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侦察无人机、AI智能头盔、智能水带、液位监测系统……走进佛山消防站,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智能化消防救援装备。
“这些装备在火情侦察、内攻作战、密闭空间救援、阵地保护、供液监测等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提高了作战指挥和快速救援效能。”佛山市消防救援支队(下称“佛山消防”)副支队长苏一武介绍。
作为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珠三角西翼经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佛山市各类灾害事故呈现多发频发态势,近三年平均每年接处警超1.6万起。
佛山消防支队长钟蔚彬告诉记者,在推进装备升级革新的同时,佛山消防主动融入“智慧城市”“数字政府”“一网统管”,创新研发“灭火救援实时指挥一张图”和“可视化报警”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深度融合消防物联网和装备感知等8项新技术,在作战指挥接警、调派、联动、到场、处置、战评等六个环节全面提速增效。
“借力消防物联技术,救援工作实现可视早知、接警捷迅,有效遏制重大火灾事故发生。”钟蔚彬表示,支队将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接入指挥中心,实现对全市2611家重点高危单位消防控制室远程管控。
一旦发生火灾,该系统将自动向远程监控中心发送报警信号,监控中心在排除误报并确认火警后,第一时间将警情信息和建筑情况传递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同步确认警情后,可根据单位的GIS地理信息,预先调度最近的消防力量,为快速展开救援赢得先机。据悉,佛山消防通过该系统提早发现、提早处置的真实火警1980起。
基层片区如何得到消防救援服务保障?钟蔚彬介绍,佛山消防率先建立消防救援所,创新推行“四类微型消防站”实体化运行、“消防速救员”标准化建设、打造“4分钟消防救援圈”等务实举措,推广微型站和专职队4项夜间破拆救人操法,快速提升微型消防站和专职消防队初战处置能力。
坐落在顺德区南部的容桂为民消防救援所,作为佛山消防基层力量改革的“前沿阵地”和“实验田”,集隐患排查、宣传培训、监督执法、警示教育、上门指导、服务群众六大功能为一体。
“自容桂消防救援所成立以来,有效夯实了全镇消防治理专业力量,减少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不仅为镇街安全发展保驾护航,还有效提升为民服务实效,获得了老百姓广泛认可。”所长王斌介绍道。
同时,佛山消防与美团集团探索成立了“美团消防志愿救护队”,推出消防安全宣传主题充电宝,联合团市委成立百余个消防志愿服务站,注册消防志愿者超17万人,并在全省率先创建“消防科普教育示范镇”和“消防科普教育示范园区”。
南方+记者 陈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