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生活德育”项目式学习案例斩获多个全国奖项

南方+

第八届全国跨学科教育与项目式学习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23年度国际StarT中国区优秀项目展评活动日前在杭州举办。

本次活动历时三天,共涵盖4场主旨报告、10个分会场。活动共面向全国15个省市征集1327个案例,最终有220个项目进入现场展示。罗湖区“生活德育”项目式学习实践学校莲南小学、锦田小学、梧桐小学共有6个案例入选,获得一等奖5个,二等奖1个。

莲南小学的案例《缝旧织新,乐学共生—打造学生自由生长的室内空间》以“校园室内设计”为主题,是一个基于真实情境与任务驱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常规教室、科学教室、图书馆等教学场所作为设计对象,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包括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实操等,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室内设计。

梧桐小学《打造房间里的锦绣乾坤》项目式学习是以“美好生活哪里来”为主题,是一个从真实情境中产生的以“如何收纳规划才能让居家环境更加整洁美观”为驱动性问题的跨学科实践性项目课程,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家具作为设计对象,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从认识家具到熟悉功能再到设计并创作出智能家居的模型,由此对家里的家具进行改造,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出智能便捷的家具,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梧桐小学《该躺平时就躺平—解锁班级午休新模式》项目式学习是基于学生午休时趴睡、睡不着、睡不好以及在脊柱筛查中发现的姿态不正等问题展开的项目式学习。学生以“如何在学校午休时实现'躺平自由'”为驱动性问题进行探究,通过调查班级与学校的午休现状,探索脊柱的知识奥秘,对课桌、地板等物体与空间进行改造并利用,解锁学生在校午休的舒适躺睡模式。

锦田小学的案例《走进皮影艺术——争当文化使者》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一课内容为根基,围绕总驱动任务:“深圳少年,你将如何弘扬非遗皮影?”引导学生对非遗文化——皮影戏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保护和传承皮影戏这一民间艺术。该项目式学习融入语文学科对故事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的选取与分析、美术学科对色彩和结构的创作、劳动学科的动手制作。通过观赏皮影戏经典剧目、实地参观和专家采访等形式,了解皮影戏的表演魅力和表现方式。

锦田小学《雄狮少年——舞狮文化的创新传承》项目式学习以广东舞狮为主题,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融合了道法、语文、艺术、体育、信息等多学科的目标,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设计舞狮文化的考察探究、舞狮的设计及制作、采访舞狮传承人和创编舞狮操这四大活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创新能力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做一份贡献。

锦田小学《今天我是小唐人——以撰写演绎历史舞台剧培育小学生的家国情怀》项目式学习以道法和历史学科作为出发点,选取唐朝这一中国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朝代作为课程载体,同时融入语文学科的剧本创作,美术学科的图画和道具制作,音乐学科的舞台剧表演来作为学生小组合作的呈现,培养综合能力的同时最大程度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实现在跨学科融合课程中的道法教育。

罗湖区“生活德育”项目式学习于2020年1月启动,经过四年的实践应用,形成了“研—学—评”一体化模型及操作策略,在罗湖区50多所学校推广应用,在深圳市乃至广东省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其成果包括“生活德育”项目式学习“研—学—评”一体化模型、课题、论文、案例、学生创作的成果等。四年期间,教师案例获得国家级奖项7个、省级奖项5个、区级奖项69个;论文发表3篇,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

罗湖区“生活德育”项目式学习真正变革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与学的模式,培养学生从单纯的文本学习走向更深的体验式学习,在做项目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认识社会,促进生活感悟与建构,发展核心素养。

【撰文叶淑萍

【通讯员】薛顺萍

编辑 王玮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