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农遗”高质量发展新图景!广东全力锻造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尖兵队伍

南方农村报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不能脱离实际,要符合现代农业生产。”

“广东要不断加大挖掘农业文化遗产,推动‘农遗’传承保护迈上新台阶。”

……

岁末之际,一场农业农村干部与专家学者携手探索传承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之路的“学习会”在广东省潮州市掀起“农遗”传承保护风潮。12月11-14日,广东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业务工作培训班在潮州市潮安区成功举办,5位特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轮番开讲,全省21个地级市60多名农业农村干部参加培训。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近年来,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耕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将传承保护岭南特色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积极探索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将其作为推进乡村文化的重要抓手,作为改善宜居宜业和美广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拓宽农民收入、传承守护文脉的重要载体,遗产地古树保护、种质资源圃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等多方面工作已初见成效。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在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上,广东与浙江等先进省份尚有差距。”省农业农村厅有关业务处室负责人表示,当前,广东一方面国家级遗产项目数量偏少,全球遗产尚未实现零的突破;另一方面,干部群众对“农遗”工作认知水平不高,具有影响力的“农遗”保护利用典型案例较少。“如何让我省农遗‘传’下去、‘活’起来,为乡村全面振兴加码赋能,这是摆在全省农业农村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举办此次培训班的题中之义。”

对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曹幸穗在开班仪式上表示,农业文化遗产要考虑与现代农业生产相融合,不能一味追求“历史”而忽略现实。广东拥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要在如何让农业文化遗产焕发生机方面做文章,以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农业文化遗产锚定“全球级”申报目标。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曹幸穗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曹幸穗

“农业文化遗产不是怀旧的文物和标本,是与时俱进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或模式,最终目的是要造福万千农民群众。”韶关南雄市委农办常务副主任何云秀在分享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经验时表达了对专家观点的认同,她以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南雄水旱轮作系统为例,指出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南雄水旱轮作系统,诞生于南雄先民智慧之中,近年来不断传承与发展,已从过去“保障粮食种植”到如今“丰富食物供给”,成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实现途径。广州市增城区、潮州市饶平县代表同样分享了各自申报经验。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来自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广东农业农村干部带来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新视野、新思路。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闵庆文开讲《国内外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展与典型经验》;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秘书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刘某承讲解《如何运用农业文化遗产助力全面乡村振兴》;浙江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叶明儿介绍《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实践与经验》;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孙业红讲述《遗产地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赵飞教学《如何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

受访者供图

培训现场

培训现场

培训期间,参训人员还到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考察、学习潮州凤凰单丛茶保护传承情况与方法,通过他山之石探索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新途径。

参观调研

参观调研

参训学员表示,下来将运用所学的新理论、新知识,采取新思路、新举措,加大力度谋划推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将农耕文明保护与传承上升到本地区‘百千万工程’重要工作,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动力。

【记者】韩安东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冼伟锋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