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产业兴旺了,乡村才能聚拢人气、带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只有产业兴旺了,广大农民群众才有充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3年,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背景下,平远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探索共同富裕路径。
即日起,南方+客户端将在“平远频道”陆续推出“特色兴农 产业富农”系列报道,深入一线,挖掘平远县、镇、村培育特色产业的生动实践,讲好增收致富的幸福故事,敬请垂注。
眼下,正是梅菜的采收制作期。在平远县上举镇文裕村,几乎每户人家都有种芥菜、晒梅菜的习惯。
日前,走进文裕村,绿油油的芥菜地里,田间整齐地排列着刚采摘的芥菜。不少村民在赶着收割芥菜、晒制梅菜,门前屋后、田间地头,“躺”着一排排或干或湿的梅菜,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香。
村民潘珍兰今年种了4亩芥菜,进入12月以来,她便忙个不停。只见她把一捆捆芥菜放入盛着开水的大锅中,等上十来分钟,见菜身变软,再小心翼翼地捞出来,挪到竹竿上进行晾晒。“很多商贩都喜欢收购我们的梅菜,因为水土好,种出的菜好吃。”她说,自己种植梅菜已经十年了,还会一直种下去。
“今年价钱比往年高,现在收12到13元一斤。”村子另一头,正在蒸芥菜的村民谢美霞笑着介绍,“今年预计有一万多元的收益。”根据她20年的梅菜制作经验,好的梅菜一般要经过“割—晒—煮—晒—蒸—晒”等工序。如果天公作美,芥菜蒸一次,再晾晒七八天,制成嫩滑、咸香、爽口的梅菜就可以上市了;如果遇上不好的天气,那可能就要反复蒸两次甚至三次,才能保持梅菜的鲜美。但无论蒸多少次,“日光浴”都是制作传统梅菜必不可少的一环。
得益于文裕村优良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再经传统手工艺制作,当地所产梅菜味道香甜独特,备受消费者喜爱,热销至城区各大超市及珠三角市场。
近年来,上举镇因地制宜大力扶持梅菜产业发展,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提高梅菜专业化种植水平。“梅菜生产投入小、见效快,从种植到制成梅菜仅需约80天,是冬闲田种植蔬菜的首选品种。”文裕村党支部书记谢运扬说,文裕村前些年入选了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梅菜生产专业村,村里成立梅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好了梅菜加工厂,让大家放心种,收入稳。
此外,上举镇还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完成文裕梅菜加工设备升级改造,有效提升梅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今年文裕村共种植芥菜400多亩。“按亩产400斤,每斤收购价13元计算,今年梅菜产值可达到200多万元。”谢运扬说。
南方+记者 何苑妮
通讯员 袁志鹏 张展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