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充值破2000万元”
“8天充值破亿元”
……
2023年的“财富神话”
竟是付费微短剧?
▲部分微短剧的票房庆祝海报。
不少年轻网友吐槽
“最近很火的短剧,我从来没刷到过
一直疑惑谁在看,直到吃饭的时候
老爸/老妈打开了短剧
一顿饭的时间就充了好几百元”
多名网友跟帖表示
他们的父母对微短剧上瘾
并为之投入高消费
起初多是被刷屏的短视频所吸引
一旦点开,就被算法套牢
成为精准营销对象
部分中老年人深陷微短剧
常被自动扣费
大学生晨晨的母亲做生意,有时看店比较闲,就会刷短视频。有一次,晨晨偶然查看了母亲的微信支付记录,发现她在充值看微短剧。
“一开始是5.9元、9.9元的小额支付,后面就是19.9元、39.9元,最高的一笔是365元,统计下来今年付了近4万元。”因为没有开免密支付,晨晨的母亲知道自己付了钱,但合计有这么多,“她也吓了一跳”。
今年9月,网友小然收到银行卡扣款39.9元的短信,但自己并未消费,询问母亲得知,扣款来自微短剧付费。“一查账单发现,各种微短剧小程序扣费,数都数不清,今年少说花了七八千!”小然母亲对需要输入密码付款的订单较警惕,但这些订单有一半左右都是自动扣款。
网友嘟嘟称父亲“熬夜看到凌晨4点钟,2个月充值4000元”,她因此和父亲产生矛盾。另一网友也有同样困扰,称“我爸每个月花几千,怎么劝都没用,自己在手机上乱点被扣费也不听”。
在社交平台上,还有更多网友陆续晒出父母的微短剧付费金额,1000元、5000元、2万元……
▲微短剧消费的微信账单。
据了解,中老年人对使用手机不熟练,在受到“解锁一集只需0.9元”诱导后,很难注意到“默认下一集自动解锁”的选项。子女们发现后,开始漫长的投诉之路,能追回的金额却聊胜于无。
▲小程序充值页面。
尽管很多小程序上写着“一经售出概不退换”,晨晨还是想方设法把母亲充的钱追回来一部分。网友小然通过投诉追回了约800元,她跟母亲达成一致,不再使用小程序观看微短剧。
另一名网友小苏则没那么幸运,她表示找小程序客服几乎不起作用,在微信账单或12315进行投诉会有一定成功概率。但上千元总额都是由9.9元、39.9元等零碎的订单组成,订单太多投诉不过来,而且个别小程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对于已经下架的,只能作罢。
中老年人困在算法里
还被精准营销
从土味小说的视频广告到如今的付费微短剧,其受众多为常住三四线城市或乡镇地区、消费上限不高、休闲娱乐时间较多的人群。
▲中老年人相对有更多休闲时间,是微短剧的主要受众之一。来源:《欢迎光临》
“40岁以上”“三线城市”“爱刷剧情短视频”这几个标签成为微短剧公司投放的目标群体。微短剧发行人王小书介绍,他所描绘的微短剧用户画像,一半用户在45岁以上。女频剧(指以女性为主体的电视剧类型)消费者多是中老年女性,喜欢虐恋和甜宠题材;男性用户则较喜欢逆袭、赘婿题材。
观众先被短视频平台上的切片视频吊起胃口,点击多次相似内容就会被不断推荐,再进入微短剧小程序付费解锁。而一旦进入小程序付费,则又会被微短剧投放公司精准捕捉,成为重点投放用户。如此一来,他们就会被算法套牢。
除了大数据瞄准,还有人工客服精准营销。网友小曹的母亲被微短剧客服拉进了20余个微信群,如“与梦xx聊天群”“倾听xx分享群”等,群里不断有人分享新鲜的微短剧链接,推荐购买。
▲微短剧分享群。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微短剧盈利极其依赖投流,也就是通过向平台投放广告,从而帮助短剧精准找到目标观众。因此,付费微短剧可以说把推荐机制下“内容找人”的逻辑发挥到了极致。
即使中老年人可以慷慨付费,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或早或晚,或依靠身边的年轻人,总会识破充值套路。
某大数据研究院于2023年12月对微短剧用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消费过程中五成用户遭遇虚假广告,充值时告知的优惠与实际情况不符;有四成用户在开通小程序全站会员后,观看其他剧集仍然需要付费;还有超过30%的用户为小程序充值后,该小程序随即下架,再也无法使用。
北京雷腾律师事务所陈超律师建议,消费过程中注意保留消费凭证、宣传资料、聊天记录等相关材料,以便维权时使用,如果与商家协商不成,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平台和监管屡屡出手
各方治理微短剧
国家广电总局已于2023年11月开始新一轮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短视频平台也在加大对第三方微短剧小程序广告投放和跳转的治理力度。
下一步,广电总局还将从7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细化管理举措,包括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建立小程序“黑名单”机制、网络微短剧推流统计机制等。
近日,微信、抖音、快手三大短视频平台积极响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网络微短剧行业生态的规范管理工作,接连出手封禁了大量违规发布微短剧的账号。
微信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小程序“微短剧”类内容的公告》以及《关于小程序“微短剧”类内容阶段性治理情况的公告》称,下架了部分违规微短剧剧目,并对相关违规小程序进行了处置。此外,快手共下架违规微短剧10余部,同时对发布违规内容的13个账号根据违规程度分别予以相应处罚。抖音此轮整治力度最大,近期累计下架违规微短剧119部,处置违规推广微短剧的抖音账号1188个。
微短剧的走红,是迎合观众需求与追求利益的产物。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恰好方便观众利用碎片化时间刷剧。
但是,大部分观众迟早会看腻同质化的内容,被套路过之后也不会再轻易付费,无论这片市场有多大,这场疯狂的掘金显然是有限度的。
不加以规范的自由,就是毁灭的开始。现在为行业划下一条监管红线,能够帮助各类微短剧最大程度规避合规风险、价值观风险等,才能让微短剧市场迎来长足的进步。
主流平台及监管部门强化治理正是一个信号,提醒微短剧应从专注数据、流量等外在因素,回归聚焦艺术创新和价值引领的正道。
微短剧该做的就是跟上监管步伐,承载更多的积极价值取向,争取成为网络视听中独树一帜的精品类型。
俗话说“老小老小”,老人和孩子其实都是一样,需要理解,需要陪伴。对于沉迷刷剧的爸妈,与其责备和争执,不如给予实际的陪伴与实时的关爱。
想想父母真正喜欢什么?还需要什么?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或许是网购时,顺手给爸妈也买一件;或许是下班路上,在家族群里发起一个群语音;或许是有了假期,带上父母一起看看世界……
“常回家看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