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火炬区:国资国企如何与“百千万工程”双向奔赴

南方+ 记者

不久前,位于民众街道新建村的万亩农田特色农业生态区完成晚稻收割,通过农田复垦,从前杂草丛生的农地蝶变为金灿稻海,实现耕地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的同时,乡村收入也节节攀升。

此次丰收的复垦农田是万亩农田特色农业生态区开发模式(EOD)项目实施的内容之一,项目快速推进背后少不了国资国企的助力。今年以来,火炬开发区充分发挥国资国企发挥自身优势,把“百千万工程”施工图变成实景图,助力乡村打造特色产业标杆,为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科创新城提供有力支撑。

“工改”深入推进

促进集体经济保值增值

近日,火炬开发区重点“工改”项目——中天高端机电产业园项目顺利实现主体结构封顶。该工业用地新建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用于德国博世、日本牧田新型电动工具生产及生产耗材销售使用,项目预计2026年第三季度前整体竣工,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6亿元。

中天高端机电产业园。

“这一改,园区容积率从0.26提高到3.5,土地产出效益大幅提升!”项目负责人黄子超信心满满。从1000万到6亿,60倍的年产值差距充分显示了工改收益;从0.26到3.5,容积率的提升符合“向存量要空间”的思路;从低端到高端,产业的升级体现了火炬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方向。

为抢抓“双区驱动”历史机遇,有效解决传统发展路径造成的产业低效、城市建设混乱等问题,火炬开发区不断创新“工改”模式,形成了以“政府+国企”联合推动高效统筹、以“托管共建”推动土地整合、以引入社会资本推动村集体改造、以“招商前置”推动特色园区聚合的四种模式突破。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制定工改政策工具,搭建融合更新政策、规划、实施等一体化平台;区属国企则担当“园区操盘手”和“产业运营商”角色,与产权人或社区进行合作改造。

譬如,东利片区由中山市健康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张家边片区由中山市张家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沙边、窈窕片区由中山火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改造和招商辅导等,采用政府+国企联合模式,使火炬开发区顺利建立起一支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牵头,各单位各部门、各总公司、各村社区产权主体广泛参与、上下一致的高效“工改铁军”。

火炬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火炬开发区将继续探索村(社区)集体物业参与“工改”,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探索募集社区闲置资本,强化产业项目投资,促进集体经济增收。

与此同时,中山火炬公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落实产业扶持资金项目,盘活火炬开发区有经济实体的5大社区(包括联富社区、张家边社区、城东社区、六和社区、海滨社区)分红收益提留部分以及闲置资金,通过国资平台归集整合,统一进行保本增值管理,实现各村集体资产的稳步增长。

“口袋公园”焕新

民生工程串联微幸福

“推门见绿,这里真是我们‘遛娃’的好去处!”日前,火炬开发区中山港街心公园完成绿化、园建、喷淋等多项工程升级改造,吸引了众多居民来此休憩打卡。

街心公园。

街心公园是火炬城建集团下属工程公司的民生项目,占地面积3393.8㎡,升级改造前,该公园存在缺少规划、景观单一、土地裸露、基础设施不全等问题,整体观感不佳,市民认可度不高。现今绿树成荫,互动喷泉、休憩坐凳、康乐设施等配套一应俱全,可满足周边市民群众散步、游玩、露营等需求。

神涌口袋公园,江尾头口袋公园、濠江路口袋公园等一批批不断焕新的“口袋公园”不仅成为市民家门口的绿色活动场地,更成为火炬开发区城乡文化的“新载体”——

例如,街心公园升级改造后园内广场占地面积可容纳逾千人,为未来开展村居义诊、歌舞表演、亲子活动等中小型活动提供有利的场所。此外,公园中心位置还增设了“魔方”造型的多功能投影墙,不仅具备信息传播的基本作用,更成为公园持续升温的人气地标,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打卡。

“城市规划部门针对该区域人口密集,长者居多的情况,通过优化街心公园相关配套,有效地解决地方民生问题,从而聚拢人气,盘活周边商户经济。”火炬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火炬开发区以市民绿色活动需求为出发点,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为市民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活圈,努力构建生态城市美景。

社会民生项目,深化城乡公共服务,成为火炬开发区国企践行“百千万工程”责任和担当的重要举措。

民众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定制化改造升级是一个典型案例。中山火炬城建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火炬城建集团”)下属颐康养老团队用时三个月即完成中心选址、设计、改造、验收并投入使用,新中心目前提供的文娱活动和康复治疗等免费服务均广受当地长者欢迎,预计每年可服务超过7000人次。

同时,火炬城建集团逐步升级民众敬老院硬件设施,承办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20课时的“理论+实操”,为区内养老从业人员或有护理需求的群众提供专业学习机会,首期已有超过100名学员完成课程。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少不了国企力量的助力。不久前,民众街道2号路南延伸段道路全面通车,昔日鱼塘变双向四车道。“以前这里是一片鱼塘,杂草丛生,我们去自家菜地都好难走,现在新修的道路平坦干净,方便群众出行和小孩子上下学。”周边村民笑呵呵地说道。

据介绍,该路段虽然只有425米,但涉及专业工程种类繁多,且软地基施工工艺较为复杂。“这一片之前是鱼塘和荒地,地基软,6、7月份恰逢台风和暴雨的频发期,对施工影响较大。” 岭南股份项目负责人表示,为保证接源小学段如期投入使用,在保障安全文明施工的前提下,采取分段、多班次、分区平行同步施工。同时,为保障施工质量和进度,中山火炬民众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安排专人跟进项目,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效保证项目质量和进度。

岭南水乡蝶变

擦亮农文旅特色品牌

近日,民众街道接源村的新项目“岐水湾民众田园生态综合体文旅”正式通过备案,火炬开发区文旅产业再添新动能。

民众街道接源村。

据了解,该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占4.6万平方米,未来主要计划建设有乡村振兴馆、游客旅游服务中心、水乡国潮街区、流芳美食街区、水镜演艺舞台、非遗文创体验馆、稻田研学中心、稻田共生示范园、共享菜园等乡村旅游设施。

接源村拥有独特的岭南水乡风貌,是中山市“岐水流芳”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一环。该村基础设施改造实施方之一——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是生态环境行业知名的文旅产业上市公司,也是火炬开发区“国企大家庭”中的一员。改造过程中,岭南股份将美丽乡村建设和水乡文化有机结合,通过水岸提升、“白改黑”道路升级、景观绿化、灯光照明、排水管道铺设、湿地建设等项目,让村落焕然一新的同时保留了岭南水乡特色。

未来,接源村将联合火炬开发区国企和专业文化产业公司,以“岭南水乡文化”与“海口粮仓”特色建筑为核心资源,规划打造岭南水乡田园生态综合体,大力发展水经济、夜经济,推动农、文、旅、商融合发展。

接源村的“蝶变”是火炬开发区国企赋能乡村文旅的一个缩影。在“百千万工程”如火如荼的当下,火炬开发区国资国资抓住时机,大力发展区域产业,打造优质的乡村文化旅游基地,擦亮岭南水乡文旅品牌。

位于民众街道的中山市深中合作创新区启动区和万亩农田特色农业生态区EOD项目,是全市首个成功入选国家EOD项目库以及广东省第一个生态治理和城乡融合发展相结合的EOD项目。

所谓EOD模式,就是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是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

中山火炬民众经济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众经开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充分发挥EOD模式优势,引进有资源、资金的社会资本一同合作,扩大项目资金来源,聚焦万亩农田生态区及城市综合开发区两大板块,为乡村文旅赋能。

其中,城市综合功能区位于民平村,利用该村位于城市开发边界内、土地平整等区位优势,以水生态治理、乡村风貌治理为导向进行产城融合开发,规划4000多亩,以“一心双轴四区”为形态,是包含医疗、教育、居住、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生活配套空间,致力打造大湾区高品质宜居胜地。

万亩农田特色生态农业区位于新建村,拥有丰富的成片农田资源和优异的水热条件,区域位置良好、交通较为便利,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综合基地,计划打造为田园综合体和文旅休闲目的地。

在实施过程中,火炬开发区建立“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三方联动建设机制,以所属国企为实施主体,引入中国铁工投资建设集团进行合作开发。同时鼓励村委会以土地资源入股项目建设,以此为契机成立村集体公司,对村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现项目、村民和村集体多方共赢。

目前,EOD项目承接民众街道新建村约4000亩土地租期10年,每年可为村集体提供约1200万元租金收入,发动本地闲置劳动力50余人次配合开展土地平整、耕地复垦等工作,把更多就业机会和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以EOD项目为载体,民众街道正规划发展农业生产、预制菜加工及冷链、生态旅游等乡村产业,投资开发“一村一品”养殖基地、农产品采后处理生产示范基地、冷链物流中心、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岭南水岸风情街、种子郊野农场及粤美乡村示范村等农文旅融合项目,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好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

南方+记者  杨慧荣

通讯员 肖晨茜

编辑 卢子衡 钟炬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