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临近,在惠州市博罗县,重点项目建设频频刷新“进度条”,向着年度既定目标全力冲刺。在这股项目建设的热潮中,外资企业的表现尤为亮眼,成为当地制造业不可忽视的一股新兴力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设外资企业在博罗落户、扎根生长。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博罗新引进了大金空调等7家外资企业,总投资约6.89亿美元。此外,还有9家外资企业增资扩产,新增投资达8.4亿美元。
在世界经济恢复放缓、全球跨国投资低迷的大背景下,博罗这片制造业热土正释放出对外资企业的更强吸引力,为推动“百千万工程”实施、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南亚惠州落户22年增资5次
博罗石湾,一座新的铜箔工厂不久前在此动工——这是南亚惠州公司在当地的第5次增资扩产,总投资6.3亿美元,将建设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的铜箔生产基地,预计于2025年6月建成投产。建成后,这一铜箔工厂将年产1.2万吨电解铜箔和1.14万吨锂电铜箔,年产值预计达34亿元。
“这个项目的启动,将成为南亚惠州生产基地最重要的一块拼图。”南亚惠州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杨锡村表示,新项目建成后,南亚惠州公司每年的营业额将超过60亿元。
这也意味着,落户博罗县石湾镇22年的这家外资企业,将在产业升级之路上再次实现新的跨越。
早在2001年就已落户博罗的南亚惠州公司,在此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范畴也从原来的工程塑胶、保鲜膜合成革等,扩展到电子材料、玻纤布和铜箔,不断拥抱新兴产业变革的潮流。
杨锡村预计,今年企业的总营业额还将实现6.9%的增长,达到35.6亿元。
惠州博罗正释放出对外资企业的更强吸引力。图为博罗县城。梁维春 摄
益利素勒全球第9家工厂落子博罗
南亚惠州公司在22年间的5次增资扩产,是这家外资企业向博罗营商环境投出的“信任票”,也是外商投资博罗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博罗利用外资规模呈现稳定增长,引资结构持续优化。博罗县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引进的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博罗县规上工业外资企业共有50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2.30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2%,产值同比增长7.8%。
来自德国的惠州益利素勒精细漆包线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今年4月,益利素勒集团在全球的第9家工厂在博罗落成,一期项目于近日开业。该项目总建设面积超3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达7.35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总额约15亿元,年纳税总额约7500万元。益利素勒集团中国区域总经理葛恩满告诉笔者,目前,工厂的80条生产线投入生产,主要生产精细漆包线,预计年生产能力达5000吨。
作为全球最大的微细和超细漆包线制造商,益利素勒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隐形冠军”。得益于博罗的优越地理区位,如今益利素勒面向华南区域客户的交货期大大缩短。“以前,从杭州送货到珠三角需要3—4天,现在第二天就能送达。”葛恩满说,不仅产品运输距离更短了,也可以更好地为区域客户提供售后技术服务,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吸引更多本地客户。
德国益利素勒公司在博罗建成全球第9家工厂。图为惠州益利素勒精细漆包线有限公司开业现场。梁维春 摄
大金空调投建华南首个生产基地
同样看好博罗区位优势的,还有来自日本的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今年5月,大金集团华南地区首个生产基地在博罗开建。总投资17.5亿元的这一项目,将建设VRV家用空调、变频器P板生产基地和华南地区销售中心、物流中心,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每年营业额可达70亿元,实现税收4.2亿元。
早在1995年,大金集团就已进入中国,在上海布局了国内首个工厂,目前已在中国设立了19个生产基地。
“为了不断扩大事业版图,我们把下一个产业布局的目光投向了具有工业城市发展潜力的惠州。”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常务专任董事泉茂伸说,占地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博罗基地,将成为大金集团在国内面积最大的生产基地,一期工程预计明年10月完工。
大金空调项目在正式签约半年后顺利动工,有赖于博罗当地政府的全流程跟踪服务。早在2022年项目洽谈之初,博罗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重点项目代办服务中心就主动与大金空调项目惠州分公司对接,为其提供营业执照代办服务。在此期间,博罗同步开展土地清场、平整工作,并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让企业实现无障碍施工。
成绩单
2023年前10个月:
◆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8%,增速全市第2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增速全市第1
◆工业用电量增长6.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
◆工业投资增长15.3%,拉动固投增长6.3个百分点
◆建安投资增长9.9%,拉动固投增长7.2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91亿元,增长7.1%,增速全市第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3亿元,增长16.5%,总量全市第2,增速全市第1
◆国内税收收入96.9亿元,增长27.7%,增速全市第2
◆制造业税收收入58.04亿元,同比增加18.71亿元,增长47.6%,对全县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达65.9%
◆10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154.6亿元,增长19%
◆本外币贷款余额1161.69亿元,增长16.2%,增速全市第3
一线案例
项目建设创造“加速度”
在第二代个人身份证里,隐藏着一根根储存电子信息的电磁线,这些电磁线由多根超细漆包线组成。而这些漆包线,正是由德国企业益利素勒公司生产。
位于惠州市博罗县的生产基地,打开了益利素勒在华南地区的生产版图。“中国市场作为益利素勒最大的海外市场,我们始终坚信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也从未动摇过继续投资中国的信心。”益利素勒集团中国区域总经理葛恩满说。
“2020年我们在广东省各地考察了大约100个潜在的工厂选址,博罗县政府非常支持我们的项目,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合适的工厂选点,我们最终选定了这个地方,这里的环境和益利素勒其他工厂的情况非常相似。”益利素勒公司总裁达立夫·舒博表示,从考察选址到工厂投产,当地政府一直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惠州益利素勒精细漆包线项目签约后,博罗仅用10天就完成了用地红线内征地工作,仅5个月就完成了动工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用不到3年的时间实现试产,创造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感受过博罗当地政府的服务和效率,这家外资企业更坚定了加大投资的信心。今年3月,德国益利素勒公司签下增资扩产协议。当前,益利素勒正在加快申请相关质量标准认证,预计将在明年第二季度完成。“那时,我们的销售额将再次增长,并做好进一步增资扩产的准备。”葛恩满说。
【撰文】廖钰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