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至14日,2023年第十二届“赢在广州”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在华南农业大学举办。
本届大赛共计46个创业项目脱颖而出,入围决赛,参赛项目覆盖生物医药、数字模型、低碳减排、人工智能、时尚文创等多个领域。
为第十二届“赢在广州”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团队点赞!(可多选) 一等奖:华云光远——多芯微结构光纤放大器领航者 一等奖:援藏粤茶 二等奖:新型大规模金融数据协同学习框架 二等奖:声海——讲好家国故事,“话”出湾区青年同心圆 二等奖:棣兴科技——创造人类肿瘤免疫靶向治疗新生境 二等奖:化糖为夷——全球首款舌下含服糖尿病治疗药物 三等奖:基于干细胞外泌体的研究和应用——安全快速修复组织损伤 三等奖:基于植物源超分子溶剂的绿色提取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三等奖:绿安新材料——中国生物基聚氨酯复合材料领航者 三等奖:燃“没”之计——国内首创淀粉基阻燃胶粘剂 三等奖:瀚海澜筋——海工混凝土结构中的不朽脊梁 提交
听听获奖团队的声音
在此次大赛中,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华云光远——多芯微结构光纤放大器领航者项目获得了一等奖,项目负责人方子惟介绍,多芯光纤通信系统是目前解决光通信容量极限的重要手段,华云光远团队的多芯微结构光纤放大器作为该系统的核心部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重要战略意义。
“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的支持下,华云光远突破了有源光纤材料、多芯光纤结构设计和拉制等多个技术难题,最终研制出国内首款可商用的多芯微结构光纤放大器,所有器件均为国产化,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方子惟表示,目前团队有7个和项目直接相关的专利。
目前该项目团队的产品已在华为、神州数码等企业得到应用,实现直接经济效益超1000万元。“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推动光通信行业的发展与革新,为祖国的光通信事业添砖加瓦。”
在此次大赛中,该团队将会获得10万元的创业补助奖金,对此,方子惟表示将会把该笔资金用于项目技术迭代、技术研发,提高项目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广东潮州的单丛茶种到西藏,你想过吗?
此次获得大赛一等奖的另一个项目是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援藏粤茶。该团队多次进藏调研,结合数千次茶苗实验结果,最终选择品质较好、收益较高,且有一定知名度的单丛茶,将其引入西藏,并通过建立“IP设计+形象故事+文创包装”讲好西藏文化故事,助力西藏茶区产业振兴。
近三年的时间,团队已自主建立种质资源库,帮助西藏墨脱县构建茶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已推广种植单丛茶2500亩。
“在学校我们学到的是茶文化、茶知识,在大赛中我们学到的更多是关于创业的知识,如市场推广、竞品分析、语言表达等等,这都是创业必备的技能,从这次大赛中我收获很多。”项目团队负责人巫泽慧说。
两次站上“赢在广州”大赛舞台的徐周明是此次获得二等奖项目——新型大规模金融数据协同学习框架的负责人。
来自香港大学的他从以往的工作中,了解到银行和金融公司的投资交易,都需要一套AI系统去处理及分析大数据,但由于AI的框架并非人人懂得编程,“于是我研发出一套AI编程框架,内里包含模块,客户只需如‘砌积木’一样搭建程式便可使用。”
徐周明介绍,这套系统不只可用于金融科技上,更可广泛应用于医疗、教育、物流甚至制造业,发展潜力非常大。
来自暨南大学的项目“声海——讲好家国故事,‘话’出湾区青年同心圆”在此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项目负责人黄凯霖介绍,声海立足侨校特色及学科优势,将数字音频产品创作与传播作为媒介治理和服务社会的创新手段,组织招募青年志愿者尤其是港澳台侨青年志愿者参加研学、志愿服务以及家国故事音频的制作与生产。
“我们坚持‘主流声音,青年表达’,凝聚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认同、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黄凯霖表示,大赛对于创业团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能够和优秀的导师交流吸取经验,和其他团队共同探讨创业中的难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这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黄凯霖说。
来自中山大学的项目“棣兴科技——创造人类肿瘤免疫靶向治疗新生境”在此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项目负责人丁文介绍,目前团队已成立广东棣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包括院士、杰青的专家顾问团队,并与多家医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里程碑合作。
“已完成种子轮融资,与清远创新药物研究中心里程碑式合作,目前正在美迪西开展GLP研究,拟进行中美双报。本项目拟进一步融资,开展临床前及临床研究,实现药物的临床应用。”丁文说。
获得三等奖的项目同样精彩,从数万项目中脱颖而出,来自广州大学的“燃‘没’之计——国内首创淀粉基阻燃胶粘剂”项目相关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10件,并且获得全部专利唯一授权。
项目负责人掌握其中3件核心专利,专利前三发明人90%为学生团队。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相关技术高水平论文1篇,科研实力强劲。
“目前共签订430万元意向订单,打通了从原料到客户的全部环节。团队已经获得北京善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500万元意向投资,释放10%股权,正在准备成立公司落实意向投资协议。”项目团队负责人陆雨说。
为期两天的决赛,各参赛团队选手充分发挥青年人的创新创业势能,以饱满的创业激情在决赛现场展示自我,展示项目。
本届大赛决赛分为两轮比赛,第一轮46强参赛团队以1分钟创新亮相VCR+3分钟项目展示+3分钟现场答辩的形式路演,宣讲项目理念、产品特点、商业模式、团队建设的思考和布局,决出大赛11强;第二轮11强参赛团队分组PK,以1分钟项目拉票+5分钟PK的形式竞演。
本届大赛延续上届大赛的“创启广州 赢在湾区”主题,旨在持续发挥大赛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力,并创新赛制,首次引入大众评委,多维度评选优秀创业项目。
第十二届大赛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在报名发动阶段吸引粤港澳地区超120所高校团队项目参赛。通过海选,内地赛区最终有494个项目进入复赛,内地赛区复赛于8月11日至8月30日进行网上评审,最终评选出内地41强项目;港澳赛区参赛项目达36个,于9月23日进行港澳赛区比赛,最终评选出港澳赛区5强。
掀起创业热潮,办赛12年带动就业6000人
为营造大赛决赛热烈向上的创新创业氛围,决赛期间,同步开展“赢在广州”青年创业开放日活动,通过“赢在广州”湾区铸梦12周年成果展、跨次元互动展、数字人民币进校园、“阳光青创杯”智趣互动展等多个活动板块。
开放日活动呈现趣味盎然的活动,既有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沙盘游园”活动与创业创意结合,匠心打造的创业“剧本杀”活动,也有以虚实互动为赛事品牌蓄能发声的跨次元互动,带来全新VR全感跨次元体验,各类开放日活动将充分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风采。
“通过打造一场内容丰富的青年创新创业盛宴,帮助青年大学生增强创意意识和技能,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活力。”广州市人力资源与市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赢在广州”暨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业大赛是粤港澳地区青年创业大赛的第一品牌。
截至今年,大赛已连续举办十二届。据统计,大赛覆盖粤港澳地区150多所高校,前十一届大赛累计评选出获奖项目507个,发放创业扶持资金总额约1610万元,创业带动就业人数超过6000人,显示出“赢在广州”大赛平台对于孵化和培育粤港澳优秀青年创业项目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未来,大赛将继续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办赛,健全赛事孵化机制,完善创业服务,助力大学生扎根广州,筑梦湾区,助力湾区青年创业圆梦,用创新增强经济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采写】南方+记者 洪钰敏
【摄影】南方+记者 梁文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