影里不断变化颜色,魅丽异常。
芙蓉洞内廊道可通行电瓶车。
琼波飞瀑,暗河沉吟,屏声静气,侧耳细听,能捕捉到轻细的潺潺流水声。经打听,得知是地下暗河发出的声音。在溶洞的不少地方,游人可见到流动的地下暗河水。
据介绍,芙蓉山洞有可互相通达的东南西北四个洞口,溶洞分上中下三层,目前投入使用的是中层溶洞。溶洞温度常年维持在摄氏16.8摄氏度至20摄氏度,湿度常年维持在86%—95%。溶洞四季如春,自然通风良好,空气清新怡人,洞内储藏白酒多年的陶罐外壁没有半点霉斑。多位微生物专家实地考察后认定:芙蓉洞温度湿度空气宜人宜物,有利于美酒的保鲜、醇化和品质提升,是储藏美酒的绝佳之地。
拾贝湖洞藏酒。
拾贝湖洞藏酒。
洞内储藏的韶关本地品牌泽将酒、拾贝湖酒,源于酱香型白酒发源地茅台镇,用赤水河富含矿物质的水和红缨子糯高粱等酿造,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至少经历六年时光。端午制曲,重阳下沙,固态发酵,九蒸九煮,八次加曲,七次取酒、六年窖藏,四轮勾调,经过特殊、神秘的微生物化学反应,佳酿款款出世,离开茅台,来到韶关芙蓉洞。经过溶洞陶罐储存,泽将酒、拾贝湖酒更加柔顺醇厚丰满,空杯留香更长久。
徜徉在芙蓉洞内廊道,宛若进入时光隧道。
芙蓉洞及其周边,山青、水秀、天蓝、景美,洞奇。一洞一湖,十里青山;一庄一园,长年酒香。
【延伸阅读】
·芙蓉洞所在地芙蓉山是韶关历史文化名山
芙蓉山位于韶关市武江区,东临北江,山体长约10公里,呈马蹄形分布,境内主峰芙蓉峰海拔272米,是人们登高极目的好去处。因山上原来盛产木芙蓉而得名。
芙蓉山地理位置优越,地质地貌古老,历史积淀深厚,矿产开采遗迹众多。
芙蓉山是韶关历史文化名山。《韶州府志》记载,芙蓉山上的芙蓉禅寺始建于西汉,汉代道士曾在芙蓉山修道炼丹,唐朝僧人在芙蓉山建有“蓉山古刹”“芙蓉庵”“芙蓉山寺”。唐朝年间,六祖慧能在芙蓉山脚宣讲过《法宝坛经》。
芙蓉禅寺正门上书“蓉山古刹”,两侧各有一副古对联“蓉山留胜境”“古刹列名山”。大门台阶两侧各有一个石鼓,石鼓上刻有中国传统图案卷草纹——卷草纹图案、浮雕在汉代就已出现,南北朝时卷草纹大量用于碑刻边饰,敦煌莫高窟的北朝壁画大都绘有卷草纹。
芙蓉禅寺前殿右廊墙壁上,嵌有两块青石碑,因风化严重,青石碑碑文几乎无法辨认。北宋年间,道教著名人物“南五祖”紫阳真人张伯端上芙蓉山炼丹,后人把他上山之路称为“五祖路”(即如今的西河五祖路)。
韩愈、苏轼、廖燕等文人墨客曾登临芙蓉山,并为芙蓉山留下众多诗词,其中韩愈的《木芙蓉》、苏轼的《和陈述古拒霜花》传颂较广。明清八大家之一、韶关本地诗人廖燕也作有《芙蓉丹灶》描绘芙蓉山:“万曡芙蓉一径通,仙人遗址更巄嵷。烟熏半壁苔犹黑,丹染千山树欲红。玉简尘封蝌蚪字,药栏春长兔丝丛。登临我亦乘云去,相见蓬莱弱水东。”
1983年,芙蓉禅寺按清代岭南特色原貌修复,修复后的“蓉山古刹”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分前殿、后殿、功德堂、左右厢房等。
眼下,芙蓉禅寺正在“蓉山古刹”两侧新建左右厢房,古刹前新建成的前殿气势庄严雄伟。所有新建项目完工后,芙蓉禅寺的面积将增加两三倍,显得更加恢宏浩大。
·芙蓉洞西侧拾贝湖小微湿地成游玩胜地
芙蓉洞西侧的拾贝湖小微湿地位于韶关市武江区芙蓉山中部,整体水域面积约15公顷。从2019年起,韶关市修复治理拾贝湖周边环境,清退湖边养殖场和违章建筑,铺就柏油道路,增种树草,提升周边景观。2023年10月,拾贝湖小微湿地入选广东省首批小微湿地示范点名录。
拾贝湖小微湿地现已成市民热衷前往休闲游玩的城市公园。
拾贝湖小微湿地现已成市民热衷前往运动休闲的城市公园。
拾贝湖小微湿地融“小微湿地+有机产业、森林康养、生态旅游”于一体,成为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休闲游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载体,现已成游客、市民热衷前往休闲游玩的城市公园。
·经陈化自然老熟的白酒更适合饮用
新出厂的白酒有“火性”,带明显糙辣感,香味淡,需要在自然状态下发生微妙变化,消除杂味,突出香味。众人所言“陈化”白酒,就是这个意思。
白酒陈化转变,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如果温度偏低,新酒老熟速度慢,有怪杂气味的物质不易挥发;如果温度过高,虽然怪杂味物质容易挥发,老熟速度快,但香味成分因高温也随之较快挥发,风味难以稳定平衡;如果温差较大,酒液在容器内会较大幅度地膨胀或收缩,加剧容器内外空气交换,给酒液带进大量氧气,加快酯类物质的水解、氧化反应,导致较早令酒味变淡变酸。
长期贮存白酒,人们倾向于选择在温度、湿度较恒定的空间。恒温恒湿通风良好的喀斯特溶洞,是人们乐意选择储藏美酒的好地方。
经过陈化的白酒自然老熟,酒体中的酸、醇、酯等成分发生变化,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产生缔合作用,有怪杂气味的物质逐渐挥发,口感变得更加绵柔醇厚。
·恒温恒湿通风良好的溶洞适合储藏美酒
溶洞受昼夜、季节、年份等变化影响很小,洞内外气团因压力、温度不同形成气流,产生通风效应,使得洞内气温基本恒定,大都接近当地年平均气温。
洞内外气团产生的通风效应还使洞内形成高二氧化碳、低氧、负氧离子含量高的独特微气候。
喀斯特溶洞多半有水,当水从洞顶跌落地面,会裂解出大量负离子释放到空气中,因此,喀斯特溶洞内空气负氧离子比洞外要高得多。
高二氧化碳、低氧的空气,可避免储酒陶坛内部气体与外界气体交换时,过多氧气进入坛内,防止坛内酒液过度氧化。
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高,可使负离子与空气中带正电荷的灰尘、烟雾等微粒结合,降低污染,净化空气,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
喀斯特溶洞相对湿度约85%—99%,常年基本恒湿。溶洞恒温恒湿,有利于微生物富集,降低酒液挥发损耗,潜移默化帮助酒液中的微量物质成分趋向平衡。
溶洞冬暖夏凉,温度湿度适宜,尤其是喀斯特溶洞,更是人们储酒的首选地。
2009年,中国白酒洞藏研究会发布《白酒洞藏工艺标准(草案)》——
储酒洞位置在喀斯特地貌或类似地貌上,土地肥沃且属微酸性土壤,植被丰富,有流动水、负氧离子含量高;储酒洞所在区域无有害气体、污水、烟雾和其它危及白酒安全的物质;周围1000米内无工业污染源;酒洞内长年恒温、恒湿,温度在15摄氏度至22摄氏度,相对湿度在70%—90%;储酒洞以自然形成的洞为宜,满足条件的优质人工洞亦可。
白酒经优良洞穴储藏后,酒体中甲醇、丙醇、丁醇等对人体有害,特别是对人体神经系统危害较大的物质显著下降,协调、平衡白酒香味的乙缩醛迅速增加,使得酒液更加温雅、醇厚、细腻、协调、净爽。
【策划/统筹】蒋才虎
【执行/采写】蒋才虎 曹伟峰 邱梓晴 吴豫章
【摄影】曹伟峰 蒋才虎 陈锴进 邱梓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